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存 馬華明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化,以招投標為主要特征的建筑市場業已形成。如何提高水利施工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能力,朝著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已成為人們關注和探索的熱點。水利施工企業要提高市場競爭力,最重要的是在項目實施中通過加強管理能以盡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勞動力消耗來保證工程項目的順利完成。
【關鍵詞】水利工程;企業;管理
1.水利施工企業工程項目現狀
1.1 管理體制相對落后
水利施工企業雖在市場經濟建設中經營思路逐漸靈活,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優化,生產能力持續攀升,但水利施工企業自身種種歷史原因和現實困難造成企業改革嚴重滯后,致使管理體制、管理模式難以從根本上得以改變,而這種落后的管理體制、管理模式又制約了企業內部監督與控制、使其存在嚴重的局限性和缺陷。尤其是國有施工企業因其國有資產所有者(委托人)和經營者的責任實際脫位,投資主體和管理主體不明,嚴重制約了水利工程項目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約性的轉變。
1.2 生存環境惡劣
水利施工企業本身受勞動密集型和高成本、低附加值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市場不規范競爭中業主壓級壓價、墊資拖欠的不合理現象以及地方保護、行業保護的制肘,有的業主甚至為了規避建筑材料漲價風險而在簽訂合同時就已經預先剔除了材料漲價因素。導致施工企業的經營成本大幅攀升.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存困境不言而喻.微利保本苦不堪言。
1.3 現場管理難度很大
水利工程項目雖然近幾年因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一部分開始建在城郊和近郊處,但一般選址在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的地方,給員工生活帶來了不便,給現場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具體表現為:一方面項目的野外特性決定作業環境異常艱苦,設備材料進出場相當困難.工程材料堆放場地分散,施工作業點多面廣,通訊和對外聯絡甚為不便:另一方面水利工程項目施工季節性相當強,工期緊,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相當多.與設計、業主、監理、指揮部、當地政府、附近居民的關系處理和協調錯綜復雜。
1.4 人才流失嚴重
人才競爭已經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制勝因素,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看到,一方面是企業引進人才,在人才的培養上不斷加大舉措,另一方面是一些經過實踐考驗并逐步成熟的骨干在大量流失。對于經營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素質相對薄弱的水利施工企業而言確實是一種具大的犧牲。究其原因,一是企業人才建設的制度環境沒有真正形成,人才很難脫穎而出二是人才管理機制老化,使人才喪失了工作創新的積極性,沒有事業感和成就感。三是薪酬沒有吸引力,大鍋飯和一碗水端平的思想仍然是企業自覺和不自覺的工資分配制度的主導思想。
1.5 員工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員工素質對企業經濟運行質量起著重要作用,直接關系到項目的經營業績。在市場經濟尚不規范,企業的投資主體與經營主體尚未徹底分離的大環境下,分配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機制尚不健全,各種社會思潮泛濫,員工職業道德素質得不到明顯提升,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社會地位等多種原因,難以促成員工自我價值取向的發展和實現,整體業務水平相對低下。
2.水利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的對策和措施
2.1 建立精干、高效的水利工程項目管理機構
水利工程項目管理機構的組織形式和規模,應根據工程類別、規模、工期、技術復雜程度、工程環境等因素,按照集權與分權統一、專業分工與協作統一、管理跨度與管理層次統一、權責一致、才職相稱、經濟效率和彈性的原則確定。應重點強調項目經理的人選。項目經理不僅要有運用各種管理工具來進行計劃和控制的專業技術能力,還必須具有公正無私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知識結構、豐富的工程施工經驗、良好的協調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必須使項目經理部成為一個配合默契、具有積極性和責任感的高效率群體。
2.2 水利工程項目質量、進度、成本控制
質量、進度、成本控制是水利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任務,是實現質量目標、進度目標和成本目標的關鍵環節。項目經理部應按項目管理的工作分解結構,將項目質量、進度、成本控制總目標分解為可以管理的項目單元,通過控制這些項目單元的目標,達到控制整個項目的目的。
2.3 進度控制
項目進度控制應以實現施工合同約定的竣工日期為最終目標,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控制。應建立以項目經理為責任主體,由子項目負責人、計劃人員、調度人員、作業隊長及班組長參加的項目進度控制體系。在施工進度計劃完成后,應及時進行施工進度控制總結。
2.4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應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則、全面成本控制原則、目標管理原則及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1]。
(1)投標階段。經營人員應熟悉并理解招標文件的內容,并以專業的眼光找出業主招標文件與實際情況的差異及其錯誤、漏洞、不明、不詳、不符合實際、各專業之間相互沖突等,為工程技巧報價提供依據,為今后工程實施中索賠做好準備。其次要對投標工程成本進行預測,確定合理投標報價。
(2)中標開工前。造價管理人員應編制成本目標,為項目管理目標責任書的簽訂提供依據。成本目標應既切合實際,又切實可行,操作起來既有難度,又能夠達到目標,從而具有客觀性、科學性、現實性、激勵性、穩定性。
(3)施工中。項目管理人員應按工作分解結構、施工進度測算出人力、材料、機械、現場管理費,作出各項目單元成本控制目標,并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確計算月度項目單元實際工程成本,與預算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如有偏差,特別是實際成本大于預算成本,一定要引起項目部的重視,及時準確查明原因。施工過程中應重點控制好人工費、材料費、設備費和現場管理費的開支。
(4)工程項目竣工結算階段。此階段是工程造價控制的最后階段,項目經濟效益的好壞與最后階段的工程決算編制完整、正確與否息息相關,特別是完整性。在編制決算時不能遺漏每一張聯系單,平時要把聯系單當成支票、現金那樣重點保管,有些分包的決算應與專業分包單位核對后,再納入總包決算。最終向業主提供決算前,項目部應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一次成本分析,決算數是否大于財務成本,決算上的材料數量、價格與實際耗用量、采購價是否基本吻合。發現問題較大,要相互查明原因,確保取得足額的結算收入。
2.5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規范企業依法開展建筑活動的依據,嚴格的合同管理有利于三大控制目標的實現,能有效地提高項目管理水平。項目經理應按照施工合同認真履行所承接的任務,依照施工合同的約定,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為此,項目經理部應建立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搞好合同實施控制、分包合同實施控制、變更管理、工程索賠、糾紛管理。
2.6 安全管理
從基礎和源頭抓好安全管理,真正做到安全人員到位、安全設施及措施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處罰到位。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減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缺陷,減少一般事故的發生,杜絕各種特大事故的發生。
(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推行安全生產責任制。項目經理部應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并配置專職安全員且持證上崗,項目經理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應根據項目管理的機構設置、人力資源安排,將各級負責人員、各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和各崗位生產負責人在安全方面應做的事情和應負的責任加以明確,層層“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同時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的監督、檢查制度。
(2)制定并嚴格實施安全保證計劃。項目經理部應根據項目施工安全目標的要求,保證必要的安全資金投入、配置必要的資源,并制定安全保證計劃。對 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大、專業性較強的施工項目,應編制專項安全施工組織設計并采取安全技術措施,對專業性強的施工作業和特殊工種的作業,應制定單項安全技術方案和措施,并對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安全作業資格和身體狀況進行合格審查。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項目經理部應深入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隱患,制定統一指揮、反應靈敏、應對及時、運轉高效的應急救援預案,以便事件發生時有應急對策。項目經理部應按照安全保證計劃、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的要求,嚴格執行安全考核指標和安全生產獎懲辦法,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制度、定期召開安全生產例會、組織安全生產檢查和分析,針對可能產生的安全隱患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
(3)加強員工安全教育。項目經理部應建立施工安全生產教育制度,以提高全員安全生產的責任感和自覺性,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術知識、增強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的人員不得上崗作業。同時“以人為本”,通過營造和諧溫馨的施工現場,讓項目安全管理人員享受到人性關懷,讓勞務人員體驗到人情味。
2.7 信息管理
項目經理部應建立適應項目管理需要的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并配備一名專(兼)職信息管理員,使項目信息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做到系統目錄完整、層次清晰、結構嚴密。
2.8 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
工程施工現場是施工單位的精神面貌、管理面貌、施工面貌集中體現和真實反映,一個文明的施工現場有著重要的社會效益,會贏得很好的社會信譽。
(1)健全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職責。項目的現場管理要做到有條不紊,有條有理,就必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職責:要保證項目現場管理的良性運轉,就必須在建章立制上下工夫,靠制度約束人,靠制度管理人,靠制度激勵人[2]。
(2)加大監控力度,嚴格考核兌現。項目部應建立經濟收入與文明施工、現場管理相掛鉤的考核評分制度。施工過程中加強檢查監督力度,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做到定人員、定期限、定措施,予以整改。
2.9 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在工程項目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各階段、各個方面都要實施有效的風險控制,以避免和減少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減少風險損失,提高企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經營部門和項目管理人員應強化風險認識,提高自覺防范風險的意識。使風險控制貫穿于從項目投標到施工準備、現場施工、直至竣工驗收的每個環節。
參考文獻:
[1] 謝美霞,劉延軍,曲永春.論水利工程項目管理[J].水利論壇.
[2] 胡金河. 談水利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科技信息[J].科技信息,200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