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正在實施轉變政府職能的改革,也提出了政府高效理論與服務型政府理念,我國的學者們也開始把政府績效評估變為自己關注的焦點。美國聯邦政府在績效評估建設方面也取得了巨大得成就,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已是非常完善。本文主要是簡單分析一下美國聯邦政府績效評估的發展歷程和特點,當然這也可能為我國實行政府績效評估實踐的長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關鍵詞:美國政府;績效評估;發展歷程;特點
一、美國政府績效評估的發展歷程
(一)美國政府績效評估制度的起源
早在19世紀80年代威爾遜就提出:政府要提高效率,落實政策,他認為政府應該以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大的收益。自那時以來,學術界越來越重視行政效率的研究。1906年,美國聯邦政府同意并建立了紐約市市政方面的研究院,并且把績效評估應用到了政府。這是美國首次聯邦政府,社會調查的第一次使用,市統計和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技術對公共部門,而且還建立了對象的3種類型:績效評估,其一,評估政府的活動成本;其二,評估政府的活動產出;其三,評估社會條件,有時對社會需求進行評估,有時對政府活動的結果進行評估①。
(二)美國政府績效評估制度的效率階段
1911年,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提出了“效率”應該為工業企業管理的核心。這個理論強調,要通過對企業員工實行績效制,以實現自上而下的管理控制。通過績效評估企業的管理越來越科學化,而且這種思想也越來越被重視,并且逐步運用到工業企業的生產中。它直接使管理、效率和評估有效結合在一起,產生了極大影響對政府績效評估和績效管理來說。隨著管理的科學化和政府擴張日益加強,專業人士和群眾越來越關注政府的“效率”問題。在這個階段,效率問題越來越突出,并美國聯邦政府的績效評估實踐也逐漸以它作為核心問題。同時,政府效率原來主要關注的是部門內部效率問題現在逐步變為內外兼顧。更為重要的是,人們不僅越來越關注效率問題,更關注政府的績效評估的科學理念和技術。
(三)美國政府績效評估制度的預算和管理階段
從績效實踐角度看,在第二十世紀40—80年代美國政府績效評估和績效管理進行了改革。當時改革的重點主要是通過預算手段,把行政目標、行政計劃和行政活動與預算資源的分配聯系起來,提高政府控制預算的效率:績效預算的重點是投入產出,行政管理,經濟效率,而不是的好處和結果②。但是,自從20世紀70年代末新公共行政活動興起,“公平”卻越來越被民眾所關注。“公共行政是政府的科學管理藝術。效率和經濟主要是管理范疇,而社會公平卻是公共部門理論的內容。從而可以看出政府活動能夠而且必須追求效率同時講究公平”。在這個價值取向指導下,政府績效評估和績效管理不僅注重要素的投入產出效率,也更注重效率,響應因子,公眾滿意度。
(四)美國政府績效評估制度的政府再造階段
在第二十世紀70年代后半期,起源于英國,在美國政府公共行政理論的新新西蘭的公共管理活動是非常大的。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克林頓政府也同樣被這些思想和理論所影響并同時提出了“政府小,成本低,效率高,工作更好”的競選諾言。為了實現這一諾言,克林頓對美國政府績效改革:第一是,制定了《政府績效和結果法案》,主要是制定了戰略規劃,強調管理責任和靈活性,提出新的績效預算并實施;第二是,建立國家績效審查委員會州。第三是,尋求更多的支持。
二、美國政府績效評估制度的特點
(一)先進的績效評估理念
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在行政效率觀念的影響下,聯邦政府的績效評估價值取向的中心就是效率,它明顯違背了公共部門的“公共性”內涵,公共服務活動最重要的是要更好地服務與群眾,而不是首先要滿足國家自身的需求。政策只有滿足人類需求,才算合理。上世紀70年代興起的新公共管理學派提出:在公共部門管理過程中要實行競爭制,強化結果責任。上世紀90年代,克林頓簽署行政命令第一萬二千八百六十二,“建立客戶服務標準”,要求聯邦部門設立客戶服務標準③。這就意味著美國聯邦政府為美國人民提供最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而且布什政府也強調了這些。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代美國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核心價值觀念逐漸從效率轉向結果,質量、公平性、群眾滿意程度等因素逐漸成為美國聯邦政府的績效評估中心。
(二)政府績效評估制度化
第一,加強績效立法。《政府績效與結果法案》以法律形式確立公共部門績效評估體系框架,要求所有部門都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定制自己的戰略規劃以及每年的績效計劃和績效的報告。這樣《政府績效與結果法案》所確立的體系框架大大加強了聯邦政府各部門工作的戰略性和長期性。
第二,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規。與《政府績效與結果法案》相配套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為美國政府績效評估的成功實施創造了有利條件。他們是從財務管理,采購,政府管理,信息技術管理,文件服務和客戶服務促進聯邦政府改革,這是這套“政府績效與結果法案”的實施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配套的法律法規。
第三,確立了專門的績效管理和監督機構。管理和預算辦公室是促進政府績效評估的核心領導,它在當代聯邦政府績效評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運用聯邦項目等級評估工具進行比較評估,評估結果向總統、國會和公眾報告;二是負責全面審查各部門戰略規劃、績效計劃和預算編制;三是負責跨部門的績效評估。每季度總統改革計劃評價現狀和發展各部門執行,并評估結果在卡的形式向公眾三年級。
(三)完善的層級式績效評估體系
一個對當代聯邦政府績效評估的重要條件是如此成功,是有一個完美的縱向等級評價系統。小布什政府以前的歷屆聯邦政府的績效評估可能以某種形式存在,但最多也只是針對某個或某幾個部門進行評估,并沒有涉及所有部門和大多數項目的層級式評估體系。這種自下而上的層級式的評估體系使過去那種針對某一個或幾個部門或項目所進行的孤立的評估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使政府管理的各個層次和功能領域都要進行績效評估,逐步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政府績效評估的氣氛。恰是由于這樣,聯邦政府績效評估也可以有效地監督政府部門,公務員服務意識和責任感有所增強,公共服務質量提高了,政府效率和公信力也明顯提高了。
(四)科學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
公共部門績效評估設計了比較科學的指標體系,這也是美國政府的又一重要成就。在部門的績效評估層次上,公共部門也都在《政府績效和結果法案》的基礎上制定了部門戰略規劃、年度績效計劃和“績效與責任報告”。在此基礎上,每個部門都根據本部門的責任和職能特點定制了自己的績效指標體系;跨部門的績效水平,公共部門的執行總裁的改革運動性能評價,根據總統管理委員會的改革議程五運動,管理和預算辦公室,結合自定義顏色等級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
注解:
① 朱立言、張強.美國政府績效評估的歷史演變[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
② 朱立言、張強.政府績效評估的歷史演變[J].湘潭大學學報,2005(1)
③ 王曉冉.中西方政府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理念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參考文獻:
[1] 張強.美國聯邦政府績效評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2-148.
[2] 朱立言、張強.美國政府績效評估的歷史演變[J].湘潭大學學報,2005(1).
[3] 王阿蓮、王曙光、張曉鋒.美國政府績效評估的特點及啟示[J].岳陽紙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
[4] 王斌.淺談美國政府績效評估制度的演變和發展[J].知識經濟,2010.
[5] 周凱.美國政府績效評估制度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
[6] 王曉冉.中西方政府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理念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