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聰
[摘 要]縣級政府法治建設既是一個宏偉的奮斗目標又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隨著我國法治進程的不斷深化,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的法治建設和依法行政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地方政府怎樣才能深化法治建設,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縣級法治政府;建設;重要性;途徑
為加快推進法治政府的建設,全面實現法治政府的目標提出了明確的努力方向,《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指出“市縣政府能否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政府依法行政的整體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整體進程。”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我國目前縣級政府法治建設的現狀進行必要的反思與總結,探求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路徑,以期待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的盡快實現。
一、縣級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性
建設法治政府,縣級政府是基礎和關鍵,這是由縣級政府在我國政權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
1.縣級政府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基礎。在我國的政權體系中,縣級政府是基層政府的核心。對上,它通過省、州(市)政府與中央政府聯系起來,是政策、法律的重要執行者;對下,它通過鄉鎮政府與最基層的人民群眾聯系起來,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直接服務者。相對于省、州(市)政府,縣級政府的事權更加集中,管理事項更加具體,管理對象更加直接,更加能夠影響行政相對人的切身利益;相對于鄉鎮一級的政府,縣級政府的機構設置更加完整,行政職權更加法定,管理事項更加廣泛,也更加能夠影響行政相對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強縣級法治政府建設,不僅關系到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定,而且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發展與穩定。為了加強以縣級政府為核心的基層法治政府建設,國務院于2008年專門發布了《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決定中對市縣政府在法治政府建設中的基礎地位作了明確闡述:“市縣兩級政府在我國政權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處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線,是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重要執行者。實際工作中,直接涉及人民群眾具體利益的行政行為大多數由市縣政府做出,各種社會矛盾和糾紛大多數發生在基層并需要市縣政府處理和化解。市縣政府能否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政府依法行政的整體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整體進程。”
2.縣級政府是建設法治政府的關鍵。法治政府建設的重點和難點,都在以縣級政府為核心的基層政府。基層政府是連接國家與人民群眾的“橋梁”政府,是體現人民政府形象的“窗口”政府,是貫徹執行法律法規的“終端”政府,是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交匯的“焦點”政府,由此可以說,它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重點所在;基層政府在地域上的相對封閉性、機構設置上的相對完整性、利益上的相對獨立性、公務員人際關系的地緣性和工作崗位的低層次性,更容易出現行政權力的地方利益化、行政執法的非程序化以及行政監督的形式化等傾向,由此可以說,它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難點所在。作為基層政府的核心,縣級政府更是基層法治政府建設的重點和難點。縣級法治政府建設成功與否,對我國整個法治政府的建設將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二、縣級法治政府建設的途徑
1.樹立法治理念。縣級政府要樹立法治理念,真正從思想上明確行政權從何而來、權為誰用、為誰執法、如何執法等重大思想認識問題,確保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貫徹落實。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因此政府機關及其領導干部的一切權力也都應該源于人民的授權。既然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那么各級政府就應該利用手中的權力為人民謀利益,負責地解決人民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同時政府本身不追求利益,應當把人民的利益當作自己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政績。
增強領導干部的行政法治理念,要通過加強培訓,使得領導干部時刻更新法治觀念,樹立起對法律的信仰;通過加強學習,提高法律知識,不斷提高法律意識的底蘊;通過加強宣傳,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而宣傳本身就是自我法律意識提高的途徑。在實踐中注重改進工作方式,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養,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權威性,嚴格執法,從而真正提高領導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完善行政決策制度。完善行政決策的各項制度,保證實現重大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目前在行政決策程序中要大力推進專家咨詢制度,地方政府對專家的選擇必須考慮不同專家的利益立場,盡可能使受決策影響的利益各方都能獲得專家代表,從而通過專業知識的相互制約而獲得平衡;行政機關不得干預專家的論證意見,不能向專家提供傾向性的意見;專家在咨詢過程中的活動應有相應的紀錄,便于公眾查閱;尊重專家論證意見的科學性,政府最終決策應當說明理由并公開對專家意見的處理情況。
建立公眾參與行政決策制度,行政決策直接關系到公眾的切身利益,陽光政府要求政府的行政決策也應該公開、透明。推行公眾參與在“陽光”下操作,不僅地方行政決策過程公開,而且結果也公開。通過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舉行聽證會、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使公眾參與到行政決策中來,提高行政決策的民主性。
切實開展行政決策的評估制度,各級政府機關應當事前對行政決策的成本、目的、效益、近期和遠期的影響、公眾的認可程度及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形成完整的決策后評估報告,載明決策評估的相關信息、對實施中決策做出的調整建議及理由,提前做好相關應對準備。
建立行政決策追蹤反饋制度,定期對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調查、信息反饋。地方政府內部應該建立一個吸納和反饋社會意見的專門組織,及時、準確、廣泛的征集和受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建議和意見,對征集到的所有意見和建議,都逐一加以整理歸納、認真分析研究,形成有關意見情況的說明材料。
3.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權力的行使要受到監督和制約。建設法治政府,監督是保障。要規范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防止行政權力的隨意放棄或濫用,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須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
在繼續強化人大監督、政協監督、新聞媒體監督和公眾監督等外部監督和完善行政復議制度、專門監督等內部監督的基礎上,對規范性文件的審查應進一步加強,提高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的民主程度,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審查規范性文件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它涉及到人大常委會與“一府兩院”的關系,有的還涉及到與黨委的關系,因為有些文件是經黨委同意甚至是授意的。這就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既要敢于監督,又要善于監督。對報送備案的規章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嚴格依法審查,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將規范性文件也納入司法審查范圍,加強監督。
三、結語
縣級法治政府建設在我國的整個法治政府建設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基礎和關鍵。加強縣級法治政府建設,應當明確建設的目標和途徑。在建設的過程中,要以人為本,嚴格監督政府權力,為此應當做到行政合法、行政限權和行政透明。
參考文獻:
[1]王璐.縣級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問題研究[M].華中師范大學,2012.
[2]張英飚.拜城縣法治政府構建策略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5(26).
[3]黃臥云.法治政府,從縣級改革尋求突破[J].刊授黨校,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