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述峰
【摘 要】當代大學生主要以90后為主,在科學技術、網絡技術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的今天,大學生深受當代網絡文化的影響,從而這也為大學語文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本文將基于網絡文化環境為基礎,對大學語文教育應對策略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網絡文化環境;大學語文教育;中國傳統文化
引言
在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應充分的認識到大學語文對高質量、綜合性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面對當前網絡文化對大學語文教育所帶來的沖擊,做好大學語文教育工作就變成了當前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當務之急。
一 、大學語文教育受到的網絡文化影響
(一)網絡資源思想具有一定的淺表化
網絡資源種類繁多,樣式新奇,往往能夠在第一時間通過靈動的圖畫與顏色受到大家的關注與喜愛。所以圖書繪本成為了學生熱衷的產品,就連一些內容嚴謹的圖書也未能幸免,諸如《圖說論語》等。面對這種蜻蜓點水般閱讀方式的大量蔓延,學生在通過相關圖書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往往只能夠看到他表面的含義,但對作品的內在美、語言美、內涵都無法感悟、接觸。加之這種知識過于淺表,就會讓學生心生浮躁,開始厭煩對思想深刻、有哲理的書籍進行閱讀,最終就會導致學生的思想淺表化,分析問題的時候只能夠看到現象,卻看不到實質,影響了學生對語文知識內涵的了解與掌握能力的提升。
(二)在網絡文化的沖擊下學生的創新能力萎縮
大學生在接受語文知識的教育中,受到網絡文化的沖擊會讓自己的創新能力逐漸的下降、流失。第一,是受到了網絡流行語言的沖擊。比如現代社會比較流行的“哥吃的不是某某,是寂寞”等等,此類流行語言雖然可以張揚表現力,豐富我們的語言表達方式,但是一旦得到流行,必然會有大量學生照搬照抄,最終讓學生產生定式思維,影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思維模式的開拓。第二是從眾心理的沖擊。由于網絡聲音多種多樣,呈現百家爭鳴之態,一旦某一件事情的意見得到統一,大家就會在論點上走向一致。由于大學生思維方式本就存在局限性,其獨立思考能力與判斷力上有欠缺,此時就可能跟隨別人的意見,認為別人說的都是對的,從而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判斷力。第三是受到便捷的網絡資源搜索方式及大量的網絡資源影響。若學生在資源尋找中突然發現自己獨到的見解別人早就說過,此時可能給學生造成心理打擊與壓力,喪失學習的信息。同時,由于網絡資源繁多,學生隨意搜索摘抄就可完成學習任務,這容易讓學生變得慵懶,思想變得膚淺,制約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在網絡文化環境影響下大學語文教育的發展對策
(一)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提高
由于快餐式網絡資源的推廣,學生的精神文化正逐漸的喪失。所以為學生注入一劑“中國傳統文化”將起到強心針的作用。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過于保守、落后,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所以高校教師應幫助學生排除這種錯誤的觀念,為其樹立正確的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讓其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與先進性。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對教育效果的提升十分重要。實際上,理論實踐雙結合的教學理論,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先生就曾說過,他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誦詩三百,授之以方,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等都認為修身養性之后必須在現實中得到實踐與落實。當前人類生存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正視大自然、沒有熱愛大自然,沒有領悟到“萬物齊一”的真諦。大學語文教學過于僵硬,人們希望尋找到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殊不知我們身邊的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一劑藥。陶淵明曾經作詩說“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正是他通過對大自然的觀賞,對人生的真諦進行了領悟,雖然物質上得不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精神上的富庶足矣讓人快樂。所以,當前大學語文教育必須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先進性與現實指導意義進行開展,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教師課上講解的方式了解、熱愛上我們的傳統文明,從而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二)對學生高雅審美情趣進行培養
大學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但是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趣味正變得低俗。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通過對傳統著名文化的賞析,基于語言、思想感情等多個角度,讓學生了解到其中的美感所在,為學生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比如說在《秋興八首其一》的賞析中,通過對“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風云在天而曰接地,極言陰晦蕭森之狀。”一句的賞析,讓學生感受到“天上地下,處處驚濤駭浪,風云翻滾,陰晦慘淡的氣氛籠罩四野,分明是陰沉壓抑、動蕩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寫照。”從而讓學生在對詩詞中景物的描寫中,充分的體驗到詩人命運與國家命運之間千絲萬縷的情感與自我的惆悵。正是基于此,讓學生充分的被詩中的美感染,幫助學生過濾掉情感中的砂礫,從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與純潔的情感,讓學生的審美情趣超越膚淺的感官愉悅,提升到精神層面的新高度。
(三)應糾正學術風氣,倡導嚴肅創新
在進行大學生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應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從語言方面最先入手,積極的鼓勵大學生用新鮮的、準確的語言對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行闡述;然后應積極的鼓勵學生表達自身與不同同學之間的思想觀念。在進行大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要摒棄長篇大論的傳統教學方式,應對學生片段式、新穎的斷想等給予認可。最后,高校教師應為學生樹立嚴肅的學術觀念,打消部分學生想要弄虛造假的想法,避免學生針對某些問題捕風捉影,隨意跟風。應積極鼓勵學生針對相關語文學術問題進行獨立思考、獨立分析,提高學生的獨立創新思維能力。
(四)做好大學語文教學的科學考核
網絡文化環境也存在一定的優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等制作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其次,可以通過開展語文類知識競爭比拼的方式,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儲量,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合理運用競賽手段,將進一步的發掘學生對語文知識運用的潛在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創新性、思維方式的靈活度。從而也有效的檢驗了大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對此,高校還需要進一步建立完善的語文考核體系,實現考核方式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語文考核方式的制定內容既要考查學生綜合理解和運用漢語的能力;又要考查經典語文名篇的閱讀、識記和理解情況;還要適當增加學生平時參加各種語文教學活動時得到的成績,減少課堂筆試在考試評比中所占的比重,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主動學習大學語文的積極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網絡時代的影響下,大學語文教育工作的開展應通過對網絡文化的優點與傳統文化的精髓相結合的方式,創新新型高效教育教學模式,提高大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宋鳳齡.網絡環境下高校大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模式初探[J].宜春學院學報,2014年10期.
[2]方燕妹.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建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12期.
[3]李慧英.淺論大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挖掘與滲透[J].呂梁學院學報,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