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 貴州遵義 563000
撫觸聯合沐浴護理對新生兒感染的預防效果分析
王艷
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 貴州遵義 563000
目的:研究撫觸結合沐浴護理用于新生兒疾病防控的具體效果。方法:從我院產科病例庫調取2015年1月-2016年110月收錄的60例新生兒資料,進行分組討論,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采用“撫觸+沐浴”護理方式;持續觀察30d,對比2組新生兒感染的發生率,具體癥狀情況。結果:新生兒感染癥狀復雜多樣,以煩躁不安、嗜睡;面色發黃、發暗;吸吮力減弱、惡心、嘔吐;發熱、低燒等為主。本次對照組7例感染,3例精神異常、2例面色異常、1例吸吮異常、1例體溫異常,感染率23.3%;對照組僅有1例面色異常,有惡心、嘔吐等腸道異常癥狀。綜合統計,觀察組新生兒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新生兒出生之后免疫能力較弱,為增強免疫力可提前進行聯合護理,降低產后感染的發生率。
新生兒;撫觸;沐浴;感染
新生兒是出生28d內的新嬰兒,由于生理系統機能尚未發育全面,新生兒出生之后面臨著諸多病癥隱患。現代醫學認為,新生兒感染防治必需采用聯合護理方法,采取“撫觸+沐浴”聯合護理方式,顯著提高了新生兒感染防控效率。本次結合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間,收錄的60例新生兒患者資料,對其臨床預防及控制效果進行分組討論,具體如下:
1.1 臨床資料
從我院產科病例庫調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錄的60例新生兒資料,年齡范圍 1-28d,平均年齡 8±2.5d,其中,男40例,平均年齡10±3.2d,女20例,平均年齡7±1.5d。自然分娩32例,剖宮產28例,胎齡36~41周,平均(38±2.5)周。初步觀察,患兒主要癥狀表現:①全身癥狀:精神狀態、吸吮能力、面色表情、體溫變化等,均處于異常狀態;②局部癥狀:臍部、皮膚、耳、指等位置,出現明顯的異常病變。由于新生兒感染的特殊性,多數患兒癥狀為2種或2種以上。
1.2 方法
1.2.1 分組觀察:本次60例進行分組討論,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采用“撫觸+沐浴”護理方式;持續觀察30d,對比2組新生兒感染的發生率,具體癥狀情況。由于本次2組新生兒,胎齡、性別、分娩方式、癥狀表現等無顯著差異(P>0.05),臨床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1.2.2 指標統計:本次詳細記錄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第1d、第28d階段,體重、身長、頭圍、24h攝奶量以及睡眠時間等相關指標,對感染處理效果進行綜合分析。
新生兒感染癥狀復雜多樣,以煩躁不安、嗜睡;面色發黃、發暗;吸吮力減弱、惡心、嘔吐;發熱、低燒等為主。本次對照組7例感染,3例精神異常、2例面色異常、1例吸吮異常、1例體溫異常,感染率23.3%;對照組僅有1例面色異常,有惡心、嘔吐等腸道異常癥狀。綜合統計,觀察組新生兒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此外,對比2組患兒出生28d后的身體指標,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如表1,充分說明了撫觸聯合沐浴護理對新生兒感染預防及后期成長的作用。

表1:兩組新生兒產后28d指標統計
3.1 新生兒感染
新生兒感染是造成新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病毒引起的宮內感染不僅引起新生兒期的感染,還可引起畸形及嚴重的遠期影響。主要癥狀:(1)全身癥狀:常無特異性表現,常與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疾病混淆。大致表現為:① 精神狀態:可有短暫的煩躁不安,以后轉為反應弱、嗜睡、哭聲無力甚至昏迷;② 面色:發暗、發黃、嚴重時發青、白或紫;③ 吸吮:吸吮力減弱,有惡心、嘔吐及腹瀉;④體溫:少數可發熱,但大多數體溫正常或降低,24小時內體溫波動不超過1℃。(2)局部癥狀:仔細檢查可發現局部病灶,常見為臍部、皮膚、耳、指(趾)甲溝、眼、口腔、或產傷部位。
3.2 撫觸聯合沐浴護理
3.2.1 嬰兒沐浴
早期觀念中,認為產后沐浴可以降低感染的發生率,這在臨床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認可。沐浴是一種很好的皮膚護理方法,也是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每天給寶寶洗澡,不僅能清潔皮膚,促進他的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還可以通過水的壓力、溫度等來鍛煉身體,促使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并增進母子間的感情。手法一定要輕柔、迅速、初生嬰兒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2~3分鐘左右,時間過長使寶寶容易疲勞,另容易著涼。14天以內,寶寶臍帶潮濕,不宜將寶寶直接放入浴盆中浸泡,而是用溫毛巾擦洗腋部及腹股溝處,注意不要將臍部弄濕,以免被臟水污染,不過弄濕也沒關系,用酒精擦拭即可。本次詳細記錄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第1d、第28d階段,體重、身長、頭圍、24h攝奶量以及睡眠時間等相關指標,對感染處理效果進行綜合分析,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充分說明了新生兒感染護理的臨床作用。
3.2.2 嬰兒撫觸
近年來,新生兒感染發生率持續上升,直接造成新生兒死亡率持續上升,不利于患兒未來健康成長。病理學認為,新生兒感染與病毒傳播有關,包括宮內感染、出生后感染等多種情況,臨床必需重視感染癥狀預防及處理工作。新生兒感染癥狀復雜多樣,以煩躁不安、嗜睡;面色發黃、發暗;吸吮力減弱、惡心、嘔吐;發熱、低燒等為主。本次對照組7例感染,3例精神異常、2例面色異常、1例吸吮異常、1例體溫異常,感染率23.3%;對照組僅有1例面色異常,有惡心、嘔吐等腸道異常癥狀。嬰兒撫觸是在科學的指導下,有技巧地對嬰兒全身進行愛撫和觸摸。充滿了母子間情感交流的親子互動過程。通過母愛的手讓大量良好的、適度的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傳達到孩子的大腦、起到促進腦發育,進而提高智力水平的作用。確保撫觸時不受打擾,可伴放一些柔和的音樂幫助彼此放松。以每日2-3次,每次5-10分鐘為宜。要根據嬰兒的需要,一旦感覺嬰兒滿足了即應停止。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撫觸,當嬰兒覺得疲勞、饑餓、吃完奶半小時內或煩躁時都不適宜撫觸。撫觸最好在嬰兒沐浴后或給他穿衣服時進行,撫觸時房間需保持溫暖。室溫26~28℃。
新生兒感染是多種因素引起的產后癥狀,對新生兒后期健康成長造成了諸多隱患。為了提高新生兒健康水平,要采取聯合護理方案進行預防控制。本次研究了撫觸結合沐浴護理用于新生兒疾病防控的方式,對比兩種不同護理方法的具體效果,進一步提高新生兒感染控制效果。本次60例研究說明,新生兒出生之后免疫能力較弱,為增強免疫力可提前進行聯合護理,降低產后感染的發生率。
[1]許海英.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應用于初產婦效果分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4)
[2]張雙娥,張愛萍.新生兒游泳結合撫觸在產科的臨床應用分析[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3(06)
[3]張玉梅,葉秀紅,黎迪珊.蘇木沐浴及撫觸對新生兒黃疸的早期干預效果[J].現代醫院.2013(07)
[4]劉新華.游泳配合撫觸對新生兒早期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3(04)
[5]魏樺.傍晚沐浴結合撫觸護理在建立新生兒良好睡眠模式的應用[J].青海醫藥雜志.2012(12)
R473.72
A
1672-5018(2016)10-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