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劭川
緒論
我國是茶館的發源地,歷史久遠,發源于唐,興盛于宋代,隨著近三十年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追求日益豐富,茶樓又開始在全國各地興起,其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不僅僅是喝茶的地方,更多是人際的交往、茶文化的交流,雖然名稱各異,但功能大致相同。茶館對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發揚中國茶文化有重要貢獻。
茶樓的室內空間設計是一個極為專業的問題,其內部設計、擺設等直接影響到茶樓的經營,茶客品茶的感受,茶文化發源于中國,自然茶樓的設計也應體現中式意境,當下的環境藝術設計大多舍棄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和精髓,即便少數中式設計,也僅僅是浮于形式,并沒有挖掘中國傳統建筑的文化和精神內涵,因此,以茶樓設計為載體,研究中式風格與茶樓室內空間設計融合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傳統建筑裝飾元素分析
1.傳統建筑裝飾題材與內容
中國傳統建筑裝飾的題材和內容豐富,有具象又有抽象的圖案形式。在官方建筑中友祥瑞、佛道等為主要裝飾題材。民間建筑裝飾的題材范圍更大,多以喜慶吉祥、花草、故事、戲文、風俗等重要裝飾題材。在保留至今的歷代傳統建筑裝飾作品中,不但顯示出中國民間藝匠的精湛技藝,而且還反映了民族風格、文化素養、道德觀念和審美情趣。
(1)人物故事類
中國傳統建筑木雕及彩繪中人物故事紋題材很豐富,不拘于某種形式。人物故事題材的裝飾,顧名思義,其傳遞的信息往往具有中國傳統文化中故事性的敘事因素,人們通過它寄托某種情感,從而達到教化人心的目的。以人物為主的題材有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戲曲人物、民間風俗等,其內容可分為:古代名著和民間傳說的人物故事;歷史上的真人真事;反映生活場景;吉祥人物如福祿壽三星、門神財神。
(2)圖騰瑞獸類
在中國宮廷建筑的屋脊上,都會裝飾一些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這些神獸在屋脊上的排列有著嚴格的等級順序,數量的使用則是根據建筑的等級安放,10個是最高級,但僅限于故宮太和殿,這在中國古建筑中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分3、5、7、9個。傳統建筑裝飾常用的動物紋樣有龍鳳獅象鹿鶴、羊、魚麒麟喜鵲、蝙蝠松鼠、蝴蝶等等。這些祥禽瑞獸有的是人們信奉的圖騰而被頂禮膜拜。
(3)植物類
植物題材的裝飾紋樣是民居裝飾題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些食之養身、觀之悅目的植物最為人們所愛。民居裝飾中植物題材居多的原因之一是古人借此托物言志,因此植物紋樣所組成的圖案廣應用于傳統建筑裝飾中,常見的植物題材有梅、蘭、竹、菊,卷草等。歷代雖都用到植物類裝飾紋樣,但是每個朝代植物紋樣的風格都是不同的,如唐代輕松、活潑,宋代精致、玲瓏,明清華麗、優美。
(4)傳統紋樣類
中國古代裝飾紋樣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它和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大量的留存于器物、陳設、建筑裝飾中。不但是最為普及、通俗易懂的審美對象,而且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需要和人們的觀念意識。
中國古代的裝飾紋樣類型豐富、形式多樣,不論是生活中存在的原型實物或是虛幻世界中的人物、動物形象,經過古代能工巧匠藝術加工都被發展為紋樣的題材。傳統紋樣圖案簡潔大方,構圖清晰,常見的裝飾紋樣有丁字錦、萬字錦、步步錦、幾何紋、回紋、卷草紋、冰裂紋、云紋、水紋以及龍紋、魚紋等動物紋樣。其中一些紋樣造型形式直接從現實中提取,讓人看到之后容易產生與實物的聯想,這類圖案可歸納為具象紋樣;還有一些圖案造型復雜多變,而且在生活中較難找到可以類比的原型,需要去仔細研究和理解才能明白表達的意思,所以這類圖案,可稱為抽象紋樣。
2.表現形式
(1)木雕、磚雕
木雕是根據物體部件的結構筑結構部位,如窗戶四周,天井欄桿、涼拖、斗拱等位置,表現題材眾多,大多通過木和功能,采用圓雕、平圓雕、透雕、鏤空雕、高淺浮雕等雕刻手法表現進行美化裝飾的。木雕一般使用在建雕反映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我國傳統建筑磚雕藝術是由東周時期的瓦當發展而來,在清代達到巔峰,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磚雕指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典故等圖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磚雕通常作為建筑構件用于大門、照壁、墻面的裝飾。雕刻的手法主要有平雕、浮雕、立體雕刻,磚雕藝術具有歷久彌新,畫面精美,立體感強的特點,因此在現代仿古建筑中也經常使用。
(2)彩繪
彩繪,在中國自古有之,被稱為丹青。主要以古建為載體,其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時期。在中國古代建筑上,如:雀替、斗拱、墻壁、天花、梁和枋、柱頭、窗欞、門扇、瓜筒、角梁、椽子、欄桿等建筑木構件往往運用到彩繪。
中國古代建筑上的彩繪主要繪于梁和枋、柱頭、窗欞、門扇、雀替、斗拱、墻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欄桿等建筑木構件上,表現的題材、內容廣泛,有花卉、飛禽、走獸、仕女、歷史人物等。
(3)家具
中式傳統家具給人典雅、實用的印象,并具有中華民族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一般以明代和清代的家具居多。明代家具多淳樸、簡練,而清代家具更講究精雕細刻,將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融入到雕梁畫棟中,彰顯出雍容華貴的祥和景象。
傳統建筑裝飾元素與當代茶樓室內設計的融合
1.直接選用傳統裝飾元素
中國傳統裝飾語匯極其豐富,特別以吉祥圖像符號為中華文化為典型,是最有代表性的“典籍”。如:龍、鳳、朱雀、玄武等圖案,回紋、水紋、意紋、太極八卦、中國結等紋樣,在現代設計
中通過運用新材料、簡化圖案、提取元素的手法,將其重新演繹。如傳統建筑的窗格采用木制材料,雖然精美但是不能經久耐用,當代茶樓設計則直接采用其窗格的紋樣,但使用現代材料制作,質樸的木材被金屬和寶石代替,煥發出新的光彩,不失傳統韻味的同時體現了現代特征。
傳統裝飾藝術從裝飾內容到裝飾技巧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當代茶樓空間的設計可以直接運用,但是根據不同的空間特點、類別需要有選擇的運用,不可以隨意照搬傳統裝飾元素,更多的是對其部分裝飾圖案、造型的抽象、變形,裝飾技藝上的采用,以及裝飾內涵、裝飾風格等進行采納。直接使用傳統裝飾元素要避免一味的堆砌裝飾元素,避免把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裝飾元素生搬硬套;還要考慮裝飾對象與裝飾題材在文化寓意,造型裝飾、色彩裝飾是否能與主題契合。
2.提取和重構傳統裝飾元素
在造型、圖案、色彩上對傳統裝飾元素進行概括,運用各種傳統裝飾元素、傳統造型、文化內涵和藝術設計法則在茶樓室內設計中,提煉、組合傳統圖形元素,融入現代的審美理念進行新的演繹,最終創作出符合時代審美的空間設計作品。在設計時,先抽象與變形選取的傳統裝飾圖案使之具有現代形式感,再按照現代設計中的構成形式法則對其進行組合。設計師可以從傳統裝飾圖案中,挑選出可以被現代設計所吸取的圖案元素,將其分解成單元元素,再將其重構。這個過程并非簡單機械的拼接與羅列,而是在把握對象特征、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分解-重構”。因此演繹傳統裝飾圖案時,要充分考慮和分析原圖案的形式特點、組合方式,保證提取的元素具有獨立性和代表性,合理從傳統裝飾元素中提煉出最符合現代審美傾向的圖形,從而在設計里體現出傳統的味道。
探索廣義的傳承傳統建筑內涵
作為一個設計人,當我們在談論繼承傳統的時候,到底該談論些什么,難道不發展新的東西,只講我們的老傳統嗎。或許換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能讓人輕松一些。那就是將傳統一詞的概念理解得更廣泛一些,這樣傳統的繼承就變成了一個多層面的問題。
繼承傳統可以是繼承形式上的,中國近代時期的建筑運用大屋頂、斗拱、柱廊在就屬于這一類,然而因為這些建筑元素的出現是與當時的環境、人文、技術條件密切相關的,如今時代在發展,建筑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發生變化,
仍舊生搬硬套這些東西,未免太過牽強。當然,這些傳統形式符號在一些現代建筑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蘇州園林博物館、北京國家圖書館等,這些建筑能獲得很高的贊譽,許多綜合的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也可以繼承傳統古建筑在平面布局,構圖形式。如園林造景所運用的隱喻、象征手法等就可以運用到現代茶樓空間的造景中。
繼而,還有精神的領悟,即更深層面的繼承。比如現代一些文化空間體現一個“禪意”,雖然空間的內容形式簡單,卻包含了很深的傳統文化內涵,因此設計師想要更多的自由創造空間,需要對傳統有深刻的精神領悟,了解其內在本身,而不在于其外表。
在當代設計界,一些日本的大師級設計師提到他們的作品創作在傳統的東西中汲取靈感,如:丹下健三,黑川紀章、磯崎新等都在論文中論述過傳統和創新。他們將傳統和創新看的同等重要,傳統在作品中以一種潛在、內隱的方式表現出來。他們很少強調形式上的繼承,而注重精神內涵的傳承。黑川紀章曾在論著中說“今天的東京是現代的材料和技術建造起來的,因此從外觀上很難說東京繼承了日本的傳統。然而,日本的傳統以東京人的生活方式、東京人對自然的強烈感情、東京人的秩序感仍深深地隱含在東京。
做了這些分析和比較,我個人認為“傳統”存在于個人的心中,卸掉形式的枷鎖,把傳統看的輕松些,它是一個人內心潛在的對審美,對文化的感悟和思考,是自然形成、存在于人思想精神意識層面的。傳統的形成經過幾千年的積淀,歷經了時間的考驗、世代的傳承發揚,足見其極強的適應性,同時它又極具個性魅力,因地因時因人不同發展得豐富多彩。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形成,刻意模仿或追求都會使創新離不開形式上禁錮,也會使傳統失去原來的味道。
事物存在或不存在都有它的理由,并非要走極端,對待傳統的態度不一定是要完全秉持或者完全舍棄。適應發展趨勢的傳統會繼續傳承下去,而無法適應時代潮流一起的傳統注定成為歷史。藝術的最終鑒定者應是廣大人民群眾,創造者只需理解傳統文化,領悟和認真感受思考傳統即可。傳統與創造的最完美結合應是讓設計的藝術載體適應時代和人類的真實需要。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