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科學研究院 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總站,廣西 南寧 530007)
?
土地流轉契機下廣西蠶桑產業經濟效益分析
李莉
(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科學研究院 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總站,廣西 南寧 530007)
摘要:指出了桑蠶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產物,從漢代“絲綢之路”到當下“一帶一路”,中國的桑蠶產業從古至今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地發展壯大,也在農業經濟領域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針對在土地流轉的背景下廣西桑蠶產業進行了經濟效益分析,以期為促進廣西桑蠶產業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桑蠶;土地流轉;經濟效益
1廣西蠶桑產業現狀
1.1廣西蠶桑產業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廣西緊緊抓住了機遇,大力推動蠶桑產業的創新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14年全區桑園面288.95萬畝,蠶種飼養量705萬張,蠶繭產量33.96萬噸,連續10年位居全國第一,生絲產量4.07萬t,蠶農售繭收入125.66億元。蠶桑產業作為廣西優勢特色產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原料繭生產基地和桑蠶絲加工基地,為促進全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抓好蠶桑產業發展的同時,也積極開展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開發,推進產業多元化發展,特別是在桑枝、果桑、蠶蛹、蠶沙、蠶絲棉等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2廣西蠶桑產業存在的問題
廣西蠶桑產業歷史經濟原因集中在:以蠶桑為主要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縣市仍依靠農業發展為主;資金的投入與在種植和養殖、優化產業加工服務貿易上失衡。廣西人口雖多,但由于教育水平不高、紡織技術更新慢、高科技人才缺乏也阻礙整個產業的發展。
在市場經濟的背影帶動下,土地流轉方面較為欠缺,蠶桑產業經濟結構單一,大部分地區沒能做到優化產業結構,搞好土地集約化經營,蠶業的生產、收益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而蠶繭收購價格也不穩定,近年來廣西蠶繭收購價比往年的有所提升,但還是會有一定的波動幅度,例如2012年蠶繭收購平均價格為35.86元/kg、2013年為41.03元/kg、2014年為39.69元/kg,全區蠶農售繭收入2012年為113.21億元、2013年為132.69億元、2014年為125.52億元。蠶繭的生產成本與收購價格的不平衡發展制約著養蠶收益,當養蠶收益低于或接近于養蠶成本時,蠶農會退出養蠶業,進而尋求其他的農作方式,蠶農收入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蠶農的生產積極性,從而制約了蠶桑產業的發展。
2014年蠶繭價格相對其他年份有所降低,其原因是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但相對于其他農產品來說還是收益很高的。廣西的蠶繭產量是全國最大的產量區,蠶桑產業受到政府的重視和扶持,農戶養蠶積極性很高,但由于技術缺乏,和成本增加,很難擴大產量。2015年隨著國際市場需求有所加大,預計蠶繭價格有也會有所提升,繭農的收入也會增加。
2廣西土地流轉概況和模式
農業經濟發展雖有國家在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但農民增收仍沒有得到妥善解決,致使農業發展滯后。而土地的有效流轉是解決當前我國農村土地利用細碎化及擱荒、閑置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有利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1]。在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上,土地的有效流轉在解決農村土地閑置、擱荒具有重大貢獻。
2.1土地流轉的概況
現階段我國正在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制度,鼓勵種養大戶擴大規模生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2]。2014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2015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引導和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的意見》,從18個方面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全區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全區土地流轉進入了規范階段。廣西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所帶來的效果已開始顯露。截止到2015年2月,廣西農村農戶土地流轉面積711.64萬畝,占農戶承包地面積的20 %[4]。蠶桑產業作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產業,蠶桑主產市主要集中在南寧市、柳州市、貴港市、百色市、河池市、來賓市這6大產區,土地流轉開始活躍,已逐漸形成一定的規模(表1)。
2.2土地流轉的特點
(1)土地流轉方式處于較低層次。由于承租人要承擔農業稅等成本,再加上土地用途被限制,在農業稅取消之前,進城務工的農戶難于找到承租對象。雖由于國家農業稅的取消,部分農戶選擇規模化承租土地進行農作生產,但土地流轉的方式仍沒發生改變。
(2)土地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粗放式生產仍是傳統農耕方式,仍采取家庭承包制的分割方式進行分割。農戶單季作業導致糧食產量低下、土地利用效率沒有達到優化。

表1 2014年廣西蠶桑主產市生產情況及土地流轉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2015年廣西農情手冊整理
(3)土地拋荒情況仍存在。多數農戶進城務工,導致其耕地荒廢。
3土地流轉促進桑蠶產業提高經濟效益
3.1土地流轉有利于優化桑蠶產業結構
土地流轉由于其具有解決土地配置要素的功能,其對蠶桑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障礙起到了一定作用[5]。通過土地流轉而多出來的勞動力可以向其他產業流動,協調三次產業,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改善了農民生活水平,使農村資源更為合理的利用,從而提高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再者,土地流轉后能夠促使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桑蠶產業種植、管理、采收和成品銷售的標準化運作,使桑蠶產業生產多元化,進而提高經濟效益。
3.2土地流轉有利于提高桑蠶的經營效率
土地家庭承包制因其土地細碎化、分散化的缺陷,阻礙了土地的規模化經營,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低下[6],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實踐中土地承包制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經營效率。土地流轉相對于傳統的家庭承包制而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經營效率。
土地生產效率提高的關鍵在于農業生產要素合理配置、自由流轉。通過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土地的自由流轉加快土地規模化,提高土地經營效率[6]。以桑蠶經營為例,政府通過資金、政策扶持,著力培育蠶桑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在實行產、供、銷一體化的過程中,企業采用的是企業、基地、農戶、協會等綜合生產模式。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蠶桑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申報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嚴格行業管理,實施名牌戰略,著力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提高桑蠶的經營效率,促使農業經濟穩步發展。
3.3土地流轉有利于增加農戶收入
2014年廣西積極推進土地流轉機制的建立,培育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市場,根據廣西財政廳數據的顯示,廣西財政投入7.5億元,在廣西區106個涉農縣共125個鄉鎮進行試點,進一步落實土地流轉機構的建立。2014年農民土地流轉的租金收入同比大幅增加,人均41.2元,也是增加財產收入一個重要因素。土地流轉帶來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蠶桑結構優化、農村勞動力轉移、土地經營效率提高、農民收入增加。土地流轉后帶來的規模化經營能使土地單位面積產出大幅提高,農民因此規模經濟帶來收益的增加。
4結語
在市場經濟的背影帶動下,土地流轉方面較為欠缺,廣西蠶桑產業經濟結構單一,大部分地區沒能做到優化產業結構。在土地流轉政策的推行下,有利于優化桑蠶產業結構,搞好土地集約化經營,增加蠶農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使農村資源更為合理的利用,從而提高了蠶業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的運作下,蠶桑產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種植生產的問題,更依賴于市場,而搞好土地流轉,不僅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能加速蠶桑生產的標準化、產業化和市場化。規范土地流轉保護蠶農們的切身權益,加大普法宣傳,培養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簽訂書面合同的比例,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轉交易市場,更大程度地提高蠶桑產業的經濟效益和農民的收益,促進農業經濟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覃順梅,陳遠紅,李媚,等.關于廣西農村土地流轉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以南寧、桂林7個鄉鎮13個村莊為例 [J].農村金融研究,2013.
[2] 祁廣軍.東桑西移-背景下廣西蠶絲業發展實證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3.
[3] 柴鵬,陳琦.效益與風險:農村土地流轉的二重性分析 [J].經濟視角(中旬),2013.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167-02
作者簡介:李莉(1984—),女,經濟師,主要從事蠶業經濟與政策保障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