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玲
【摘要】本文著手于數學思維和數學思維能力的概念,說明小學數學教育時期數學思維培養的現實意義,同時指出小學數學教育階段里數學思維培養的實際方案,希望可以在教學中能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 學生 思考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35-01
一、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原來的教育體制是對學生了解知識的審核,必須仔細學、肯學,才可以擁有極其高的文憑和好的工作。近幾年來,中國經濟格局變化的同時,應摒棄記憶知識的人才觀念,應該培養勇于創新的人才。所以,在進行教學時需要使學生學會自己思考,有自身的想法。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應單獨思考,才可以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由此則具有了創造力的思維形式。成長后才可以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在專業方面取得卓越成績。
二、小學生數學獨立思考的現狀
1.教學形式呆板。根據研究表明,相當多學校的教學形式呆板,教師的教學設計一般是用為數不多的課時進行知識點的闡述,隨之通過相當多的課時使學生進行練習。在傳授知識點的時候,因為課時進度的組織和設計,教師的傳授速度相當快,同時整堂課均是教師在講解,學生僅僅聽課。教師徹底根據自身的思路進行授課,一般不考慮學生的想法。一節課結束,教師實現了教學目標,但是學生聽得不清楚,相當多的知識點均不能進行思考。如此的教學形式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機會,學生如何可以塑造出獨立思考的習慣?
2.練習遠遠超過思考。小學生時期,學生具有活潑、愛玩的特點,使學生獨立思考實際上就不易進行。同時作業多,學生的關注點均投入進了作業中,而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中國教學體制的劣勢,教學體制強調分數,所以導致了相當多教師形成了不正確的教學觀。教師同樣把分數當成是最高目標,使學生根據做盡可能多的練習實現記憶知識。然而練習僅僅是對學生再次記憶的審核,學生的獨立思考水平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的練習花費了學生的很多時間,讓其不具備時間與精力進行獨立思考。教師的此類教學形式徹底未衡量到學生個人水平的提升,未對學生技能加以培養。
三、提升小學生獨立思考水平
1.獨立思考應該有一定的空間。當下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實際上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學習的時候擁有極高的熱情,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扮演著主人翁的角色,而非僅僅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需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需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積極學習、獨立思考,最終增加課堂學習成效。
2.改變預習思維。有相當多機會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舉例來說,在預習的時候,教師需清楚表明預習需實現的目標,切記不能僅僅留預習的作業,而不對預習做出任何規定。因為教師這樣的教學態度,引起了學生對預習的不關注。在學生心目中,預習實際上就是沒留作業,教師在課上也會給出部分時間進行預習。相關數據表明,不做預習的學生達到30%,40%的學生預習同樣是僅僅讀一下下節課需掌握的內容,讀完也就是預習完畢,在頭腦中同樣僅僅是對把需學習的知識有個大概的印象。僅僅有30%的學生仔細預習,同時標明了預習環節中心中的疑惑。由此類信息可知學生經過思考的為數不多。實際上預習的過程是一個塑造學生獨立思考技能的過程,教師需要把握好機會塑造學生在預習時候獨立思考的技能。在布置預習這種作業的情況下,教師需對預習的目標進行詳細的規定,標明部分使學生經過思考才可以給出答案的問題。重視在給學生出預習的作業的情況下,布置的作業量要適當。設計的問題需恰當,不可以使學生認為不能回答,同樣不可以過于簡單。設計的問題需使學生經過開動腦筋則可以給出答案。如此一來則使學生在預習這種學習活動時增加了信心,方便學生獨立思考水平的提升。
四、學生獨立思考技能的培養和教師觀念的改變息息相關
教師在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水平中占據著重要位置。
首先是教師觀念給學生的思維模式帶來了很大作用。部分教師覺得教學實際上是使學生了解數學公式,掌握好數學概念。這是正確的,然而其不足之處在于教師很久以來在考慮如何將知識點講解得越來越深入,如何使學生聽得更清晰,而非考慮如何使學生主動加入學習中,使學生自身動腦筋以了解知識。
其次教師需有目的的培養學生自己動腦的技能。學生的獨立思考水平是后天培養形成的,應該讓教師潛移默化的進行培養。教師在規劃教學時需參考學生的特點,為學生自身思考創造條件,從而增強學生獨立思考的水平。
五、結語
雖然現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的培養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但是筆者認為只要數學教師能改變思想,不斷增強自身的業務水平,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根據豐富的教學方案來教育學生,就一定能達到提高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杜和春.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J].教學研究,2013,(03).
[2]華志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的探索與思考[J].中學數學,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