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林
(蚌埠市公安局,安徽 蚌埠 233000)
淺議公安轉移支付資金管理
———基于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下
金德林
(蚌埠市公安局,安徽 蚌埠 233000)
科學而明確的事權劃分,是公安工作改革和發展的前提;規范而便捷的經費劃轉,是提升公安警務保障工作能力的前提條件。在公安事權劃分明確后,如何落實公安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經費保障體制,真正做到誰事權、誰承擔的經費管理模式,需要進一步界定公安事權,確立社會成本和權責一致理念,進一步改革公安經費管理體制和保障體系。本文就公安轉移支付資金方面,淺談一下如何具體操作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公安經費保障。
事權責任;公安轉移支付;資金管理
公安轉移支付資金是各級黨委、政府將財政資金對公安機關的再分配和對經濟落后地區公安機關實行補助的重要舉措,有效地緩解了基層公安機關經費緊張的局面。
公安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于公安機關辦理案件、處置恐怖事件、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國內安全保衛、維護公共安全、社會穩定和購買公安裝備等需要。對于確保公安機關有效履行職責,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順利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明確了國防、外交、國家安全、關系全國統一市場規則和管理等作為中央事權;部分社會保障、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維護等作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逐步理順事權關系;區域性公共服務作為地方事權。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權劃分相應承擔和分擔支出責任,中央事權由中央承擔支出責任,地方事權由地方承擔支出責任,中央可通過安排轉移支付將部分事權支出責任委托地方承擔。對于跨區域且對其他地區影響較大的公共服務,中央通過轉移支付承擔一部分地方事權支出責任。
建立公安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制度,就是將公安事權在各級政府間進行明確劃分,用制度保證公安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促進公安事業的長遠發展。
現行的公安轉移支付資金模式實行的是縱向補助模式,由中央、省對市、縣轉移支付,有效地緩解了地方公安機關辦案經費和裝備經費不足的局面,但離公安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經費保障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1、重縣級、輕市級
自2009年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以來,中央和省對縣級公安機關的轉移支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裝備配備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提升。中央轉移支付資金主要投入到縣級公安機關,市級(含區)公安機關相對較少。以蚌埠為例,自2009年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以來,每年分配給市局(含區分局)的公安轉移支付資金約為2500萬元,其中辦案業務經費約1000萬元,人均約為0.43萬元;業務裝備經費約1500萬元,人均約為0.65萬元。而每年分配給懷遠、五河、固鎮三縣的公安轉移支付資金人均約為4萬元,分配額為市局4倍。市局分配的業務裝備經費除服裝、槍彈及省廳共建共享項目外,其余可支配經費不足400萬元。各種技術手段建設和大型裝備主要部署在市級,而市級承擔著全市特大案件偵破的任務,經費保障問題尤為突出。
2、重稽查、輕效益
公安部、省廳十分重視公安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先后出臺了《公安機關中央補助專項資金財務稽查辦法》(公裝財〔2013〕875號)、《安徽省公安機關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績效考評實施細則(暫行)》(皖公通〔2011〕68號)等文件,通過轉移支付資金管理系統數據錄入和數據巡查,力求轉移支付資金合法合規合理使用。在公安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時,沒有綜合考慮地域的特殊性、治安的復雜性、案件的多發性、人口的流動性等特點,導致有的地方資金用不完,而有的地方資金不夠用,沒有真正發揮公安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效益。
3、重事務、輕事權
由于公安事權和支出責任沒有清晰的界定,下級公安機關往往被動地接受上級公安機關安排的具體事務,而上級公安機關又不額外下撥經費,導致了下級公安機關既出警力又貼經費,影響了公安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有時別的地市來辦案,當地公安機關出人出力協助辦案,但此間產生的交通費、餐費等費用則由當地公安機關承擔,既不公平也不合理,違背了公安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原則。
4、重分類、輕合理
公安轉移支付辦案業務經費和業務裝備經費分開下達,兩者之間分配的金額不能互相使用,不利于發揮資金最大效益。例如,自政法經費保障機制落實以來,蚌埠市本級公安轉移支付辦案業務經費和業務裝備經費基本上按照4∶6的比例分開下達。常常出現一方面辦案業務經費因突發案件,緊缺嚴重,導致業務開展困難重重;另一方面為了應付上級公安機關績效考核或加快裝備資金支出進度,裝備經費經常采購一些并不急需的裝備,造成裝備閑置,資金浪費。
1、加大投入,專款專用
進一步加大公安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轉移支付資金更多向基層傾斜。根據中央、省、市、縣級承擔的事權,適當增加市級資金分配,或將區級公安機關比照縣級公安機關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標準進行撥付,提高區級公安機關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能力。公安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于辦案支出和購買業務裝備,使用時必須嚴格遵循專款專用的原則,按照資金的用途、方向和要求使用,不得擠占、截留、挪用,不得用于規定用途以外的其他支出。在使用管理過程中,必須突出重點,擇優支持,對大要案重點保障,確保辦案經費充足,對急需業務裝備要及時申報,采購到位。
2、綜合考慮、因素分配
中央和省級在分配公安轉移支付資金時,應對照地域、人口、案件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綜合分析,地域復雜、流動人口多、案件多發地及經濟發展水平較差的地區應提高公安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力度。市級、縣級公安機關在辦案業務經費分配時應堅持效率優先、向基層傾斜原則,按照偵破命案起數、移送起訴人數、抓獲逃犯人數、強制隔離人數等因素進行合理分配。業務裝備經費由市級、縣級進行統籌管理,從全局綜合考慮,合理采購業務裝備,避免重復購置,造成浪費,確保公安機關裝備配備優良,能辦案、辦好案。
3、劃分事權、明確責任
按照公安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經費保障體制原則,合理確定和劃分事權責任。公安部督辦、跨區域重特大案件、綜合性公安信息系統建設以及市縣級政法機關不可預見的突發案件應屬于中央事權,經費應由中央予以承擔。各地公安機關辦理案件的事權為本級公安機關,發生的經費支出由各地公安機關承擔。比如廣州市公安局到蚌埠市抓捕逃犯,蚌埠市公安局配合首先要無條件配合,但在配合結束后,蚌埠市公安局在此期間發生的相關費用,應由廣州市公安局給予承擔。反過來,蚌埠市公安局到別的地市辦案,需要對方公安機關協助時,費用承擔也同樣如此。同時,對信息網絡、指揮通信、技術偵查等項目,可以實行共建共享模式,由上級公安機關統一建設,經費按事權支出比例分擔,達到經費節約、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等目的。
4、網上劃轉、統一支付

圖1
在明確經費由誰承擔的情況下,公安部應建立全國公安轉移資金網上支付系統,參照網上銀行支付模式進行經費劃轉。比如,廣州市公安局來蚌埠市辦案,蚌埠市公安局配合并發生辦案費2000元。首先蚌埠市公安局在全國公安轉移資金網上支付系統填報:收款單位為蚌埠市公安局,付款單位為廣州市公安局,金額為2000元,事由為辦理×××案件。然后廣州市公安局在全國公安轉移資金網上支付系統進行點擊確認。通過全國公安轉移資金網上支付系統進行實時結算,公安部在分配中央轉移支付資金時將扣減廣東省公安轉移支付資金,增加到安徽省公安轉移支付資金。廣東省公安廳在分配轉移支付資金時扣減廣州市公安局資金額。安徽省公安廳在分配轉移支付資金時增加蚌埠市公安局資金額。中央事權的案件需要各省辦理的,也要通過全國公安轉移資金網上支付系統進行經費劃轉。這樣能貫徹落實公安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經費保障原則,提高公安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效益。
5、取消分類、加強管理
由于各縣市、各單位實際情況差異明顯,建議上級取消公安轉移支付辦案業務經費和業務裝備經費分類分配。年底前,下級公安機關將第二年的公安轉移支付資金預算安排數層層申報至公安部和財政部,由其審批后,將辦案業務及裝備采購經費按預算審批數,于次年年初一下達至該公安機關,再由各公安機關根據預算安排、辦公辦案實際需要及裝備配備標準確定采購項目計劃,統籌規劃,合理分配使用,最大限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努力推動公安工作整體發展。
6、強化稽查、落實責任
各級公安機關警務保障部門要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和規范公安轉移支付資金的財務監督,負責組織、指導、實施對本級及下級公安機關的公安轉移支付資金交叉稽查,對公安轉移支付資金進行績效評價,每年不少于一次,并定期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工作情況。對稽查出的問題要及時通報,提出整改意見和限期整改。對涉嫌違法違紀的,要移送相關部門處理。對弄虛作假、限期仍未整改達標的,提出扣減下一年度公安轉移支付資金撥款額度的意見。對于嚴格按照預算安排支出、績效評價好的單位,提出在下一年度可以適當增加其公安轉移支付資金額度的建議。
公安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經費保障體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而要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將公安工作中央事權和地方事權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予以具體界定和劃分。對涉及中央事權與地方事權,上下級公安機關、地方與地方公安機關之間的職責權限和經費劃轉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公安轉移支付資金的下撥、劃轉及承擔要與確定的事權相適應,做到財權與事權相匹配,進一步理順
公安機關縱向、橫向之間的關系,真正落實和執行
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公安經費保障體制。
[1] 樓繼偉:適度加強中央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EB/OL].中國網,www.china.com.cn,2013.
[2] 余霞:談如何管理和使用好公安轉移支付資金[J].現代經濟信息,2012(7).
[3] 王玉寶:關于公安轉移支付資金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技財富,2011(4).
(責任編輯:李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