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松
【摘 要】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具備其它各種能力和技能的同時,還必須具有較強的教學機智。為此,要應用信息反饋原理調整教學;設計好化學教學系統;掌握化學課堂教學的應變技巧掌握化學課堂教學的應變技巧。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教學機智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具備其它各種能力和技能的同時,還必須具有較強的教學機智,能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進程,在教學過程中面對意外發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學生的思維,快速調整教學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那么怎樣才能具有較好的教學機智,并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能夠隨機應變呢?
一、應用信息反饋原理調整教學
化學教學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調控。化學課堂教學是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是否能達到這個教學目的,需要課堂上隨時了解教學現狀,找出現狀與達到目的之間的差距,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這就必須應用反饋信息原理作為主要手段,以便經常取得反饋信息,對課堂教學系統做到有效控制,保證教學過程處于最隹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反饋的信息(如課堂提問、實驗操作、課堂練習以及學生的臉部表情變化等)改變和調節教學,對教學進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方式方法,讓學生盡快提供反饋信息創設條件,引導學生注意提供正確的反饋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調整教學,保證課堂教學過程的信息流處于最隹傳輸狀態,獲得最優教學效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偶發事件,使原來設計方案中信息的傳輸程序受到沖擊、干擾甚至破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根據當時的反饋信息果斷地采取隨機控制的辦法,改變、調整信息的傳輸程序或信息傳輸手段,以保證教學效果不受影響。
二、設計好化學教學系統
化學教學系統的設計是化學教學工作中最基本環節,根據化學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結合化學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具體情況,以及教學條件和環境,對不同層次的化學教學系統,規劃出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并預測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引起的教與學的效果。
1.要熟練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只有對教材的高度稔熟,對教材相關的知識點做到博學精通,心中有數,以及注意對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這樣才能回答和處理學生就教材內容提出的疑問,也才能就教學情況變換教學方法。例如,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一時答不上來,卡殼了,怎么辦?或放緩思考的坡度,或化難為易,或變換角度等。這些都必須熟悉教材才能辦到。
2.要熟悉學生情況。教師在上課前必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基儲興趣愛好、課外閱讀等方面的情況,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對同一個問題,由于每個學生知識基礎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把握學生思維的脈搏,關注學生認識發展的動向。
3.要充分備課。備課實際上是在腦海里活現上課情景,既要把講課的內容、方法、步驟仔細推敲、揣摩,又要在頭腦中裝著學生,形成一個在腦海中上課的過程。例如,當教師講到某個地方,學生會提出什么疑問,教師如何作答;教師提出某個問題,學生會怎樣回答,一般有幾種答案,教師怎樣引導,最后該怎樣歸納等等。如果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方面考慮,會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應變能力。
4.對演示實驗有充分的準備。演示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演示實驗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所演示實驗的目的要求、儀器裝置、所用試劑、溶液濃度、實驗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數,準確無誤,并從實驗效果的直觀性強、實驗簡易快捷以及確保實驗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預備實驗。
5.加強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知識就是力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識作為前提條件的。因為只有加強學習,不斷擴充知識面,具有廣泛的知識,才能對學生進行解惑,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發生的問題。
三、掌握化學課堂教學的應變技巧
課堂教學能否做到隨機應變,除了前面提到的兩個方面外,還必須要求教師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對課堂教學能做出快速而準確的判斷和恰當的處理方法。下面就化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偶發事件提出幾種應變技巧。
1.繞道迂回,調節難度。在課堂教學中,發現當原來設計的問題失去對學生思維的鍛煉效能時,應及時調節難度。如果原來設計的問題難度過大,要適當變換角度或適當補充鋪墊繞道迂回,放緩思考的坡度或化難為易;如果原來設計的問題過于淺易,要追加問題,以調節難度,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
2.因勢利導,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突發事件的發生,使課堂陷入被動,這時可想辦法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因勢利導,把出現的事情與教學聯系起來,扭轉被動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實驗時,由于客觀原因實驗不成功或出現結果異常,學生議論紛紛,這時教師可馬上話鋒一轉,叫學生回答實驗為什么不成功,這樣可引導學生從反應的原理、實驗裝置設計、試劑的選擇以及條件的控制等方面進行思考和分析,同樣可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制造氛圍,創設情境。沉悶的課堂氣氛難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但過于喧嘩的課堂又難以使學生冷靜思考,及時把握教學中學生的情緒,及時調控課堂使學生的思維保持興奮活潑狀態。如在課堂教學中,將實驗設計更具有突發性,儀器安裝更具有審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將思考問題的設計帶有連續性、階梯性、跳躍性;教學語言的選擇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懸念的巧設和思維路徑的變異等都是創造良好課堂氣氛的有效途徑。當機立斷,對癥下藥。當學生的發問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據要求必須做出明確回答時,應當機立斷,給予果斷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復,以避免因猶豫不決而帶來的課堂混亂和學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對關鍵之處學生答非所問時,要及時把握學生的思維脈搏,發現問題癥結,采取針對性措施。
4.善于反詰和回避。當學生所提問題的實質要澄清,或者問題的依據不明確時,要善于反詰,讓學生在新的條件下思考找出結果。如當有學生問:硫酸氫鈉電離時有H+,并且具有酸性,它是一種酸嗎?反詰的問題是:硫酸氫鈉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H+嗎?如果學生所提問題不屬本節課所學內容或重點時,應予以回避,可以婉轉加以說明,適可而止,避免節外生枝糾纏不清,小題大做,喧賓奪主,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總之不能讓學生牽著鼻子走,把教學的主動權始終控制在教師手中。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求教師具有較好的教學機智,而教學機智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它以教師高度的修養、深厚的功力、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作到對教材的高度稔熟、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對知識的科學態度和對學生的真摯感情,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