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老干部大學 陳慧聰
?
特色教學增魅力
□長沙市老干部大學陳慧聰

長沙市老干部大學中藥12班的教室座無虛席,這里近90名學員全都是慕名來跟董老師求學的!董老師究竟有什么樣的魅力,能吸引這么多學員呢?
“三快”教學催人學年逾古稀的董老師課堂教學并沒采用什么電教手段,而是堅持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加上一方抹布,這三樣在她手中被運用得爐火純青。她驕傲地自稱是“三快”老師:講得快、寫得快、擦得快。董老師的“三快”教學,使學員們在課堂上不得不聚精會神聽講,爭分奪秒寫記,手腦并用學習。董老師講課聲音洪亮、條理清晰、繪聲繪色,還不時給學員解惑答疑。學員們就這樣跟隨董老師學習,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基本掌握了中藥學,不僅學到了實用的科學知識,還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記憶力。很多學員反映,跟隨董老師學中藥,不僅能遠離癡呆癥,而且一個個變得比原來更伶俐、健康了。
巧設謎語增興趣董老師從老年學員的實際出發(fā),想方設法讓枯燥的學習內(nèi)容變得生動有趣。如她把難記的中藥名編成謎語,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加深記憶。有一次,董老師一改平日那流利的普通話,用地道的長沙方言問:“同學們,講個謎語給你們猜,‘化生子’(長沙當?shù)赝猎挘馑碱愃朴谖覀兂Uf的‘敗家子’)打一中藥名,知道是什么嗎?”于是學員們開動腦筋,討論了起來,但最后又紛紛搖頭。董老師耐心地啟發(fā)道:“大家想象一下化生子是什么樣的?”“會花錢,大把花錢!”有的學員大聲回答道。“那金子、銀子是錢嗎?”董老師趁機問道。“知道了!謎底是金銀花!”學員們高興地答道。董老師的謎語教學法,使學員們很容易就能把所學的中藥名記牢,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學員們學得開心,學習積極性也隨之高漲。
借用醫(yī)案識真經(jīng)為了加深學員對于正確用藥的記憶,董老師經(jīng)常把臨床上的一些醫(yī)案當作故事講給學員們聽。講到黃芩的功效時,董老師說,明朝著名的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就是用黃芩這一味中藥治好了一個熱毒證病人,從此“黃芩湯”就成了治熱毒證的著名方子。可是有一次,中醫(yī)院的一個年輕醫(yī)生給一位熱毒證的患者看病,處方中用了黃芩,但那位患者過了兩天卻來說病情不見好轉,并另找了坐在一旁的一位老中醫(yī)看病。老中醫(yī)只把原方中的“黃芩”改成了“貝母”。又過了兩天,那位患者專門到醫(yī)院去感謝老中醫(yī),直夸他醫(yī)術高明、藥到病除。年輕醫(yī)生特別納悶,于是請教老中醫(yī)道:“李時珍用黃芩治好了熱毒證,所以我也在方中用了黃芩,結果卻無效。您不用黃芩用貝母,竟藥到病除,這是為什么?”老先生笑著答道:“中醫(yī)治病,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現(xiàn)在是金秋時節(jié),那位患者是肺燥咳嗽,貝母清肺潤肺,當然適用!”靜靜聆聽故事的老年學員這時也恍然大悟——要想用對中藥,一定要辨證論治,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啊!
董老師研究了一輩子的中藥,無論是采集、炮制、研發(fā)、看病、教學都經(jīng)驗豐富。在老干部大學任教12年來,他待學員十分謙和,積極參加班級活動,領著學員上山識藥、采藥,并鼓勵學員上臺講課。學員們說,董老師是老師,又是朋友,還勝似親人,她的教學極富魅力,讓人越聽越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