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麗
[摘 要]本文對初中數學教學進行探究分析,闡述了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相關優化數學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教學;初中;數學
初中數學內容多而雜,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蓋在三年的教科書中,學生往往學了新的,忘了舊的。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確定目標,制定好復習計劃;統一知識體系,做到舉一反三;梳理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率;各門科學的數學化。這樣,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得以鞏固。
一、初中數學教育的重要性
1.提升課堂的效率。課題研究的實踐場所就是課堂,在課堂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后,我們就會分析問題的解決方法。比如“一次函數的性質和圖象”的分層作業中,基礎題重點是為了考查學生的對一次函數的性質和圖象的掌握情況,涉及應用的內容較少,難度較小,而對于優等生或提高生,我們的訓練內容就重點訓練學生對一次函數的性質和圖象在實際情況中的應用,通過應用不僅鞏固一次函數的性質和圖象的特點,更提升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2.促進學生的發展。課題研究的直接受益者是學生,而課題研究的根本目標就是提升課堂效率,無論學生的原有基礎處于什么層面,我們都要力求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都有所收獲,有所提升,有所發展。比如在我們研究《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分層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的課題,在人教版“一次函數”的第一課時中,教學就可以有效使每個層面上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升。可以通過啟發式引導每個層面上的學生都能找出一次函數的一般關系式,列出自變量和變量之間的等式關系。通過學生的描點法作圖,通過歸納法來發現一次函數的圖象特點,在這個環節中,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通過啟發式和類比法獲取相應的一次函數的知識,而對于歸納法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來完成,對于優等生而言,他們能自己歸納出相應的知識;對于基礎生而言,他們在小組的幫助下,也能獲知相應一次函數的特點,從而達到我們全面發展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1.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不符合新的教學理念,也不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新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求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師生應互教互學,教學相長,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才真正成為富有個性化的創造性過程。現階段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一切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孔子說:“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寣W生愉快有效地學習數學,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2.注重因人施教,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興趣。數學教學中個性的培養,具其廣闊的天地。教師可從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出發,多組織開展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來構成數學學習整體,保障學生的潛能、特長有施展的空間。開展與教學相關的研究性學習,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把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以致用,讓學生體現自我價值和成就感。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更要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首先,要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數學思維的規律,提出恰當的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去啟迪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同時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試驗、分析、猜想、歸納、類比、聯想等思想方法,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教師要精選一些典型問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猜想、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
3.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義、規律、法則等,那么他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將會越來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識也將會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難越多越大,其學習也就越積極。因此,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學生就會在愉悅的情緒中產生一種渴求學習的愿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識,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該由學生自己獲取的知識,就盡量讓他們自己去獲取。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思維受阻時,教師只作適當的提示,讓學生體會到所學會的知識是自己“發現”的,自己“創造”出來的,從而使其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和進步。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獲得的知識,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學生體會到探索的樂趣和成果后,將會更加努力,更加主動地學習。
三、如何更好地進行數學教學
1.面向全體,實施分層次教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的個體差異,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實施分組教學,在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特點和差異,充分發掘學生潛能,凸顯學生個性,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和諧地發展,不斷完善自我。
2.科學合理歸納總結,形成知識網絡結構。數學學習需要不斷地歸納總結,例如在講授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況時,利用根的判別式△=b2-4ac,歸類總結出三種情況,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不相等的實數根;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相同的實數根;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沒有實數根。教師在教學中應合理安排復習內容和復習時間,通過復習使學生不斷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將新知識成為現有知識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使所學知識牢固保持在記憶中,形成知識網絡。
3.培養應用能力。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講授這些數學知識,而忽視對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們應當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了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范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大有裨益。
四、結 語
要更新教學觀念.數學的教學過程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再發現的過程,把怎樣思考、為什么這樣思考的道理等,準確、鮮明、深刻地展示給學生,而且還要注重反饋教學,要增強新的教學意識.在教學中應嚴格按課標要求進行教學.還要有具體的目標體系意識,目標實現程度要清楚,便于測量、評價.同時,還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真正體現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里的參與主要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參與,特別是差生參與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走出教學改革的不足之處,才能迅速推動教學改革向前發展.我們的教改之路才會越來越寬敞。
參考文獻:
[1]王靜,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情景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3.
[2]伍志文,淺析初中數學教育的教學情景創設[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
[3]劉家貴,初探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情景創設[J].新課程學習.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