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梅,鄭繼慧,馬靈芝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 超聲科,遼寧 沈陽 110032)
?
剪切波彈性成像鑒別診斷靜止期腋下副乳腺與周圍脂肪組織的臨床意義
韓秀梅,鄭繼慧,馬靈芝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 超聲科,遼寧 沈陽110032)
[摘要]目的:探討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對區分靜止期腋下副乳腺組織與其周圍脂肪組織的價值。方法:收集我院診斷為副乳腺女性患者26例,年齡20~45歲,平均(35.1±13.7)歲。應用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對26例患者(37只)副乳腺進行檢查,記錄其彈性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同時測定其旁脂肪組織的彈性值。結果:靜止期副乳腺的剪切波彈性最大值為(10.3±3.2)kPa,平均值為(6.4±1.6)kPa,最小值為(3.7±1.1)kPa,其周圍脂肪組織的剪切波彈性最大值為(7.4±2.4)kPa,平均值為(5.2±1.2)kPa,最小值為(3.6±0.9)kPa。靜止期副乳腺的彈性最大值及平均值與周圍脂肪組織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分別t=8.737,t=5.045,P<0.05),兩者彈性最小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5,P>0.05)。結論: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對區分靜止期副乳腺與其周圍脂肪組織有一定臨床價值。
[關鍵詞]副乳腺; 脂肪; 彈性成像; 超聲
超聲已成為臨床診斷副乳腺的首選影像學方法,但是在超聲診斷過程中,部分副乳腺因位置表淺、腺體菲薄、邊界不清而難以與周圍組織相區分,尤其是在脂肪組織堆積的情況下,故會導致誤診,給臨床診斷帶來困難。本研究通過測量靜止期腋下副乳腺剪切波彈性值,并與其周圍脂肪組織剪切波彈性值進行對比,探討超聲彈性成像診斷副乳腺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收集2014 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經手術或臨床隨訪診斷為副乳腺患者26例(雙側11例,單側15例,副乳腺共37只),其中15例經手術病理學證實;患者年齡20~45歲,平均(35.1±13.7)歲。按生理時期不同腋下副乳腺分為靜止期(平常受檢期)和活動期(月經期、妊娠期、哺乳期)[1]。本研究排除活動期副乳腺患者,患者主要因腋下脹痛或觸及包塊而就診。
1.2儀器與方法
采用SuperSonic Imagine AixPlorer型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4~15 MHz。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充分暴露雙側腋窩,獲取典型二維圖像,然后切換到SWE 模式,待彈性圖像穩定3~5 s后凍結圖像,啟動定量分析系統(Q- BOX)測量副乳腺區、周圍脂肪組織的彈性模量值。同一病灶重復測量3次,記錄數值并計算最大、最小和平均彈性模量值的均值,并將檢查圖像存入儀器及工作站。
1.3統計學處理
2結果
檢測結果顯示,靜止期副乳腺的剪切波彈性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均高于周圍脂肪組織,與周圍脂肪組織比較,靜止期副乳腺的彈性最大值、平均值明顯增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與周圍脂肪組織的彈性最小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靜止期副乳腺與其周圍脂肪彈性對比圖像見圖1。


kPa

圖1靜止期副乳腺與其周圍脂肪彈性對比圖像
3討論
副乳腺是胚胎期始基退化不完全或未退化所留下的,通常以腋下副乳腺較為多見,男女均可發生,以生育期女性多發,發病率為1%~3%,最高達6%[2]。副乳腺在女性不同生理周期會引發疼痛、腫脹,嚴重者副乳腺組織會發生癌變。
常規超聲對副乳腺的診斷主要依靠二維灰階圖像的特征。我們發現,它對典型的副乳腺容易診斷,不典型的很容易誤診和漏診,原因一是在乳腺檢查中未仔細探查腋窩[3],二是有的副乳腺體積薄小,回聲散亂,夾雜在脂肪組織中難以檢出。此外,臨床醫師有時通過觸診很難準確判斷腋下包塊的性質。
本研究收集的是靜止期副乳腺病例,其二維超聲多表現為脂肪層內有扁平狀或呈團塊狀的高回聲區,或呈正常乳腺腺體樣強回聲,與皮膚層分界欠清;少部分副乳腺回聲與脂肪組織回聲類似,表現為不均勻低回聲,邊界模糊,內可見條索樣高回聲,與周圍脂肪組織不易區分。
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是最新的應用于臨床的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能夠對感興趣區域組織的硬度進行定量檢測[4]。有報道[5- 6]指出,其對乳腺的良惡性病變診斷有重要的價值。
本研究結果表明,女性副乳腺患者的剪切波彈性參數與周圍脂肪組織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表現為副乳腺組織的彈性最大值與平均值高于周圍脂肪組織,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彈性最小值無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在副乳腺與其周圍脂肪組織的超聲彈性值對比過程中,平均值的意義最大,其次為最大值,而最小值基本沒有意義。有研究[7]結果顯示,靜止期的副乳腺與活動期聲像圖表現是有差異的,這有待于今后作進一步研究。總之,超聲因其經濟、無輻射、可以反復多次測量等優點現已經成為診斷副乳腺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對副乳腺的超聲檢測提供了定量的參考,為該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盧海霞,梁炎,周良.高頻超聲診斷副乳腺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60- 61.
[2] 林治瑾.臨床外科學:上冊[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890.
[3] 楊益虎,馬云飛.副乳腺的超聲檢查及其分析[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5,17(3):214- 215.
[4] GLOZMAN T,AZHARI H.A method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issue elastic properties combining ultrasonic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elastography[J].J Ultrasound Med,2010,29(3):387- 398.
[5] 韋小葵,冼麗婭,韋艷華,等.超聲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良惡性占位病變的比較[J].現代醫學,2015,43(1):47- 50.
[6] CHANG J M,MOON W K,CHO N,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in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diseases[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1,129(1):89- 97.
[7] 朱東升,吳志華,徐忠華,等.不同生理時期腋下副乳腺的超聲診斷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50(6):33- 35.
doi:10.3969/j.issn.1671- 6264.2016.02.023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 6264(2016)02- 0242- 02
[通信作者]馬靈芝E- mail:malingzhi601215@126.com
[作者簡介]韓秀梅(1983-),女,遼寧沈陽人,住院醫師,醫學碩士。E- mail:hanxm101010@163.com
[收稿日期]2015- 09- 22[修回日期] 2015- 11- 29
[引文格式] 韓秀梅,鄭繼慧,馬靈芝.剪切波彈性成像鑒別診斷靜止期腋下副乳腺與周圍脂肪組織的臨床意義[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5(2):242- 243.
·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