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洪樂
?
林毅夫回到福建,就是回到自己的家
本刊記者 洪樂
“我祖籍是漳州平和,所以回到漳州來,就是回到自己的家鄉……”2013年5月,林毅夫在閩南師范大學報告廳發表主題報告時說道。
在世行任職結束后的第二年,林毅夫開啟了一次回鄉之旅。
從福州到漳州,林毅夫安靜地坐在動車上,目不轉睛地望著窗外。
“路上所看到的、聽到的,經過的村鎮,確實繁榮,變化很大。”林毅夫不由發出了“進步太快”的感慨,“1979年,我從金門到廈門,再從廈門到福州,開車開了一整天。1980年過春節時,回到福州,又從福州回到廈門,當時開了8至10個小時的車。現在走高速公路,也就3個小時,坐動車2個小時就夠了。”
“上次我回漳州是在10年前,看到這10年來漳州經濟的發展,內心感到非常高興。”林毅夫感嘆,“這一次來漳州,變化太大了,尤其是基礎設施方面的變化。”
林毅夫很看好漳州的發展,他表示,漳州的農業花卉產業很有優勢,未來要做的,是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的升級,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拉動經濟的增長。
對于福建未來的經濟發展,林毅夫顯得信心滿滿。“福建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漳州從臺灣引進了農業花卉水果產業;泉州晉江從臺灣引進了不少勞動密集的加工業。現在,我們經濟總體上升,面臨產業要升級,要調整自己優勢,創造條件,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我想這是發展的必由之路。抓住市場的機會,不斷做大做強,我相信,未來幾年,在漳州,在廈門,在海西這個地方,會不斷爬產業升級的臺階,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而對自己的祖籍地平和,林毅夫這個長期研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學者,更是有話說。“漳州市這幾年的發展注重工業,但平和依然以農業作為支柱產業。農業也有它的好處,因為大家總是要吃飯,而且生活水平提高了,對蔬菜、水果的需求會越來越多,那我們平和在這方面生產是有區位優勢的。尤其大家對這種有機的、綠色的、無公害的食品需求會越來越多,只要我們做好的話,我相信平和在農業發展上面會有很大的前途。另外平和山山水水很漂亮,我相信旅游也能發展得很好。”
此次歸鄉之行,林毅夫的一個重要行程,就是帶女兒回平和看看。“雖然我不是在漳州長大,但是平時只要聽到漳州這個名字,我就特別興奮。”林毅夫說。
闊別桑梓10年,那份歸鄉的喜悅之情尤甚。他一直念念不忘漳州的小吃,因為他覺得“和臺灣家里的味道一樣”。“這次回來,要多吃點漳州的小吃,來緩解鄉愁啊。”
“是否讓林毅夫回臺灣”一直是兩岸熱議的話題。林毅夫說:“現在不能回臺灣,到漳州來也可以,因為漳州也是我的家鄉。臺灣的文化,臺灣的生活、習俗,多來自于福建,宜蘭那個地方其實保留了很多漳州的生活方式、實物、語言,所以回到漳州來,確實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離開漳州之后,林毅夫又到廈門大學開了一場講座。他說:“能回到福建講學特別高興。”
在林毅夫眾多的傳奇故事中,30多年前的那次“游泳”不得不提。每次林毅夫到廈門大學,都會到海邊走走。
“到廈大就能遙望金門了。”望著海的那邊,林毅夫感慨萬千,“我到大陸的第一站就是廈門,來廈門就像回到家。”
在講座中,林毅夫提到了女兒:“廈門大學是我女兒的母校,她在這里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無論是學識還是人品。”
林毅夫一家都是福建人,妻子陳云英祖籍泉州。2012年,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陳云英還表示,最想和林毅夫到泉州和漳州走走,然后再從廈門到臺灣去。“這條線路從來沒有走過。雖然這個愿望是否能夠實現還不一定,但確實是我的一種情感。”
“女兒小學的時候寫過一篇作文,我到現在都很感動。作文中說,她在美國有一個好同學,是一個墨西哥女孩。在臨走時告別,墨西哥的女孩說她很羨慕我女兒,因為‘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國,你們的祖國充滿希望,有很多機會可以等著你’。這篇作文一直在打動我,也讓我相信,我的選擇沒有錯。”陳云英說。

看到平和的發展,林毅夫不由發出了“進步太快”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