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偉勝
【摘 要】隨著上海體育競賽表演業的不斷發展,如何發揮產業聯動效應,使體育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交互發展,發揮體育競賽表演業的最大效應成為當下之急。本文從產業整合理論的視角出發,從多角度探討上海體育競賽表演業的整合策略,以尋求體育表演競賽業的最優化發展道路。
【關鍵詞】體育競賽表演業; 產業整合; 發展
所謂產業整合是指為了謀求長遠的競爭優勢,按產業發展規律,以企業為整合對象,跨空間、地域、行業和所有制重新配置生產要素,調整和構筑新的資本組織,從而形成以大企業和企業集團為核心的優勢主導產業和相應產業結構的過程。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12年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優化整合體育資產運營管理,實現資產規模最大化、場館資源集約化、賽事運作國際化、體育管理專業化。體育競賽表演業作為體育產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必須要盡快落實優化相關產業的整合策略,形成以體育產業為主,其他產業為輔的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產業發展格局,盡快形成產業群落,以發揮體育競賽表演業的最大效應。
一、以管理體制為主導,整合并優化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環境
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需要優良的外部環境,當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具備了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的基礎,但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的優劣卻取決于管理體制的完善程度。管理體制是否合理決定了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的運行環境,一個合理的體育競賽表演業管理體制必須達到決策科學、調控有效、監督嚴格、信息準確。由于體育競賽業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因此需要政府和其他相關主體部門的協調管理。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從上海發展戰略的高度,對賽事的引進、舉辦、運行等進行決策規劃,從有利于城市形象提升和增強城市競爭力的標準選擇、平衡賽事,注重賽事的可持續發展。此外,要規范競賽計劃和審批管理,積極創新賽事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政府、社會、市場三者在賽事舉辦中的角色定位,在市政府各部門、各行業之間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
二、 以市場化運作模式為導向,整合并提升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空間
市場化運作是現代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對于每年舉辦近百場國家級以上賽事的上海而言,尤其需要建立優良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一方面可減少政府的財政負擔,另一方面,能將賽事運營引向良性競爭的發展軌道,從而進一步提升上海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空間。隨著上海體育賽事的逐年增多,市場化運作將成為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政府要有目的、有步驟的整合和扶持一些相關的產業公司,并在數量和質量方面提出嚴格要求,逐步規范和擴大市場需求。此外,政府和體育職能部門要聯合其他部門對體育賽事進行包裝、推廣,宣傳和輿論導向要著力培養市場,吸引企業和市民的關注度,擴大賽事影響力,提高各界參與度。除了賽事承辦的市場化運作外,大型體育場館的運營維護也可推向市場。大型賽事后體育場館往往長期閑置,給政府造成了財政負擔,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資源浪費。可以將體育場館交由相應的公司來運營,由于機制相對活躍,市場反應快等特點,其運營效率也相應較高。
三、以產業整合為契機,整合并擴大體育競賽表演業潛在競爭優勢
充分、合理地利用相關產業的各種資源,是加快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上海要憑借眾多的賽事資源和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加強體育競賽表演業與具有優勢的相關產業整合,發揮體育競賽表演業的潛在競爭優勢。體育競賽表演業涉及行業眾多,因此可聯合產業外各種對體育競賽表演業投資感興趣的企業集團,特別是與其有密切聯系的旅游業、建筑業、體育用品業、交通運輸業、媒介傳播業等在產業內具有雄厚經濟實力、先進管理模式和成功資本運作經驗的企業集團,與現有的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備較好賽事管理經驗的賽事管理企業投資組建“一業為主,多元發展,優勢互補,協同運作”的股份制產業集團,實現縱向一體化和多角度經營戰略。通過跨產業的戰略聯盟,實行多元化經營,全面拓展體育產業相關業務,從而打破行業壁壘,真正發揮協同效應,達到共贏目的,極大地促進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
四、以品牌打造提升為紐帶,整合并優化體育競賽表演業區域布局
體育競賽表演業作為體育產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產品開發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全面性是影響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上海應根據區域的經濟、資源和環境優勢,對體育競賽表演業進行合理的區域規劃、整合,開發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巨大受眾群體、且具有較好市場前景的賽事,以及具有良好宣傳效應的景觀賽事等。政府要在重大體育賽事的數量、規模方面合理控制,確保國際或國內賽事與群眾體育賽事協調發展,保持國際性賽事與本土賽事的合理布局,保證固定賽事與臨時性賽事合理比例,并在運動項目的分布上趨于合理化,在賽時分布上也要適當加以調控,解決重大賽事集中開展的現實狀況,此外,要大力扶持上海的“一區一品”賽事,對各區縣的賽事應做深入調研,實現合理布局,實現“點——軸——圈”共同發展的態勢,進一步提升品牌競爭力,保證體育競賽表演業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
五、以信息化為支撐,整合并保障體育競賽表演業支撐體系
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涉及廣泛的社會經濟體系,體育競賽表演業要以賽事為中心,并配以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要形成集交通、通訊、金融、旅游、服務等信息為一體的良性運轉的高效系統。重點完善與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相適應的交通網絡問題,加快各類交通方式的資源整合,解除交通對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的瓶頸制約。此外,要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傳遞機制,實現信息的隨時發布和更新,使消費者能夠了解更多的有關賽事的最新信息資訊,如票務信息、交通信息、服務接待信息、娛樂休閑信息、銀行、通訊信息等,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資源緊張或資源空置導致的社會及經濟問題,切實提高了賽事服務效率,為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渠道。
六、 以消費者需求為目標,整合并擴大體育競賽表演業服務體系
體育競賽表演業要圍繞消費者需求,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可以將賽場內的服務意識逐漸延伸至賽場外,舉辦以品牌賽事為主題的嘉年華、狂歡節等活動,使消費者在成為場內觀賽者的同時,也能成為場外的參賽者,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使之有舒適而深刻的觀賽體驗。賽事的相關舉辦部門不僅要在賽事組織方面下工夫,更要有步驟地將原本屬于賽事外的“吃、住、行、游、購、娛”結合起來,以賽事為主題,集多項功能于一體,激發消費者對賽事的互動體驗,從而滿足了消費者多層次的消費需求,拓展并完善了體育競賽表演業的服務體系,提高了服務質量,有效創造體育競賽表演業的附加經濟效應。
七、 結論
近年來隨著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及體育人口的不斷增多,上海的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迅速并在數量上居于全國前列,但上海的體育競賽表演業資源優勢還未完全形成產業優勢,與國際知名體育城市相比,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較大差距,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從多個層面、多種途徑提出產業整合策略,認為要從管理體制著手、以市場化作模式為導向,整合并提升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空間;此外,要以產業整合為契機,打造優勢品牌,并帶動其他產業聯動發展。
參考文獻:
[1]常麗英,楊永強.我國體育產業價值鏈整合及其策略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4):35-39.
[2]江和平,張海潮.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08-2010)[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3)]邱偉昌,王才興等.上海體育賽事組織管理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科研,2007,28(5):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