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來胡
[摘 要]剪紙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也是小學美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文主要論述怎樣激發小學生剪紙活動的興趣,怎樣收集剪紙材料,探索小學剪紙活動的組織方法和原則,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與團結協作能力。
[關鍵詞]剪紙;創造性;策略
一、拋磚引玉――環境中激發興趣
環境對小學生身心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能萌發小學生初步感受美、享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使小學生自覺地感受到剪紙美的熏陶。
在創設環境中,各種豐富的材料、工具、資料等都有序地擺放在小學生方便取放的地方,給工具箱貼上標簽,加上盒蓋,材料箱分類分層,有不同材質和形狀的材料紙,提供了可以貼作品的展板和剪紙操作的步驟圖,給不同層次發展水平的小學生提供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的機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的剪紙技巧得到發展,激發學生對剪紙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生對剪紙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參與其中,積極地用眼觀察,用心感悟,動腦思考,動手制作,積極探索,這樣學生的剪紙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展和提高。在剪紙教學中,教師不應采取強制的方式約束和訓練學生,因為這樣做不僅不能激起學生對剪紙的學習興趣,反而會使學生對學習剪紙產生壓抑、厭倦和畏懼之感。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剪紙訓練時,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特點,采取各種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剪紙興趣,讓學生以輕松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剪紙活動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二、創設良好的剪紙環境
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剪紙學習環境是學生學會剪紙的重要條件之一。如果沒有一個適合學生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剪紙才能就不會得到充分培養和發展。
首先要具備必要的物質環境。物質環境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基礎。在剪紙實踐活動中,教師一方面要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剪紙工具,如剪刀、手工紙等,另一方面要為學生準備充足的輔助材料,如顏料、各種圖案資料等。通過提供適當的輔助材料,可以激發學生創作的興趣,幫助學生剪出較高水平的作品,從而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培養。
其次要營造良好的精神環境。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圍是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特別需求。作為教師我們要滿足并尊重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努力給學生創設有利于他們自主探索和表現自我的實踐空間。平時我們在指導學生剪紙的過程中,要常鼓勵學生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重視學生的個性及藝術創作,及時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
三、鼓勵學生求新求異
在剪紙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為出發點來指導學生剪紙,用各種有效的指導方式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剪窗花時,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剪,不必有形狀、花紋的限制,但是學剪人物就不同了,要考慮到表現出人物的形象和特征。這就需要在剪紙之前有一定的構思,雖然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教師如果能夠積極引導,學生就會剪出很多富有創意的作品。對學生的每一件作品教師都要加以肯定,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適當指導,使學生重新獲得創作的熱情,這也有利于打開他們的創作思路。剪紙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獨創性,剪紙教學究其本意是一種直接的創意。那么在剪紙教學活動中如何去幫助學生建立求新求變的創作思路呢?很多教師常常要求學生剪畫得跟老師不一樣、跟別的同學不一樣,這種寬泛的要求常常使孩子束手無策。我認為所謂“不一樣”,首先應是提倡各自創新的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創作,不滿足于自己已經掌握的方法;其次,要把“不一樣”具體化、明確化,如大變小、高變低、紅變綠、左變右等。例如,用對稱的方法剪畫時,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不僅剪看到的畫,如海里的、河里的魚,還可以剪想象中的畫,如用夸張的手法剪出孩子們想象出來的各具形態的魚,再添加上不同的花紋和各種裝飾物,如水草、青蛙等,組成一幅生態圖或百魚圖。每次教學結束后,教師都應把所有的作品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觀察那些技能高且具有創新性的作品,也要盡量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發現優點。當學生發現通過自己的創作表現出的事物是多么美好時,由此帶來的驚喜和成就感便會成為他們繼續創作的動力。
四、循循善誘――方法中促進提高
適宜的教學方法促進剪紙能力的提高,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采取更多、更靈活的教學方法。
1.引導小學生學會觀察剪紙步驟圖
例如,在剪空心三角形的活動中,先讓小學生回憶上節課三角形的剪法,然后出示范例,引導小學生從觀察中發現空心三角形和實心三角形的區別,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能力,當孩子討論出剪空心圖形的方法后,只要用剪刀那么“咔嚓”幾下,一個個大小不一、色彩各異的空心圖案便呈現在眼前,小學生自然很感興趣。
2.讓小學生在情境化的剪紙活動中樂于表現
游戲情境法就是通過創設游戲的教學情景來調動小學生學習剪紙積極性。如:中班剪紙活動《空心方形》,整個活動始終以“小豬造房子”這一游戲情節貫穿,和小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親切、關愛、愉快的情緒體驗貫穿,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使小學生的剪紙能力得到發展。
3.教師隱性講解與示范
在剪紙活動中較多地運用詩歌、故事、猜謎語、做做玩玩等游戲,使小學生獲得愉悅、新奇的情感體驗,激發小學生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意象。在《剪小魚》過程中引導孩子邊剪邊念兒歌?!靶〖舻叮衿?,嘟嘟嘟嘟開上路。路不通時停一停,轉個彎兒繼續行?!笔痉稌r伴隨朗朗上口的兒歌,小學生感覺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會剪紙,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欲望。
五、提供廣闊的展示舞臺
學校環境是一門隱性課程,它對學生的情緒、個性以及人格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了培養學生對剪紙活動的興趣,教師可以把學生的剪紙作品制作成相框、賀卡、工藝品等,用來裝飾教室、樓道、櫥窗、展板等,為學生開辟展示和欣賞的天地,讓他們充分欣賞剪紙的形式和造型,感知剪紙作品的語言。當看到新奇作品時,有的學生會哇哇叫起來,有的甚至會高興地拍手,不停地贊美。我們要充分利用身邊的環境資源,努力創設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充分體現剪紙特征的藝術展示舞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剪紙活動的愿望。
總之,剪紙藝術作為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它不僅能讓學生在動手中得到美的熏陶,而且還能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重視剪紙教學并開展好剪紙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