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利
[摘 要]水是人類生存與 發展的不可替代的資源,是 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認真貫徹落實江澤民總書記的指示,切實做好淡水資源的節流、開源和保護工作,對實現我國淡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確保黨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紀宏偉目標的實現,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
[關鍵詞]淡水;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中圖分類號:TF0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4-0306-01
一、淡水資源基本情況
1.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卻只有2300m3,約為世界人均的1/4,美國的1/6,前蘇聯的1/8。我國 目前 有15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于嚴重缺水線,有7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遼寧、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于生存的起碼線.到下個世紀中葉,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將降至1575m3,淡水資源短缺的形勢將更加嚴峻。
2地區分布不均
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東多西少,與人口、耕地、礦產等資源分布極不匹配。長
3.雨熱同步,年內、年際分配不均
受季風氣候影響,我國降水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大部分地區年內連續4個月降水量占全年總量的70%左右(南方60%左右,北方為80%左右)總體來講,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雨熱同季,豐富的水利資源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及存在的主要 問題
1.淡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
(1)農業干旱缺水。(2)城市缺水。
2.江河湖泊水體污染呈惡化趨勢
目前全國工業、城市污水總排放量為416億m3,經過集中處理達標的只占23%,其余的大都未經處理或處理尚未達標就排入江河或用于農業灌溉。在全國水資源質量評價的約10萬km河長中,受污染的河長占46.5%,海河達62.3%。
3.氣候變化和水環境惡化
據氣象部門對我國近40年氣候變暖的趨勢 研究 表明,80年代平均氣溫比50年代高0.25℃,降水量減少30mm,北方地區最為明顯。
4.用水浪費嚴重
(1)農業用水的浪費。(2)工業用水浪費也十分嚴重。
5.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建設滯后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投入不足,水資源開發利用滯后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從1980~1993年13年中,我國人口增加2億多,經濟翻了兩番,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11.34%,而供水量年增長僅為1.27%,人均用水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水的生態環境建設和污水治理也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6.淡水資源缺乏統一管理,供水價格偏低
目前水資源分地區、分部門管理和淡水資源無償開發利用的狀況,不利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統一調度。水價格偏低不利于節水,也不利于各方面資金投入到淡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上來。據1997年統計,目前我國城市生活用水(原水)價格平均每0.1m3/元左右,工業用水(原水)價格平均每0.16m3/元左右,農業用水價格平均每0.03m3/元左右,工農業及城鎮用水都處于虧本運行狀況。而歐美一些國家供水價格一般相當人民幣8m3/元(包括污水處理費)左右,農業水價0.8m3元左右。
三、21世紀中葉淡水資源的供需分析
1.預測依據
(1)人口。根據《中國21世紀議程》,至2000年全國人口為13億;至2010年人口將增至14億;至2050年人口將達到16億左右。目前,我國人口城市化率為28.7%,2010年為40%,據有關專家分析,到2050年將達到56%左右,那時城鎮人口約為9億,農村人口約為7億。
(2)糧食。解決我國16億人口所需糧食必須立足自給,根據我國政府發布的糧食 問題 白皮書,按人均占有糧食400kg計算 ,2050年全國糧食產量需達到6.4億t。據有關專家 研究 分析,全國耕地面積將由目前的20.89億畝(人均1.7畝)下降到19億畝(人均1.2畝),其中灌溉面積將達到9億畝左右。
(3)國民經濟 。根據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國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21世紀中葉,我國經濟將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經有關部門預測,至2050年人均GDP將要達到6000美元左右(相當于目前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需水預測
(1)用水標準。目前,我國農業灌溉用水單方水的糧食產量平均為0.85kg;全國工業用水平均每萬元產值年用水為159m3,重復利用率為30%左右;城鎮生活用水每天人均177L,農村生活用水為76L。
(2)需水總量。按以上發展指標及用水標準,經有關專家測算,2050年需水總量8200億m3,比現在增加3000億m3。其中城市生活用水720億m3,比現在增加3倍,工業用水3200億m3,比現在增加3.5倍,農業用水4280億m3,比現在略有增加。
(3)供需分析。我國的水資源主要分布在南方,開發條件困難,輸水距離遠,為滿足我國21世紀中葉經濟社會發展對水的需求,必須在全面普及節約用水,對現有供水設施進行配套挖潛改造的基礎上,統籌考慮開發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再生利用、跨流域調水以及海水利用,進行水資源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實現水資源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基本平衡。
目前我國總供水量為5200億m3,要滿足上述需水要求,還需新增供水3000億m3左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①搞好現有水源工程的更新配套改造挖潛工作。
②有計劃的新建一批水源工程。
③開發替代水源,污水處理回用。
四、幾點建議
1.將合理利用水資源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21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增加,經濟發展,人均水資源量比現在減少1/4,水污染和水環境問題愈來愈突出,淡水資源供需矛盾將十分尖銳。解決我國21世紀16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關鍵在水資源。
2.堅持節流開源保護并舉,把節流放在首位的原則。
今后我國對淡水資源的需求會不斷增加。但由于 自然 及環境等因素,我國可供開發利用的淡水資源有限。水的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又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緊缺。
3.將淡水資源的節流開源保護作為近期國家建設的重點。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建的一大批水利工程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目前這批工程大部分進入老化期,效益衰減日趨嚴重,急需進行以節水為中心的更新改造和配套。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葉,將是我國全面實現現代化十分重要的50年,淡水資源的有效供給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制約因素。
結束語
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尤其是建立和完善以流域為單元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水價要實行“按成本計價、超計劃用水加價”的辦法。逐步提高目前城鄉供水價格。開征水資源費,實行淡水資源的有償開發利用,才能解決我國淡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
參考文獻
[1]關于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存在的問題與思考。任煥蓮,常玉萍,王建平,《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3年第11期。
[2]關于我國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的討論。馬平生,完顏華,楊先味,《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9年第4期。
[3]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王濤,《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