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健
【摘要】公民意識的培養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包括美國、日本等國家紛紛開設了公民教育課來加強對學生的公民意識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開設了思想品德課來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教育。初中階段是培養一個人正確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課上滲透公民意識是培養初中生公民意識的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本文通過對初中的思想品德課進行分析,為培育初中生的公民意識提供參考。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 初中生 公民意識培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77-01
公民意識是判斷一個國家是否走入現代化的重要標識,它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意識,對整個國家的精神文化建設十分重要,為國家與民族的凝聚力提供堅定的精神力量。
一、初中生進行公民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初中生處于青少年時期,而青春期的顯著特點就是身心發育并不健全。因為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使現在的初中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溺愛便造成初中生的性格多為任性與自私。同時初中生也會收到社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這便形成了初中生道德敗壞、品格低劣的現象,為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學習優良的道德,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公民意識是自我對社會價值的認定,初中生所需要建立的公民意識應當是以未來國家主人的姿態,認識自己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在自我學習文化知識、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自覺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法與德融入自我,是自己成為一個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的人,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公民意識的含義
1.權利與義務的意識。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一定的義務,憲法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初中生的公民意識教育應首先應當展開的是權利與義務的意識教育,由此教育學生建立公民意識,樹立維護自己合法的權利與自覺履行義務的觀念。
2.國家與民族的意識。有了國家的觀念才有國家的存在,每個公民都應當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為了國家富強而奮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平等與團結的觀念應當存在于每一個公民身上,民族凝聚力是保證國家富強與進步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一定要有關于國家與民族的意識教育。
3.道德與文明的意識。現代社會人們的道德觀已經嚴重缺失,因道德敗壞而造成的社會問題逐漸增多,整個中國的思想道德已經嚴重下滑,如果任其發展,社會秩序將不再穩定,中華民族的文明將逐漸消失。在這種情況下,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文明的意識教育也成為公民意識教育的重要部分。
4.平等與公正的意識。平等與公正也是由憲法所規定的一個基本原則,全體公民在法律、人格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而公正是平等的保證,沒有公正作為評判標準,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平等,因此平等與公正也是公民意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思想品德課對初中生公民意識培育方式的不足
1.對公民意識教育重要性的忽略。受教育體制的影響,學校與教師方面對學生的公民意識培育的重要性并不重視,僅將思想品德課程作為教學任務,而不注重教學質量。另外,學校的觀念陳舊,不能跟隨當今世界發展的要求,其教學內容并不能滿足公民意識教育的要求。
2.教學方式存在不足。因對公民意識教育內容的忽略使學校在教學資源等方面并不過多投入,沒有針對教學方式與教學質量的實際研究,造成教學方式的落后與不切實際,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課中公民意識教育的效率,不能真正發揮公民意識教育的作用。
四、思想品德課的改進
1.教學觀念要更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觀察學生的身心發育程度,切實制定教學計劃,使思想品德課真正達到教育學生,改造學生的目的。
2.教學方法要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因學校等因素的制約,使教學方式受到限制。
3.教學手段要多樣。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手段應當與時俱進,靈活使用多種教學輔助工具,如課件、圖畫、視頻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自己問、自己想、自己說,通過這三個過程使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公民意識,達到教學效果。
五、總結
本文主要是對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學生公民意識培育進行研究,通過明確公民意識教育的內容,實際教學中的不足進行分析,提出了改進方法,以此來為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的整體教學提供參考,以進一步改進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君茹,思想品德課培養初中學生公民責任意識的對策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5月
[2]馮雪敏,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公民意識培育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3月
[3]梁廣麗,思想品德課對初中生公民意識培養的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