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
【摘要】詩歌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古詩詞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更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本文將著重探討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有效策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關鍵詞】古詩詞 教學 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298-01
語文世界是美麗的世界,中國古典詩詞更是其中閃亮的美景。它撥動了學生真純的心,滋潤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引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帶給學生充滿激情的美好情懷,同時也在健全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與文化底蘊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思想道德品質”,對于“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可是在當前信息傳媒時代里,古典詩詞教育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 在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今天, 我們更要注重古詩詞的教學和研究,尤其是高中古詩詞的教學。
一、高中古詩詞教學現狀分析
自從實施了高中新課程改革以來,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是難度較大的一種文體,學生對于詩歌的理解也很有難度,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有言無文, 只是注重字詞的解釋和句子的翻譯,而忽視了它所具有的文學因素。 在教學中容易出現支離破碎地講解和分析,失去了古典詩詞原有的光彩和神韻。 作為一名新理念灌輸下的語文教師,想要努力改變這種現狀,找出切實有效的策略。
二、高中古詩詞教學出現的問題分析
1.教師自身水平的因素
新課標規定:"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 重在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 很多教師就誤以為可以取消文言常識的教學環節,從而導致了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的脫節,還由于有些教師缺乏對古詩詞鑒賞的理論修養,對古詩詞的解讀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這就讓教學顯得空洞乏味,甚至有偏差。
2.高考指揮棒的影響
許多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往往以高考為指揮棒,只讓學生背誦一些常見的古詩詞鑒賞的表現手法,像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等,以便學生在考試時去套。這樣的教學忽略了詩歌本身的韻味,對詩歌的解讀變得機械化,失去了詩歌教學的魅力。
3.教學方法不科學的因素
很多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重講解分析輕理解解讀。 因為教師生怕自己講得不夠透徹,學生就記憶太少,所以一堂課下來基本就處于滿堂灌的形式。此外,在鑒賞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又忽略了感性的閱讀,缺乏整體閱讀的方法指導。
三、高中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
面對古詩詞教學的尷尬現狀,提出切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勢在必行。教師必須重新認識古詩詞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對人文精神的培養的重要性。對于教師而言,探索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任重而道遠,筆者在這里談談自己的想法:
1.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更新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要多讀一些文藝作品以及美學方面的書籍,還要了解一些文學鑒賞方面的審美技巧, 更要具備最基本的古典文學修養。 其次,教師要更新理念,起到主導作用,引領學生實現與詩詞作品的對話,讓學生成為詩詞鑒賞的真正主體,從而讓學生進入古詩詞的情境中,獲得獨特的生命體驗和審美愉悅。
2.優化教師的教學方法,激活課堂教學
一直以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都覺得古詩詞不好教,難以理解。 但是,不少教師也在尋找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激活課堂,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 "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時,應精心設計好與詩詞的意境相協調的導入,營造學習詩歌的氛圍。從而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提高對詩詞賞析的興趣,慢慢地進入到詩詞情境的教學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學時可以利用音樂導入,或畫面導入。本人在教李煜的《虞美人》時,就先放一下鄧麗君唱的《幾多愁》這首歌曲,讓學生提前進入詞的情境中,給他們創設想象的空間,就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首詞的意蘊。
其次,學生要不斷誦讀,進入情境,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教師在詩詞教學中,一定要不斷地誦讀,誦讀起著重要的作用。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等。所以,教師要在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地誦讀,讀準詩詞的節奏。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教師就適時地加以點撥,再進行鑒賞分析。當把握了詩詞的意境之后,再讓學生誦讀,則可以進一步體會詩詞蘊涵的深層情感,從而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來。
3.改變、調整現行的“讀—賞—背”模式
改變、調整現行的“讀—賞—背”模式,代之以“讀—寫”的課堂結構和教學結構作為古詩詞教學的抓手和實踐方式。古詩詞的教學目標,喚醒學習者的言語表達。能否喚醒、如何喚醒、喚醒得如何、喚醒的價值何在等問題將是古詩詞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疏通了這些問題,透徹了問題答案的價值,才能明白古詩詞教學的整個系統和語文課堂的意義。而“讀—寫”課堂結構和教學安排,正是基于語文教學的背景下喚醒學生自我言語運用的最直接最根本方法。正是“讀—寫”的課堂結構和教學結構才能實踐古詩詞教學的價值目標。
4.創設情境,調動形象思維
詩歌采用單純的文字描述的卻是一個經過改造的客觀世界。詩歌教學不能脫離對意象的解讀,而詩歌的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與客觀物象的的融合。要理解詩人的感情,首先得進入詩中的世界。可以運用創設畫面法。就是在教學中,利用詩詞、繪畫的相同之處,將語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畫面直觀的表達出來。還可以利用故事激趣。
教讀詩歌不能單從分析語言出發,這樣很容易史學史厭煩,必須結合作者的思想、所處的時代背景,聯系所學過的意境相似、思想感情相同的詩歌進行教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作者生平的介紹,時代背景的分析,相同主題詩歌的對比,語言的深入品味,詩歌的反復誦讀,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就會在學生的心靈烙下深刻的印象。
總之,對于古詩詞教學,教師應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發展學生的朗誦能力、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白素云:《高中文學作品鑒賞課探究》「M」語文出版社,2002
[3]劉彩霞,劉春:《新課標下高中詩歌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