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

經濟學家
中央出臺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并未出現戰略新興板的身影,標志著這一帶有濃厚地方保護主義色彩政策的破產。
去年3月17日,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綱要中刪除了“設立戰略新興板”的表述。提出要“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發展多層次股權融資市場,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健全轉板機制和退出機制”。
戰略新興板在“十三五”規劃中被刪除,對于這個問題,我首先表明我的態度: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都旗幟鮮明地反對戰略新興板這種不倫不類、擾亂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東西。在此之前,我曾在多個場合和微博中都對戰略新興板的設立表示了明確的反對意見。
在存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及新三板,還有各地區域性的股權市場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要搞戰略新興板?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杰的說法,上交所正在研究推動在滬市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定位于服務規模稍大、已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戰略新興企業。創業板和戰略新興板是不同的,創業板側重于創業型企業,特別是規模中小、處于創業階段的企業。戰略新興產業板定位于規模稍大、已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企業。
這種說法,其實根本站不住腳。在我國已經存在創業板和中小板的情況下,再搞戰略新興板,本質上就是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很大層面是出于地方利益的考慮。因為創業板在深圳設立,吸引了大量的新興企業,對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出于地方利益的考慮和地方競爭的需要,就人為設立了戰略新興板。使得資本市場建設這種本來立足于國家金融整體競爭力的事物,成為地方爭利益的平臺。
在我國現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中,任何企業的融資,都可以找到與其特質相符合的掛牌場所。主板、創業板、中小板以及新三板的體系已經比較完整健全,人為再設置一個具有明顯照顧地方利益色彩的戰略新興板,不僅造成了全國市場的分割,而且,新設的戰略新興板需要一套量身定做的上市及監管程序,在市場監管層面必然出現重疊或者漏洞,造成市場監管的混亂。
因此,設置戰略新興板既無必要,也不符合基本的市場建設邏輯。這些弊端,其實搞資本市場多年的人都很清楚,為什么地方和一些市場人士一意孤行,無非是政績和地方保護主義作祟。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資本市場在國家經濟戰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實體經濟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的情況下,資本市場仍然是中國經濟最大的短板。這一方面和金融改革滯后、金融抑制嚴重有關。另一方面,也和我們沒有把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改革放到最重要的戰略地位,沒有把提升金融軟實力作為中國當務之急的國策有很大的關系。
基于這種情況,我一直呼吁國家重視資本市場的建設,從理念到制度提升資本市場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改變中國資本市場圈錢的本質,將資本市場的強大視為中國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
然而,立足于地方利益和地方保護的戰略新興板的思路,與資本市場戰略是背道而馳的。資本市場的建設不是分配利益,不是扶貧,也不是照顧誰,而應該站在國家金融整體戰略的角度考量。如果上市是為了“圈錢”,設立板塊是為了“圈權”,中國資本市場不可能搞好。
我希望“十三五規劃”刪除戰略新興板是徹底不再搞。不要用地方分利思維去設立市場,這只會弱化市場的競爭力。資本市場板塊的設立既不應該出于“圈錢”,也不應該出于“圈權”的考慮。資本市場不是唐僧肉,不是人人都有份。如果按照這種荒唐的思路,上海可以設戰略新興板,甘肅可以設土豆板,黑龍江可以設高粱板。
對于這次戰略新興板的廢除,我給證監會打100分!而且今后,我也將一如既往地反對戰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