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慶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2-000-01
摘 要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各級黨組織立足服務企業發展、服務黨員、服務職工群眾,全面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從強化思想保障、組織保障、人才保障等“三個保障”入手,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助推企業實現了危中求機、負重奮進和產業升級、企業轉型,推動了企業科學發展。
關鍵詞 企業發展 思想 組織 人才
一、強化思想保障,引領企業科學發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新礦集團黨委一直堅持“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學習理念,督促落實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通過邀請知名專家教授、權威人士來企業就中央精神等內容進行高端前沿講座,以及日常化的班前政治學習、形勢任務教育、集中性學習培訓等形式,把干部隊伍建設成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骨干力量,在職工群眾中最大限度凝聚了發展共識,全面提升了用科學理論引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解決了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脫困先脫思想“困”,盈利先盈思想“利”。面對煤炭行業急轉直下的嚴峻形勢,新礦集團各級黨組織圍繞“適應新常態、迎接新挑戰、創建新業績、實現新發展”主題,開展了思想領域教育實踐活動。著重解決了如何正確認識經濟新常態、如何理性面對新常態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新常態中彰顯新作為、如何在新常態下實現新發展等四個方面的問題,集團公司上下形成了“四破四立”的共識:破除了畏難發愁、守成不前的保守思想,樹立了“敢于擔當、勇于嘗試、奮發有為”的新觀念;破除了等靠熬要、徘徊觀望的依賴思想,樹立了“改革突圍、自救脫困、斷臂求生”的新觀念;破除了重規模輕效益、重投入輕運營、重總量輕均量的粗放思想,樹立了“輕資產、精用工、市場化、均量高”的新觀念;破除了產業壁壘、地域局限的封閉思想,樹立了“依托優勢、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新觀念,真正破除了企業發展的思想藩籬,打通了企業逆勢發展的新征途。
二、強化組織保障,融入企業科學發展
新礦集團黨委根據企業發展需要,扎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融入企業改革發展大局。一是建組織擴覆蓋。不論是集團公司分(子)公司、直屬單位,集團公司控股還是新礦投控股單位,全部建立了黨委(總支)。二是抓黨員隊伍建設。嚴把黨員入口,制定了發展黨員工作意見,嚴格了程序標準。三是抓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對新任職黨支部書記進行任職資格認證,通過集中培訓、民主評議等方式幫助黨支部書記提升業務能力。
黨支部書記是落實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各項工作的關鍵人員。為進一步提升黨支部書記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新礦集團集中舉辦了四期黨支部書記任職認證培訓班,414名新從事黨務工作的黨支部書記參加培訓,并完成了學習培訓任務。在培訓內容上,先后聘請集團公司黨務系統專家、泰安市黨建系統專家和新礦職大骨干教師,分別就《黨組織建設與黨支部工作實務》、《黨支部書記的素質能力、工作方法與領導藝術》、《領導干部的職業形象塑造與職場禮儀》、《黨支部工作常用文體寫作》、《企業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與任務》等內容進行了專題講座。同時,聘請了良莊礦業、翟鎮煤礦的優秀黨支部書記就如何做好支部工作進行了經驗交流。在培訓考試上,借鑒領導人員德廉知識考試模式,培訓前系統整理了黨支部書記應知應會內容學習資料,并發放給黨支部書記,方便黨支部書記掌握重點學習內容;考試試題均選自學習資料內容,80分以上為合格,考試不合格者給予一次補考機會。414名參加考試的黨支部書記中,有403人一次性通過考核,通過率達97%。
三、強化人才保障,支撐企業科學發展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的競爭,而干部、人才是其中增強競爭力的核心因素,黨管干部、黨管人才是企業黨組織管理企業的關鍵手段之一。新礦集團黨委注重發揮優秀人才在企業發展、干事創業中的支撐作用,通過暢通職工學歷、職稱、技能、行政等晉升通道,為有才能的職工脫穎而出創造了公平公正的平臺。在學歷晉升方面,與中國石油大學等高校聯合,在企業舉辦采礦、通防、機電一體化等學歷提升班,待修滿規定的學分,發放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在職稱晉升方面,設置了主任經濟師、副主任經濟師、專業主管等專業崗位,為專業技術人員打通了上升通道。在技能晉升方面,以技能大賽為依托,鼓勵職工參加技能技能鑒定。
新礦集團在暢通職工素質提升渠道、高層次人才培養等工作中取得了新進展,獲得了全國“煤炭行業人力資源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一是牽頭開展職業技能大賽等群眾性技能提升活動。2014年,集團公司、礦、區隊、班組四級技能大賽參賽人數達4.6萬人次,1997人參加集團公司70個項目決賽,分別有388人、336人獲“技術標兵”、“技術能手”稱號。二是鼓勵職工晉升職稱,2014年,組織2800人參加注冊安全工程師等38類資格考試;1455人獲得工程、經濟、政工等各類專業(執業)資格。三是2014年,創建青年技師工作室74個,12個技師工作室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命名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14人同時被命名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在建設規模和質量上均居全國煤炭系統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