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韓劇直奔中國市場
《綜藝報》:你從何時開始關注中國電視劇?對中國電視劇市場有何印象?
具本:我是從中國電視劇《情深深雨》在韓國獲得很高人氣時開始關注中國電視劇的,之后又出現了一部《美人心計》,我便漸漸對中國電視劇產生興趣。
中國電視劇市場非常大。韓劇在制作費上和中國電視劇無法相比。中國電視劇有市場和制作費做后盾,一定會取得飛躍發展,只是時間問題。
《綜藝報》:SBS此前只是將作品版權賣到中國,未來在中國市場還有哪些商機可以挖掘?
具本:我想以《太陽的后裔》為例來說明我看到的商機。這部劇是中韓同步播出,正因為實現了同時放送,其影響力、商機和商業利益才得以放大。所以,從商業角度來看,與其說《太陽的后裔》是韓劇商業成功的典范,不如說是中國商業成功的典范。在《太陽的后裔》收益當中,中方大約支付韓方50億韓元,中方賺取的利益大約是韓方的25倍,雖然是韓國制作的電視劇,但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國。中國版《爸爸去哪兒》的收益是其版權價的2000倍,所以韓國的文化內容在中國創造出這樣的話題性還有人氣,對韓國來說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綜藝報》:你認為,未來的中韓合作,是否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類似《太陽的后裔》這種先拍后播、中韓同步播出的模式?
具本:現在跟《太陽的后裔》差不多的合作模式,在韓國進行拍攝的項目大概有4個。它們都是專為中國市場定制的,因為現在能支撐如此大投資的只有中國市場,所以很多韓國電視劇都是沖著中國市場來的。
我對韓國制作現狀最大的擔憂是丟失那份初心,如果目標只是中國市場,怕會遺失很多真正的好劇。其實像《來自星星的你》,制作時完全沒有考慮中國市場,也沒有想到在中國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所以不要一開始把得失心和目標感放得那么重,也許偶然做出來的內容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呢?
《綜藝報》:你認為近年來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韓劇有哪些共同點?
具本:女性奇幻題材的愛情劇是取得成功的共同點,比如《太陽的后裔》周三周四晚在韓國播出,韓國女性一邊看電視,一邊把宋仲基當成自己的老公。所以成功的共同點就是為女性創作的電視劇。
這些成功劇集,演員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比如《繼承者們》的李敏鎬本身是在中國知名度高的男演員,但金秀賢、李鐘碩、宋仲基都是因為劇集在中國熱播之后才火起來。我認為中韓在共同投資制作電視劇方面,沒有必要選擇已經非常有名的男演員,努力發掘新演員也是一條路。再者,去談那些知名演員很困難,大眾看同一個明星久了也會膩。
《綜藝報》:韓國電視臺對中國電視劇有沒有投資意愿?SBS選擇中國合作伙伴,是更愿意選擇新媒體還是傳統機構?
具本:有意愿。但目前向中國投資的韓國公司只有CJ。SBS合作對象主要還是電視臺,但是中國的新媒體比韓國新媒體發展更加蓬勃,以后會嘗試把重心往這方面轉移。
《綜藝報》:SBS《來自星星的你》導演張太維的電影處女作馬上要在中國公映,據說《繼承者們》《X-MAN》《Running Man》的導演也在進軍中國,你怎么看待這個現象?SBS怎么吸引和留住人才?
具本:的確,“星你”“跑男”“繼承者們”的導演都帶著團隊離開了,SBS對他們進行了很多“威脅”和挽留,但是中國機會太大,給的錢也非常多,而SBS無法做到這些。個人認為,既然遇到了好機會,離開也是正確選擇。但他們能否在中國市場競爭環境下生存下來,拍出好作品,又是另一回事,希望他們在中國取得成功。
SBS對于作品取得成功的職員會重金獎勵,但是給得再多也不及中國給的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