羅龍發
(福建省新羅區林業局,福建 龍巖 364000)
?
毛竹春筍的生長規律調查分析
羅龍發
(福建省新羅區林業局,福建 龍巖 364000)
摘要:對多年來的毛竹春筍生長情況進行了多點調查,結果表明:新羅區毛竹春筍的筍期維持在30 d左右,大小年差別不大;同時各觀測點毛竹春筍平均成竹率在47.1 %~61.4 %之間,且79.7 %的退筍高度介于20~60 cm之間。
關鍵詞:毛竹;成竹率;春筍退筍;生長規律分析
1引言
在毛竹林的生產經營中,留養新竹是保證竹林持續高產、穩產的基本措施,因此,每年春筍的留養顯得十分重要。但竹農在毛竹春筍留養過程中,對出筍數與成竹數的關系、退筍與筍高的關系尚未了解,致使在經營過程中對該留多少筍成竹、可挖取多少筍等模糊不清,從而使合理留養新竹無法實現。為此,通過多年來對毛竹春筍生長情況的多點調查,對毛竹春筍生長規律進行總結分析,為廣大竹農在毛竹林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春筍留養、采挖提供參考。
2調查點設置與調查方法
2.1調查點概況
龍巖市新羅區是毛竹生長的適宜區,年平均氣溫15.8~20.0 ℃,一月平均氣溫7.3~11.2 ℃,七月平均氣溫22.9~27.7 ℃,無霜期291 d,年降雨量1500~1900mm,相對濕度76 %,土壤以山地紅壤為主,占77.95 %。
2.2調查點設置
毛竹在新羅區各鄉鎮均有分布,但最適宜區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的萬安、白沙、江山、雁石、龍門等鄉鎮。因此,本次調查將調查點設置在龍巖市新羅區萬安鎮高池村、白沙鎮大科村、雁石鎮蘇邦村、江山鄉村美村和龍門鎮五星村5個村。在各調查點所在村選擇同一坡向、同一水平帶、坡度相近的竹林里分別設置3個邊長為10 m的正方形調查樣地(即每個調查點設3個重復)。
2.3調查方法
從2004~2009年連續6年,調查各樣地的出筍數、筍期、成竹數、退筍數并量測退筍高度。退筍以籜葉轉黃、晨間不吐露水為標志。從3月10日到4月30日,每5 d調查一次,進行10次。5月20日起開始進行成竹調查。
3調查結果與分析
3.1筍期長短調查分析情況
從表1可看出,新羅區毛竹春筍的發生期介于3月12日~4月17日,筍期在30 d左右,平均最長為32 d,最短的為28 d,大小年差別不大。但各地不同年份的出筍時間有所不同,有一定差別,最早的為3月12日開始出筍,最遲為的3月20日,相差僅有一個星期。

表1 各調查點每年筍期分布情況
3.2出筍數與成竹數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在同一立地條件、同一經營水平下,在不同年度里毛竹林春筍的平均成竹率表現出不同,有一定的差別,但總的平均成竹率為52.4 %,各鄉鎮間平均成竹率基本一致,在61.4 %~48.9 %之間,小年竹林的平均成竹率略高于大年竹林,大年竹林平均成竹率為49.3 %,小年竹林平均成竹率為55.4 %。
3.3毛竹春筍退筍高度及分布分析
由表3可知,毛竹春筍發生退筍的高度79.7 %主要介于21~60 cm之間,20 cm以下和61 cm以上發生退筍比例分別為14.0 %、6.3 %。同時,不同地塊、不同年份的退筍數量不盡相同,但平均退筍高度基本一致。

表2 毛竹春筍的平均成竹率

表3 毛竹春筍退筍平均高度及其分布情況
4結語
毛竹林內的毛竹筍在生長過程中,林內都有50 % 左右的退筍,這是避免不了的。往往人們對這個問題認識不足,未能開發利用退筍,不少的竹筍爛在山上,浪費了一筆寶貴財富。所以在毛竹林生產經營過程中,要適時挖春筍,挖掉淺鞭筍、并頭筍、路邊筍、過密筍、遠離母竹的筍、病蟲筍、歪筍及一切生長差的筍,不但能提高毛竹目的產量和質量,而且能獲得很高的經濟效益。在采挖春筍時應注意保護筍高60 cm以上的筍,并根據經營目的和竹林的立竹分布留足合理的數量。
對于開始留筍的具體時段、不同經營目標的留筍數量、留筍成竹數量與新竹胸徑的關系及采取何種經營措施提早出筍、延長筍期等有待于進一步調查分析總結。
參考文獻:
[1] 陳建華.毛竹筍芽和竹筍生長規律[J].經濟林研究,1992,10(2).
[2] 福建省林業廳.實用林業標準手冊(第十一冊)[M].福州:福建省林業廳,2004.
[3] 朱石麟.中國竹類植物圖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4] 《中國竹林培育》編委會.中國竹林培育[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
梅花盆景形美花繁有招
要培養出既有繁茂的花果,又有優美樹姿的梅花盆景,除了精心養護管理之外,藝術加工必不可少,基本方法則是修剪和綁扎。①修剪梅花開花的特點是當年新生枝上形成花芽,因此要使其多開花,就得及時修剪,形成充實的新枝條。在每年早春花落之后進行一次大修剪,在一年生的枝條上留兩、三個葉芽,將其上部剪去。當新生枝條長到四、五個葉時要進行摘心,只留下兩、三個葉片,形成更多的開花枝條,這樣多次剪摘后,還可形成自然的樹形美。②綁扎梅花的新生枝條容易向上自然生長,為了保證樹的形態優美,就需及時用繩綁扎,使其按照人們意愿前后、左右或上下進行彎曲造型。梅花的造型力求真實自然,比如向上彎曲,一般不超過三道彎。在修剪中,最好把修剪與綁扎結合進行,以便盡快使梅花形成古老蒼勁的優美姿態。
——摘自湖北林業網
中圖分類號:S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029-02
作者簡介:羅龍發(1965—),男,福建龍巖人,工程師,主要從事竹林資源培育、營林與森林調查工作。
收稿日期:201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