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政 于 俊 周思柔(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甘肅 蘭州 730100)
?
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調查問卷分析
高政于俊周思柔
(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甘肅蘭州730100)
【內容摘要】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較為簡單,比起西方發達國家以及我國大型城市如北上廣等城市仍相對落后。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是現階段最先進又比較簡易可行的方式,因此,在蘭州市實行垃圾分類回收是解決當前城市生活垃圾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因此,為有效解決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的難題,尋找出影響蘭州市居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的原因尤為重要。文章在調查蘭州市居民對于垃圾分類的基本常識和行為態度的基礎上,詳細地分析了垃圾分類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據蘭州市的具體情況,提出了一些改進性建議。
【關鍵詞】生活垃圾垃圾分類問卷調查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對拉動蘭州市經濟增長、加快城市化進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容量也進一步得到了擴大,這必然導致各類垃圾得大量產生,尤其是生活垃圾。然而,蘭州市垃圾處理能力與經濟迅猛發展所帶來的垃圾量很不協調。城市中大量堆放的垃圾不但影響市容、污染環境,同時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因此也受到了老百姓的詬病。我國政府倡導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享受經濟發展帶來豐碩成果的同時,不能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節約使用資源,并且循環利用資源。我們應該對城市生活垃圾應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理,變廢為寶。這就需要我們遵守循環經濟的理念,從資源使用的末端,分類回收不同種類的垃圾,從而最終減少垃圾的排放量、減少垃圾填埋場對耕地的占用。
本次調查按照隨機調查的方式,一共發放有效問卷330份。問卷設計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職業的人群。
按照性別分類,男性140份,約占總調查問卷數的42.4%,女性190份,約占總調查問卷數的57.6%;
按照年齡分類,18歲及以下67份,約占20.3%,19- 40歲197份,約占59.7%,41及以上66份,約占20%;
按照受教育程度分類,初中及以下46份,約占13.9%,高中或中專66份,約占20.0%,大專或大學188份,約占57.0%,大學以上30份,約占9.1%;
按職業分類,學生205份,約占62.1%,非學生125份,約占37.1%,其中包括事業單位人員28份,約占8.5%,行政單位人員14份,約占4.2%,企業職工33份,約占10.0%,個體戶10份,約占5.8%,其他31份,約占9.4%。
問卷一共14個問題,包括13個選擇題,其中有3個多選題,10個單選題,且均為最佳選項題;1個主觀問答題。
1.蘭州市民對于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中所規定的5種回收物的了解情況

圖1
選擇完全正確的人數為7人,約占2.1%。
蘭州市民選擇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中所規定的5種回收物所占的比例選擇其他選項所占的比例

表1

表2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中所規定的5種回收物分別是:紙類、塑料、金屬、玻璃、織物。該題中,非國家所規定的五種回收物中,家具屬于大件垃圾,廢舊日用小電子產品和廢舊日用化學品屬于有害垃圾廢舊文具因其包含多種類型,應根據具體類型判斷,廚余垃圾屬于可堆肥垃圾。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完全選擇正確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2.1%。在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中所規定的5種回收物中,只有約39.1%的市民認為織物屬于可回收垃圾。織物包括舊紡織衣物和紡織制品,通常廢舊紡織品如果是棉、毛、麻等天然纖維制成的服裝,回收后經過再加工,可以制成復合材料、保溫材料和填充材料。化纖服裝回收后經過再加工,可作為再生纖維利用,制成產品如濾網、防水材料、復合材料和填充材料。

圖2
2.考察蘭州市民對于危險廢物的收集情況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明確規定,危險廢物不允許與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調查顯示,仍有5.2%的市民認為國家允許危險廢物與生活垃圾混合收集,14.8%的市民不清楚。
以上1、2考察蘭州市民對于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的了解。蘭州市民對于垃圾分類的基本知識了解得還不夠。蘭州市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宣傳和推廣,強調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學校應該加強垃圾分類知識的傳授,相關部門可以通過開展公開課、知識競答等趣味方式進行。
3.蘭州市民日常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

圖3
其中,家庭生活垃圾不予分類,為選項的前兩項,占比達到53.4%。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蘭州市目前沒有實施垃圾分類收集,街道兩旁的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桶,形同虛設,拾荒者通常把價值比較高的塑料飲料瓶收集起來,送往廢品回收站,其余垃圾均送往垃圾填埋場。蘭州市商務局稱,廢品回收行業主要是由市場來主導的,對于回收品種并沒有相關明文規定。

圖4
4.對于家庭危險廢物的處理狀況
通過以上兩題可以得知,有約80.0%的蘭州市民明確知道,現行國家法規不允許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危險廢物與生活垃圾混合收集,但是仍有約44.2%的市民將危險廢物與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分析原因,一方面在于市民缺乏環保意識和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在于危險廢物的回收機制不健全,即使市民知道危險廢物要與生活垃圾分開,可是沒有專門回收危險廢物的器具或部門,對危險廢物的分類,依舊得不到落實。
3與4考察蘭州市民在處理生活垃圾時的行為。
5.居民對于分類投放垃圾的態度

圖5
6.關于垃圾分類的態度

圖6
5與6考察蘭州市民對于垃圾分類的態度,統計結果表明,在政府出臺相應的垃圾分類收集的可行方案后,約98.8%的市民可以做到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如果在蘭州市實行垃圾分類,在市民方面基本沒有阻力。
以上部分考察蘭州市民個人的知識、態度與行為,以下部分考察蘭州市民對于目蘭州市生活垃圾收集及廢品回收現狀的看法與建議。
7.蘭州市垃圾桶數量及分布狀況
經常找不到垃圾桶的蘭州市民比例達到約24.8%,有時找不到垃圾桶的蘭州市民比例達到約45.2%,累計約70.0%。2014年共在蘭州市設置了6222個水果箱,456個垃圾箱,149個垃圾臺①2014年蘭州市民數量為205.42萬人②,平均330.2個人使用一個水果箱,由此看出,蘭州市垃圾桶數量偏少,分布不合理。

圖7
8.關于在蘭州市接受垃圾分類的教育或宣傳

圖8
約73.9%的蘭州市民很少有或幾乎沒有接受過垃圾分類的教育或看到過相關的宣傳。
9.蘭州市的廢品回收現狀

圖9
認為蘭州市廢品回收現狀較差及很差的蘭州市民比例達到約74.0%。通過走訪蘭州市商務局,我們得知,蘭州市商務局對回收物具體種類沒有相關的規定,主要由市場在調節,對于利潤高、易保存、易收集的廢品,如金屬回收率幾乎為100%,而其余利潤低卻仍可以回收利用的廢品,如織物,回收率幾乎為0。目前,蘭州市廢品回收行業主要回收金屬(回收率約為100%),紙類和塑料(回收率約為75%),玻璃(回收率約為50%)。參考問卷第一題,選擇織物為可回收物的蘭州市民僅占約39.1%,這與蘭州市廢品回收現狀密切相關。
題目為多項選擇題。缺乏垃圾分類的知識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政府主導力度與市場化機制不健全。對于蘭州市來說,垃圾分類回收是新事物,因此相應的宣傳必不可少。有超過60%的市民認為政府的作用發揮得不夠,是垃圾分類回收的最主要困難之一。在市場化經濟條件下,政府在垃圾分類回收中的責任也是不可忽視的。市場的有序運行,離不開政府的監管的引導。在垃圾分類回收中也一樣,政府要發揮市場監管的作用,引導企業和市民。在調查中有超過一半的市民認為,市場化機制不健全是最大的困難之一。國內在垃圾的分類回收這一方面經驗欠缺,本項目正是基于此問題才提出參考德國模式,借鑒的過垃圾分類回收的先進經驗。在建立垃圾分類市場化運行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結合本國尤其是本地的基本情況,這樣,行之有效的市場化運行模式才能得以建立。

圖10
1.蘭州市不能進行垃圾分類的主要原因

圖11
題目為多項選擇題。約73.3%的市民認為自身環保意識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約60.3%的市民認為垃圾桶等設施不全是主要原因,約59.1%的市民認為是垃圾分類的規章制度不完善,約56.1%的市民認為是宣傳力度不夠,約52.7%的市民認為是分類回收的政策落實不到位。公民個人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必不可少,同時政府的宣傳和引導也同樣重要。市政設施的完善是實行垃圾分類回收的硬件支持和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在垃圾分類的環保設施建設中要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發揮市場的作用,調動市民個人積極性,廣開言路,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方案。
2.在蘭州市實行垃圾分類時,應該發揮突出作用的群體

圖12
約35.2%的市民認為,居民個人應該加大力度,提高個人居民素質,約27.0%的市民認為,政府要加大力度發揮作用,如制定相關政策、完善垃圾分類設施、推動企業與廢品回收行業的合作等,約19.4%的市民認為大眾傳媒應該加大力度發揮作用,做好在電視、報紙、互聯網等上面的宣傳普及工作,約13.9%的市民認為,回收企業應該加大力度,如實行定點收集該產品的包裝盒,或者由商會組成回收組織,企業應該切實承擔起垃圾分類的責任。
3.市民對在蘭州市實行垃圾分類的意見

圖13
通過調查,約97.6%的市民贊同實行垃圾分類,再次印證蘭州市民支持垃圾分類,也證明了在蘭州市實行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其中,贊成分為六類的市民人數較多,約43.4%,贊成分為四類的市民比例與此相接近,約為37.6%。目前,國家提倡把垃圾分為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與其他垃圾四類。在世界上垃圾分類做得比較好的國家中,德國將垃圾分得更詳細,與第三個選項相似。根據蘭州市民的意愿與蘭州市的經濟發展程度,應該根據不同地點的垃圾構成,選擇合適的分類。
4.蘭州市實行垃圾分類的意見或建議
本題為問答題,多位市民提出,要完善垃圾分類的設施、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市民要積極配合,并對垃圾分類回收要有信心;為了創建一個更加優美的環境,應盡快出臺有關政策,相關部門要撥專款,并盡早付諸行動;發揮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市民個人要樹立環保意識;加大監管力度,依法整頓廢品回收行業現存的種種混亂現象;在分類垃圾桶貼分類標識,使市民一目了然,避免錯誤投放等。這一份份問卷都寄托了每一位蘭州市民對蘭州市美好環境的深切希望!
問卷通過居民個人對垃圾分類的了解、態度與蘭州市垃圾分類的現狀兩大部分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加強對垃圾分類的教育和宣傳
在所調查的330份問卷中,知道五種回收物品種的僅有7份。約79.1%的市民認為垃圾分類收集是環保行為,無論有沒有法律規定都有積極配合,然而大約有53.3%的市民對家庭生活垃圾不予分類,大約有44.2%的市民將家庭危險廢物與生活垃圾混合收集。73.9%的市民很少或幾乎沒有看到過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或接受過有關垃圾分類的教育。
蘭州市民對于垃圾分類相關知識了解不夠,加強對市民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的教育和宣傳,是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前提。政府應在小區設置垃圾分類宣傳員,解答市民對于垃圾分類的問題,分發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等,提高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增強對垃圾分類回收的信心。家長在家里可教育孩子們對垃圾分類投放,學校可以專門開設垃圾分類課程,在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垃圾分類意識,像德國等發達國家,將垃圾分類作為一門課程,并配備專門的教材。大眾傳媒行業也應該積極發揮作用,利用各種新興媒體,通過公益廣告等加強宣傳。
2.完善垃圾管理模式
蘭州市民對日常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方法較落后,一半以上家庭對日常生活垃圾不予分類,混合收集。約74%的市民認為蘭州市廢品回收現狀較差或很差。蘭州市廢品回收沒有明確的規定,對于回收品種,完全依靠市場來決定。
(1)政府完善政策制度與設施
約61.2%的市民認為垃圾分類收集的最大困難是政府主導作用缺失或不夠,蘭州市政府應該完善垃圾分類政策,如金融稅收刺激機制,制定定點定時投放制度等。
建立垃圾分類獎懲機制。建立垃圾分類基金,對垃圾分類工作中成績優異的小區給予獎勵,對垃圾分類工作做得不好的小區提供幫助;屢教不改者,提高垃圾處理費。對積極參與廢品回收的企業,給予經濟上的支持。
制定廢品回收行業政策,如對金屬、玻璃、織物、紙張、塑料這五類回收物以法律形式確定材料的重復使用率,促進生產企業回收自己的廢舊產品。量化垃圾,實行按照垃圾量收費的做法,促進市民將有價值的廢品單獨回收,分類回收不同種類的垃圾。
在蘭州市,約24.4%的市民有過手中有垃圾卻找不到垃圾桶的經歷,約45.2%的市民有時有這種經歷。政府應該合理布局回收設施,按照垃圾分類標準,建立不同種類垃圾回收區,完善垃圾分類設施。
(2)建立健全垃圾分類市場化機制
約54.8%的市民認為在蘭州市進行垃圾分類收集的最大困難是市場化機制不健全,企業參與較少。蘭州市可以借鑒德國等發達國家垃圾市場化的管理模式,對垃圾的收集與處理由合作企業負責管理,減輕政府負擔,構建廢品回收再利用鏈條,建立良好的市場機制。
環境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這已成為人類的共識。蘭州市民已經意識到,實行垃圾分類對蘭州市的環境將產生良好的影響,在良好的群眾基礎的推動下,政府應該切實制定垃圾分類的政策,與大眾傳媒、企業等各個部門進行合作,互利共贏,建設更適合廣大市民生活的美好家園。
最后,特別感謝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桂林教授與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曾正中副教授的悉心指導!
注釋:
①摘自《2014年蘭州市城鄉建設統計年鑒蘭州市城市環境衛生及設施》,此處的水果箱與問卷題目中的垃圾桶為同一
對象。
②摘自《蘭州統計局2013年全年公報》。
參考文獻:
[1]鄧俊,徐婉瑩,周傳斌:北京市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實效調查及其長效管理機制研究[J].環境科學,2013,34(1):395- 400.
[2]黃進: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實施條件研究[D].甘肅省蘭州:蘭州大學環境科學,1- 52.
[3]張宏艷,劉曉淳: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的調查問卷分析[J].生態環境,2013:395- 398.
[4]周玉嬌:西部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現狀調查分析研究——以滬州市為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3,39(9):28- 33.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 9106(2016)01- 004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