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杰
【摘 要】本文首先說明了土地確權登記的重大意義,然后分析了地籍測量中測繪技術的基本方法,最后詳細闡述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地籍測量中測繪新技術的運用。
【關鍵詞】農村;土地確權;地籍測量;GPS;遙感
一、土地確權登記的重大意義
土地確權的重要性和意義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第一,有利于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促進黨在農村基本政策的落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礎。把土地承包關系搞扎實,把老百姓承包的地塊、面積、空間位置等進一步搞清楚,有利于夯實黨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推動黨在農村基本政策的落實到位。
第二,有利于維護農民合法權益,調動農民生產經營積極性。按照《物權法》的規定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登記頒證,是建立城鄉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的重要舉措,能夠依法落實農民的土地財產權,讓農民的財產權益依法得到有效保護。
第三,有利于落實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發展現代農業。通過開展確權登記,把地塊、面積、位置搞清楚,既利于保護好耕地,保障13億人的吃飯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和落實一系列的強農惠農政策,更有利于國家依據登記的數據,擬定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出臺促進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通過引導土地規范流轉,在堅持家庭經營基礎上,大力促進種田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育、壯大。
二、地籍測量中測繪技術的基本方法
(一)地籍碎部測量
1.地面測量方法
因目前全站儀的大范圍運用,地面測量方法已經變成當下獲取地籍要素的最為關鍵性的方式,通過直接把每一個碎部點的高度角、水平角及斜距自動記載在外業電子手薄或者掌上電腦上面,直接計算界址點的三維坐標。
2.攝影測量方法
攝影測量法也叫做航空攝影測量法,是遵循航攝像片及測制底片來獲得目標的具體方位。通常會選擇使用全數字攝影測量方式來獲取界址點點位坐標。一旦界址點的數量較多的時候,地面通視狀況不好的狀況下,運用高精準度的攝影測量方法是最佳的選擇。針對選擇使用其他方式的施測界址點坐標,航測法繪制地籍圖是目前我國城鎮地基測量的最為主要方式。
(二)地籍控制測量
地籍控制測量是依據界址點及地籍圖的精準度要求的,視測空間區域、測試區域中現有的控制點數量及級別等狀況。遵循測量的基本準則及精準度要求開展有關設計規劃,以便于能夠更好的處理相關測量工作。運用定位技術測量城鎮地籍基本控制網。在很多的城市當中,通常已經創建了城市控制網,同時已經在這個前提下做了很多的測繪工作。但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現在已有控制網的控制區域當中已經完全不能夠滿足于當下各方面的需求。一些控制點椒遭受到巨大的破損,因此,在這個時候就繼續運用定位技術來加強、完善現有的控制網作為地籍測量的首級控制網。利用GPS定位技術來測量城鎮地籍控制網的過程中,應該與原來的控制點進行聯測,一般聯測控制點最少為個。
三、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地籍測量中測繪新技術的運用
某省陸地面積3640km2,其中農村土地面積將近1800km2。控制點選擇使用在第二次土地調查前布置的級控制網,大部分點位還保存完整,作為首級控制的起算點。因需要兼顧到現實中的具體狀況等因素,我們選用靜態GPS作為首級控制,使用GPS-RTK對每一個村內進行加密的形式開展測區的圖根控制測量。
(一)GPS外業控制測量
想要提高測圖精準度,往往會選用以四等控制點作為基準點,將控制點引人所需的城鎮區域。因實時動態測量的觀測數據大都是相獨立的觀測數值,根本沒辦法經過數據來計算出精準度高的檢驗數值,為此,我們會選擇使用了重復的觀測及全站儀導線復測的形式來保證測量最終結果的精準度,一共重復觀測50個點,已知點有26個。反復觀測的最終結果數據顯示,反復觀測點當中存在的誤差是±2.31cm,測量結果滿足當下精準度方面的要求。
(二)遙感影像技術在土地確權工作中的應用
遙感影像是指利用航空及衛星拍攝的只記錄各種地物電磁波大小的相片,之后將圖像輸入到系統中進行校正、變換和分類等處理。在土地確權工作中,之前一般使用的是衛星影像,但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無人機遙感技術正在迅速發展。無人機拍攝的影像其具有分辨率高、影像質量好、接收信號穩定等優點,是比較好的數據源。遙感影像技術的應用流程如下:
1.影像拼接
為了處理方便,一般是以4或9個圖像為一組在專門的軟件中進行拼接,這樣既能保證確權工作進度,有不影響圖像清晰度。
2.影像處理
影像拼接完成后,為了保證整體圖像在分辨率、光亮度和清晰度等一致性,需要對其進行處理加工。一般采用灰度線性拉伸法來增強影像的灰度反差和紋理細節。在調整各波段亮度和色彩時,需要充分結合區域內地物類型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
3.影像融合
影像融合主要為了更加清楚的表現出地物紋理特征,突出主要拍攝的對象,例如:耕地、道路、水體等。融合之后的圖像可還原真實色彩信息,方便技術人員通過目視就可以分辨出地物類型。
4.控制點采集
為防止拍攝影像出現較大偏差,將誤差控制在規定范圍內我們在影像上均勻選取明顯特征點來作為控制點。
在平地、丘陵地帶,每個影像中的控制點數量應不少于9個;山地、高地區域,每個影像中的控制點數量應不少于12個。控制點應布置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地點,在影像重疊區域,控制點應不少于3個。在重要或地形復雜區域,可適當增加控制點。之后對照控制點對影像進行糾偏處理。
(三)全站儀數字化細部測量
在農村居民區是不適合選用GPS技術開展細部測量工作,此時應選用全站儀來進行細部測量。在地籍測量時最好能夠挑選視野較為廣闊的地方進行設站,這樣有利于采集到較多點,比如,房頂部位等,這樣的選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測量速度。為了達到有關方面的要求而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及發證,所選擇使用了GPS測量技術及全站儀測量開展相關的地籍測量工作,針對所有村落而開展詳細的外業測量。GPS一般被運用在圖根控制點的加密測量工作中,全站儀隨之進行細部測量,GPS與全站儀的合理運用,推動了地籍測量工作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同時也提升了測量的精準程度。以此為地籍測量工作的進行起到了積極的有效作用及現實意義。
(四)內業成圖
內業成圖選用了南方CASS9.0內外業一體化數字測圖軟件。該軟件采用了先進的數據管理技術,同時具備GIS前端數據采集性能,形成的數字化地圖能夠以各種格式的文件傳輸,并能夠供應一些GIS軟件的讀取。與以往傳統的測圖方式相比較,把全站儀測繪儀器設備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作為開創三維數據進行“數據自動采集一輸送一處理”的測量系統,成為目前地籍測量的獨特優勢。
四、結語
綜上,農村集體土地確權調查較為復雜化,對其處理存在一定的難度。然而地籍測量中測繪技術的有效運用,使得日常工作中的相關操作變得簡單起來,也能節省大量的人力、物理。而地籍測量工作對精度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調查中采用科學先進的測繪技術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水華.3S技術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02).
[2]趙霞.淺談土地確權中的測繪成本預算[J].西部資源,2013(06).
[3]涂梨平,譚俊瑜,陳天福.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內業流程優化研究[J].現代測繪,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