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萍
(福建龍巖喜鵲紡織有限公司,福建龍巖 364000)
?
我國紡織行業技術標準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蔣麗萍
(福建龍巖喜鵲紡織有限公司,福建龍巖364000)
摘要:紡織品的競爭最終是標準的競爭。企業應進一步強化標準戰略,完善標準規范,提升標準水平,建立適應高度市場化的標準創新體系,良好應對國內外紡織品市場的變化,打造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紡織企業和紡織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關鍵詞:紡織;標準;核心競爭力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 713億元,利潤總額3 860億元,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企業虧損面11.4%,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1 913億元。據國家海關數據,2015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2 911億美元。
另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進口不合格工業品信息統計,2015年不合格工業品中紡織服裝類產品361批,占總不合格批次的31.2%,進口不合格紡織服裝產品中不合格批次分別為女工T恤衫、男式T恤衫、女工襯衫、內衣內褲、嬰兒類服裝和男式牛仔褲(見圖1和圖2)。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色牢度、pH值達不到要求及甲醛含量超標,這類原因占比79.5%(見圖3)。

圖1 2015年進口不合格紡織服裝產品占比(%)

圖2 2015年進口不合格紡織服裝產品類別分析(批次)

圖3 2015年進口不合格紡織服裝產品原因分析(%)
不合格進口服裝主要來自意大利、中國、土耳其、印度、孟加拉和美國6個國家,不合格率占全部不合格率的60%(見圖4)。進口不合格紡織服裝產品中北京、上海和深圳是主要的進口口岸,占全部不合格品的85%(見圖5)。

圖4 2015年進口不合格紡織服裝產品原產地分析(%)

圖5 2015年進口不合格紡織服裝產品進口口岸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發展步伐加快和技術快速發展,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將面臨更多的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如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將利用其人力成本優勢和TPP政策優勢迅速崛起,因此企業要發展,必須重視創新紡織技術標準,提升紡織技術標準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技術標準的提升實現差異化發展。
我國紡織品行業涉及產業用、家紡、服裝等領域,產品種類繁多,涵蓋棉、毛、絲、麻等,產品技術標準門類較多,特別隨著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新的產品技術標準發展相對滯后。對于交叉學科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很多產品已推向市場,甚至已完成產業化,但技術標準等尚有待于進一步建立,處于缺失狀態。
1.1標準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我國大多數紡織企業還只停留于滿足開發出新的產品和技術,對于標準的建立認識不足。國外很多優秀企業在研發產品和技術的同時,也開發建立了相應的產品標準、技術標準和檢測標準等,這些標準一旦被納入國際或國家標準范圍,權威性就非常明顯,對應的產品就可以迅速打開市場,甚至有可能壟斷市場。因此,我國紡織企業應強化標準意識,從標準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1.2標準制訂機制有待健全
目前,很多新的紡織產品和技術的開發涉及學科交叉,如家紡領域出現的深睡眠產品系統,既涉及紡織品領域,又涉及醫療保健領域,如何衡量和評價這類紡織品的功能需要跨行業部門進行合作,由行業協會牽頭,相關委辦等共同參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和溝通跨部門行業標準,促進標準制修訂的健全和完善。
1.3標準國際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紡織行業尚未建立專門研究國際先進的紡織品標準的機構,部分研究機構只對本身研究領域相對比較熟悉,對其它領域的標準體系、信息的采集、分析和研究不夠,新的標準要求及檢測手段、儀器和方法與發達國家或國際標準不一致,許多儀器設備、檢測方法仍處于消化、吸收和模仿階段,技術和標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使整個企業保持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獲得穩定超額利潤的競爭力。技術標準的核心競爭力是指使整個企業的產品和技術長期保持競爭優勢,可以為企業創造超額利潤的能力,是企業的一種可持續發展能力。它具有價值性、稀缺性、難于模仿性、不可替代性和可轉移性的特征。
價值性是指標準要為顧客創造價值,滿足顧客需求,增加顧客和企業之間的黏性。稀缺性是指標準作為一種稀缺性資源,一旦企業率先建立了標準,就會在市場中處于主導優勢,容易形成壟斷地位。難于模仿性是指標準一旦制訂,就有效阻隔了競爭對手,使對手進入成本增大,即使競爭對手進行了模仿,也很難改變市場格局。不可替代性是指企業一旦掌握了主動權和制高點,就牢牢掌握了未來產品的發展方向,就會擁有很大的話語權,這種能力是無可替代的??赊D移性是指標準的競爭能力可轉移到相關產品、技術和服務中,提升整個企業核心競爭力。
3.1完善標準規范,提升標準水平
我國政府及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應充分重視標準工作,建立研究機構,收集國內外行業標準信息,建立常態化的跟蹤機制,進一步提高對標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紡織品相關企業的質量監控力度,特別是對市場發展的監督,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標準。同時,由行業協會牽頭各有關部門建立協調和溝通機制,建立標準工作的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標準的牽頭制訂機制,防止出現多頭領導不作為的現象,確保標準工作體系的有效運作,從源頭上保證標準制定的質量和水平。
另外對于標準的水平要廣泛研究,需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經驗,提升標準的制訂水平,完善檢測手段和檢測方法,紡織企業要加強與行業檢測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提升技術水平和能力。
3.2建立適應市場的技術創新體系
標準核心競爭力體現標準創新體系是否建立順暢和完善,而標準創新體系的建立則有助于提升標準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要以市場為導向,建立起官產學研一體化的技術創新體系,從技術、產品、研發的源頭提升產品產業化前的水平,保障產品的技術水平。通過官產學研,既可以實現資源互補,又利于企業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企業制訂標準的水平和能力,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對于國內外先進技術、標準、方法和設備要建立一套機制,可以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再提升。
3.3調動企業創新的積極性
標準制訂企業是創新主體,隨著市場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提升,企業也越來越意識到標準的重要性,開始重視標準工作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建設,但是由于企業發展要遵循市場活動規律,以盈利為目的,對于長期投入比較謹慎。因此,國家有關部門要鼓勵企業,提升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加強技術儲備,只有這樣才能跟得上國內外先進技術水平,才能在標準的競爭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
3.4實施標準戰略
實施技術標準戰略,通過建立和參與國際標準聯盟,將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廣泛地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合作,形成利益聯盟,建立標準統一戰線。不僅可以打破國際上先進企業的壟斷地位,減少標準制定和推廣的阻力,還可以增加企業的技術實力,提升企業自身能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紡織品的競爭最終是標準的競爭,企業應進一步強化標準戰略,完善標準規范,提升標準的水平,建立適應高度市場化的標準創新體系,應對國內外紡織品市場的變化,打造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紡織企業和紡織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袁蓉,王愛兵,江春.我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的國際競爭力分析[J].產業用紡織品,2012,30(10):51-53.
[2]王世川.淺談服務標準的管理[J].標準科學,2011,(11):44-47.
[3]王琦.核心競爭力提升途徑及其分析[J].中國市場,2011,8(31):29-30.
[4]伊金秀.淺析如何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J].中國經貿,2011,(4):18.
檢測技術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xtile technology standard
Jiang Li-ping
(Fujian Longyan xique textile Co.Ltd ,Fujian 36400 ,China)
Abstract:Textile competition is the competition of standard in the end.Enterprises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strategic criteria,perfect the standard,enhance the level of standard,establish standard innovation system,to cope with the changes in textile market at home and abroad,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and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and textile products in the world.
Key words:textile,standard,core competitiveness
作者簡介:蔣麗萍(1963-),女,江蘇海門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印染工藝和相關檢測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10
中圖分類號:TS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046(2016)01-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