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王磊
摘 要 西班牙語隨殖民統治來到美洲,開啟了拉丁美洲語言統一的歷史。歷經苦難的拉美人民爭取到自由之后,為了實現語言的統一自主選擇了當時在美洲生根的西班牙語。在與各種美洲土著語言的頻繁交流中,現代西班牙語在拉丁美洲衍生出了新的歷史產物——美洲西班牙語。拉美人民在徘徊與探索中完成了依托于美洲西班牙語的語言統一。
關鍵詞 西班牙語 美洲西班牙語 拉丁美洲 語言統一
中圖分類號:H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73
0 引言
1492年,歷史上第一部系統介紹西班牙語語法的著作誕生,在天主教國王與王后的推動下,西班牙語作為一門獨立的拉丁語族語言在光復之后的西班牙本土正式普及。同年,航海家哥倫布受國王與王后之托出海,發現美洲大陸,西班牙對美洲的殖民隨之開始。西班牙語作為西班牙政權所轄之地的通用語言,迎來了它面向海外的傳播之路。
1 殖民時期西班牙語扎根拉美
16世紀,現代西班牙語的語言體系日趨成熟,西班牙出現一系列分別以馬德里和塞維利亞為中心的語言規范運動。首都馬德里是語言純潔的絕對捍衛者,但隨著西班牙對拉美殖民的深入,借用美洲當地語言來描繪歐洲人前所未聞之事物的詞匯不斷涌現,貫穿了現代西班牙語成熟的整個過程。塞維利亞是西班牙唯一的內河港口城市,是當時美洲運至西班牙所有物資的集散地,因此有吸收外來語的基礎和需求,所以他們主張借用美洲外來語豐富現代西班牙語的語言體系。在人口密集流動、新事物大量涌進的環境下,現代西班牙語無可避免地適應了西班牙與拉美兩地人民的語言應用需求,語言系統得到極大豐富。
詞匯本土化促進了西班牙語在美洲的傳播,但殖民者想要西班牙語覆蓋整個美洲大陸依然難以辦到。一方面,16世紀西班牙對拉美的殖民方式多以城鎮化為主,用幾十年的時間建起了二十幾座主要城市,雖然建成了以各大城鎮為中心的多個散點式殖民根據地,但同時也限制了殖民擴張,使西班牙語只普及于城鎮周邊,無形地約束住文化向轄區以外的地方傳播。另一方面,由于西班牙是傳統天主教國家,海外殖民的一大任務是對外傳播天主教,所以數量龐大的傳教士開始自主地學習、并在內部傳播當地語言,以方便與當地人交流,達到短期內迅速傳教的目的,這種現象間接阻撓了西班牙語傳播。所以當時的美洲大陸上,以交際為目的雙語現象十分盛行。
殖民統治不斷穩固導致美洲大陸上的土生白人數量越來越多,增加了西班牙語使用人數占美洲大陸總人口的比例。殖民后的美洲社會管理幾乎完全依托于文化程度較高的白人或土生白人階層,所以西班牙語漸漸在美洲扎下根。盡管雙語現象非常普遍,美洲當地語言也有較深的群眾基礎,但是社會和人口結構仍然為西班牙語成為拉美的通用語言鋪平了道路。此時拉美的語言既表現出多元化的現實,也呈現出統一的趨勢。
2 獨立運動以后西班牙語遭受質疑
拉美國家獨立之后,思想解放的新風向方興未艾,學界出現了要不要沿用西班牙語的廣泛爭論。一批曾受法國大革命鼓舞而參與解放斗爭的知識分子,執迷于法國人保護語言的民族意識,認為拉美人不應該使用外來的語言。可見當時拉美人針對西班牙語的討論并不屬于純粹的語言范疇,他們真正關心的是拉美能否用外來的語言實現本土的教育、啟迪本土的思想。另外,獨立運動之后西班牙與拉美兩地的政治隔閡逐漸向文化方面蔓延,所以新一代知識分子大多提倡發展美洲本土語言。
這一階段,擺在新拉美人面前的,一方面是西班牙語促成實現高效社會管理的不爭事實,一方面是拉美人追求思想解放的強烈愿望。民間雖然沒有發起關于當地語言振興和普及的運動,但是一直通過宣傳抵制西班牙語來獲得本土的民族認同感。
然而,西班牙對拉美的殖民模式并不是單一的資源開采與經濟掠奪,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歐洲城市模式向美洲移植,并且向拉美植入了語言文化和社會管理體制。獨立意愿強烈的美洲人,尤其是活躍在獨立運動前線的土生白人,他們必須著眼于拉美的現代化建設,所以獨立事業的初衷不應是斷絕與西班牙的一切往來,而應是擺脫西班牙的政治干涉、追求主權獨立。出于這種訴求,獨立運動以后的拉美保留了優良的社會管理模式。西班牙語在拉美的社會管理中已經根生蒂固,它不僅僅是一門通用語言,也是各國團結穩定的基礎,拉美各國的民族認同感不可能脫離西班牙語而存在。抵制西班牙語的立場站不住腳,語言統一的趨勢不可抵擋。西班牙語是拉美社會統一的活躍劑,和天主教、歐洲模式一起構成了新拉美人自我認同和團結一致的基礎。
3 圍繞美洲西班牙語展開討論
19世紀20年代,拉美人對美洲語言文學越來越重視,基本肯定了西班牙語作為拉美通用語言的地位。倡導發展美洲西班牙語語言文學的學者內部,圍繞美洲西班牙語性質的爭論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美洲的西班牙語與西班牙本土同宗同源,應該保持語言的純潔,推廣正統的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語;另一派認為美洲西班牙語應該有別于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語,是特別歷史時期下的語言發展的產物,是結合拉美甚至非洲語言特點的“美洲西班牙語”。
關于拉美的西班牙語到底應該是怎樣的面貌,這一時期諸多學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不乏各種激烈的學術論戰。1842年,語言學家貝略發表文章批評阿根廷媒體報道中法語外來詞匯泛濫。阿根廷作家薩米恩托發文回應:純潔的西班牙語并不可取,我們的語言不能做西班牙民族思想的傳話筒,外來詞表達的也是拉美的社會現實。貝略隨后表示自己絕非捍衛純潔的西班牙語,1842年他在智利大學奠基儀式上發言:“過分批判所有新現象的語言純潔運動我從不主張,我反而認為語言文字在交流到普及的所有過程中碰撞出的大量新思想,恰恰需要引入新詞匯來表達。語言系統可以得到豐富,可以順應社會的需求,甚至可以適應時代、影響一代文學,但應該以不破壞語言系統、語言結構為前提”。
學者們雖然在具體觀點上有分歧,但對統一的西班牙語教育均表示出急切關心。他們幾乎一致認為獨立之后,西班牙語語言教育以及依托于西班牙語的文化教育應當優先于國家政權建設,教育是國之根本。而此時的拉美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面臨著教育資源匱乏、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文盲率居高不下等一系列難題。因此,所有關于如何界定美洲西班牙語性質的討論都紛紛為統一的美洲西班牙語全民教育讓步。
4 拉美語言統一勢如破竹
1847年,貝略的《美洲西班牙語語法》出版,該著作是針對美洲西班牙語語法思想進行詳盡研究的歷史之作,是一部收錄拉美各種現行語言現象的描寫語法著作。該語法著作的最大貢獻在于它綜合了獨立以后的拉美知識分子對美洲西班牙語語言面貌的認識,著眼于當代美洲西班牙語的使用,從語言實際出發。《美洲西班牙語語法》開啟了拉美語言研究的新道路,以它為基礎的語言文化教育飛速發展。
美洲西班牙語是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語歷時發展的產物,拉美各國的語言存在地域差異,統一的美洲西班牙語是這些差異語言的原型。貝略認為拉美每一類語言風格、每一種語言面貌、每一次遣詞造句都是語言的標簽,美洲西班牙語不需要活在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語的陰影下,因為語言學家研究的是美洲西班牙語本身,而不是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語的縮影。
《美洲西班牙語語法》促進了拉美各國的語言統一,國民教育、社會管理、國家建設從此有了強有力的語言工具。交流障礙引起種族隔離、社會分裂,移民家庭語言環境千差萬別,種種嚴重影響國民教育的問題在各國刮起的一輪輪語言規范運動中得到了解決。
5 西班牙介入拉美語言規范
思想解放之后,歐洲其他國家的文化逐漸滲透入拉美,其中法國和英國文化的影響最大。拉美國家意識到文化過度多元化會干擾已經步入正軌的語言統一,所以19世紀后半葉拉美各國紛紛采取措施,防范美洲西班牙語趨于統一的態勢遭到外來文化的破壞。此時的西班牙也正想緩和與前殖民地的關系,在政治外交領域無法博得拉美國家好感的情況下,西班牙選擇從文化領域尋找突破口,美洲西班牙語的規范運動恰好是西班牙破冰的大好契機。
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開始在拉美各國設立分院,著眼美洲西班牙語。拉美的語言學家對皇家語言學院在拉美開設分院的態度和接受程度不一。有不少學者堅定地拒絕各地分院的示好,認為西班牙的語言學院沒有權利裁決美洲西班牙語的命運。也有很多學者接過各地分院遞出的橄欖枝,表示獨立后的拉美對語言統一的需求比西班牙大,因此語言學院起到的規范作用對拉美至關重要。
拉美語言學家圍繞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開設各所分院的討論,以及他們逐漸接受并認可語言學院的整個過程,其實反映的是19世紀拉美對語言統一的迫切需求。西班牙的介入客觀地推動了美洲西班牙語規范與統一的進程,使美洲西班牙語在求同存異的大前提下取得長足發展。
6 結語
語言統一是民族與社會統一的關鍵因素,普及西班牙語是拉美人民自主自愿的歷史選擇。西班牙語在與美洲土著語言的博弈中脫穎而出,成為拉美的通用語言,因為它是殖民統治時期、乃至獨立運動之后拉美社會結構和社會管理的語言基礎。美洲西班牙語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它不是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語的縮影,它是符合所有拉美人民思維表達需求的語言現實,是西班牙語與美洲當地語言的有機結合。拉美語言學家對美洲西班牙語的界定和規范為拉美語言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促成了一種“新語言”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