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菊
海南省陵水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572400
62例產后出血的預防和護理體會
王曉菊
海南省陵水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572400
目的:探究產后出血產婦的預防措施和護理處置經驗。方法:擇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間在我院實施住院分娩且發生產后出血產婦6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全面總結分析發生產后出血的相關臨床指征,以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結果: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婦產科共計收治接受陰道分娩產婦5340例(包含接受剖宮產手術分娩產婦960例),其中有62例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其中有54例產婦在產后2h之內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有8例產婦在產后2-24h之內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引致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的原因,包含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影響因素、產道軟組織損傷,以及機體凝血功能障礙。結論:導致陰道分娩-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的生理性病理因素本身具備鮮明的多樣性,針對圍產期產婦實施針對性的預防管理指導,針對出現產后出血結果的患者展開科學有效的治療護理處置,對于有效提升我國產婦的生存質量,優化我國產科臨床醫學事業的綜合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產后出血;預防;護理經驗;臨床價值
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婦產科共計收治接受陰道分娩產婦5340例(其中包含接受剖宮產分娩產婦960例),本文以實際發生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的62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針對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的相關特征展開了系統全面分析。現報告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共收住院分娩產婦5340例(剖宮產960例)。其中發生產后出血62例,剖宮產出血36例,順產26例,年齡18-43歲,平均年齡為(24.6±2.8)歲,其中初產婦24例,經產婦38例。全部62例產婦的平均出血量為(625.21± 75.25)ml。
1.2 臨床診斷標準
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的診斷標準: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分娩出后24小時內陰道流血量超過500ml,且患者在發病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相關癥狀。
1.3 臨床研究分析方法
全面總結分析發生產后出血的相關臨床指征,以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
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婦產科共計收治接受陰道分娩產婦5340例(包含接受剖宮產手術分娩產婦960例),其中有62例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其中有 54例產婦在產后 2h之內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有8例產婦在產后2-24h之內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引致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的原因,包含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影響因素、產道軟組織損傷,以及機體凝血功能障礙。詳情參見表1和表2:

表1 62例產后出血產婦的出血時間分布(n,%)

表2 62例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引致原因分布(n,%)
臨床研究經驗表明,產婦子宮器官發生的收縮乏力生理現象,是臨床中導致圍產期產婦發生產后性出血臨床事件的首要原因[1]。從生理影響機制角度展開分析,誘使產婦在臨床產程進展過程中發生宮縮乏力生理現象的主要原因,涉及了臨產時點過度疲勞、產程持續時間延長、出現滯產現象,存在分娩生理負擔、未能充分關注產前建筑檢查工作的重要意義等臨床因素[2]。從發生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產婦的群體特征角度展開對比分析,初產婦群體中的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經產婦群體,且初產婦群體中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的表現嚴重程度也顯著低于經產婦群體[3]。從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的臨床時點角度分析,絕大多數產婦都是在分娩生理過程結束之后2h之內發生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的。針對發生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的圍產期產婦,及時開展密切觀察和臨床護理工作,及時準確地分析產婦的出血時間和誘發因素。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待產婦應用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對于有效降低待產婦的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發生率,優化產科臨床醫學事業的技術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產后出血的主要預防措施是:(1)懷孕過程中定期接受產檢,積極治療慢性疾病。(2)圍產期做好飲食和睡眠控制,定期解小便等。(3)在胎盤組織娩出過程中。要積極配合接生人員及時將胎盤組織娩出。(4)積極配合產科醫生做好會陰側切或裂傷的縫合處置。(5)產后在分娩室靜置觀察2小時,并及時處置可能出現的臨床問題。
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婦產科共計收治接受陰道分娩產婦5340例(其中包含接受剖宮產分娩產婦960例),本文以實際發生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的62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針對產后出血臨床事件的相關特征展開了系統全面分析。在全部62例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臨床事件,其中有54例(87.10%)產婦在產后2h之內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有8例(12.90%)產婦在產后2-24h之內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引致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的原因,包含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影響因素、產道軟組織損傷,以及機體凝血功能障礙。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導致陰道分娩-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的生理性病理因素本身具備鮮明的多樣性,針對圍產期產婦實施針對性的預防管理指導,針對出現產后出血結果的患者展開科學有效的治療護理處置,對于有效提升我國產婦的生存質量,促進我國婦產科臨床醫學事業的良好穩定條件具備重要意義。
導致陰道分娩-產婦發生產后出血臨床結果的生理性病理因素本身具備鮮明的多樣性,針對圍產期產婦實施針對性的預防管理指導,針對出現產后出血結果的患者展開科學有效的治療護理處置,對于有效提升我國產婦的生存質量,優化我國產科臨床醫學事業的綜合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陳尚軒.探討產后出血的有效預防與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01):51-52.
[2]史華艷.12例產后出血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4):703-704.
[3]陳秀甜,陳冬梅,唐邵青,等.產房助產士對產后出血的預防和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1):265-266.
R473.71
A
1672-5018(2016)10-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