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琴
[摘 要]幼兒心理特征、幼兒園環境和家庭環境影響幼兒對舞蹈的興趣。創設良好的環境、合理的選材、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幼兒舞蹈教學內容以及引導幼兒感受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的美是解決幼兒對舞蹈不感興趣的對策。
[關鍵詞]藝術活動形式;影響;興趣;對策
幼兒學習舞蹈是必要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的藝術活動中讓幼兒積極地參加各種藝術活動,用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激發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而舞蹈這一藝術活動形式則更好的體現了這一《指南》精神。
幼兒舞蹈教育著眼于讓幼兒在舞蹈中得到愉快的心情,享受音樂的美、動作的美。寓教于自由、活潑、歡快、幸福、高尚、純樸之中。這種特殊的學習能不斷的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增長才干。而且在舞蹈的過程中增強了幼兒的體質;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及快速反應能力;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舞蹈這一藝術形式則更好的使幼兒學會感知美、表現美,提高審美能力等。
一、幼兒心理特征影響對舞蹈的興趣
學前兒童心理的發生和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肢體活動能力也有很大的進步,舞蹈動作也會變得更加靈活、協調。同時,他們的內心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美好,他們感知事物的特點和方法會十分獨特。
亞里士多德認為:“兒童一開始就具有模仿的本領,模仿就是學習”。幼兒的認知活動需要借助動作和運動,幼兒在傾聽和講述時總是會比劃動作,那么幼兒對動作的認識和喜愛程度就會加深,這個時期學習舞蹈—一門動作的藝術也肯定十分感興趣。
幼兒時期以無意注意為主,但是過多的無關和疲勞,都是引起幼兒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如果在舞蹈教學中有太多與舞蹈無關的教學體態就會讓幼兒分心。一般而言,小班幼兒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3-5分鐘,中班幼兒在正確的教育下能保持10分鐘,大班能保持15分鐘左右,整個舞蹈動作有操作性時,且在幼兒的注意范圍時間內,是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的。
幼兒的運動記憶是發展較快的。舞蹈教學中,不但要生動形象,而且要使兒童明確記憶的任務,給記憶的結果給予正確的評價,激發幼兒有意記憶的積極性。
二、幼兒園環境和家庭環境影響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狹義的幼兒園環境就是指幼兒園內部的環境,是幼兒和教師直接參與其中,并體驗到的特定幼兒園物質和心理環境的總和。
物質環境指教師和幼兒生活的物質條件和基礎,它影響和制約著教學質量。幼兒園音響、場地等設備齊全的話,那么教師的舞蹈教學水平自然會提高,也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和激發舞蹈熱情。
心理環境主要指彌散在活動中的心理氛圍,包括教師體態和師生之間、幼兒之間的關系。幼兒園的心理環境制約著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認同與歸屬感。舞蹈教學中,教師教學體態好,善于尊重和鼓勵幼兒,就會讓幼兒樂于學習舞蹈。
文化環境指幼兒園生活制度與常規要求,幼兒園的歷史與傳統、風氣等。一個大環境下是喜于舞蹈的話,幼兒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會有所感染,就像少數名族大多會載歌載舞一樣。
家庭教育中,父母及身邊人的引導和鼓勵會影響幼兒對舞蹈的興趣,尤其是和幼兒生活在一起的榜樣。
三、解決幼兒對舞蹈不感興趣的對策
1.創設良好的環境
在少兒學習舞蹈的初期,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說,可以在教室的墻壁或窗戶上剪貼一些舞蹈造型的窗花和舞蹈形體圖,讓學生觀察、模仿,使學生的生活空間充滿舞蹈的情趣,由此對舞蹈產生興趣。平時可以帶幼兒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感知藝術美,讓優美的舞姿吸引孩子。
除了外部環境,還要以內部環境即心理環境來激發和維持少兒對舞蹈的追求。要讓少兒的舞蹈學習處于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中,這對少兒舞蹈的興趣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舞蹈訓練是艱苦的,學生需要得到老師的不斷的肯定和鼓勵才能堅持。教師的語言要和藹、親切、循循善誘。在孩子進步時,要不斷給予贊揚和鼓勵,幫助他們找到自信。如果在訓練過程,少兒不斷受到教師的批評和指責,會影響他們學習的情緒,也使他們對學習舞蹈產生負面影響。
2.合理的選材
在音樂方面,要選些具有鮮明特點、易于被孩子們接受的音樂,也是她們經常聽到的兒歌、流行歌曲、動畫影視歌曲。每個動作都要選擇適當的音樂伴奏,讓幼兒在舞蹈中尋找感覺、節奏和情緒。就是說選擇的材料要符合幼兒心理特征、
3.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可以讓這些孩子邊聽音樂,邊拍手,通過節奏來喚起她們的情感,撥動她們的舞蹈心弦。例如,用進行曲練習有節奏的走步,用快而輕的曲子練習跳躍,用柔和優美的舞曲練習雙手的擺動等等。只要音樂與舞蹈動作相適應,符合少兒特點,就易于被少兒接受。 在動作的編排上,我們可以選用富于童趣、形象生動的動作,這樣少兒會更加喜歡。
4.豐富幼兒舞蹈教學內容
在舞蹈教學中,選擇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 在選擇小年齡段舞蹈教材時,因根據該段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及其生活經驗,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好的題材,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題材。如幼兒喜歡小動物,我就設計“可愛的小貓”、“小白兔拔蘿卜”等歡快的音樂,讓幼兒學會傾聽,選擇他們熟悉的玩具、物品為道具,讓幼兒愿意動起來。除教師預設外,可在幼兒的興趣點上,讓幼兒生成自己想創作的動作和表現,逐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5.引導幼兒感受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的美
(1)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世界萬物的形態,運用各種感官去了解周圍的一切,獲得深刻細致的生活感受;還可到生活中觀察農民、工人、解放軍、紡織女的工作與生活等。注意引導幼兒傾聽大自然中小溪、鳥鳴、勞動號子、馬達機器等優美的聲音,引導幼兒去發現,培養生活情趣,提高審美修養。
(2)引導幼兒欣賞一些經典音樂與舞蹈。因為舞蹈創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些優秀的舞蹈作品的內容包括了題材內容的創新和表現手法的創新。
參考文獻:
[1]王書霞:《少兒舞蹈教育的思考》,《劇作家》,2007年 03期.
[2]陳麗:《少兒舞蹈的教育作用》,《魅力中國》,2007年 07期.
[3]趙軍:《淺談少兒舞蹈教育》,《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 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