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娟郭麗艷
1 寧夏靈武市人民醫院內科 750004;2吳忠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婦保中心輸液室 751100
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夏紅娟1郭麗艷2
1 寧夏靈武市人民醫院內科 750004;2吳忠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婦保中心輸液室 751100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研究對象源自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間抽取的2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依據不同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運用優質護理模式,分析不同護理后的患者情況差異。結果:在患者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分上,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8%,對照組為83%,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
優質護理模式;心血管內科;護理效果
心血管經通常存在發病急促,病情進展較為快速,因此除了規范的治療,合理的護理工作對患者治療恢復效果與患者治療體驗有較大的影響。優質護理模式的核心主要圍繞患者需求為中心,提升患者在生理與心理上的治療體驗,保證治療效果,比傳統圍繞疾病恢復為中心上升到了更好的護理服務水平。本文通過研究對象源自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間抽取的2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分析運用優質護理模式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源自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間抽取的2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依據不同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范圍為31歲至75歲,平均年齡為(51.5±3.4)歲;疾病類型中,冠心病為47例,腦出血者41例,心力衰竭者13例;觀察組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齡范圍為33歲至77歲,平均年齡為(54.2±5.1)歲;疾病類型中,冠心病為45例,腦出血者44例,心力衰竭者11例;所有患者均同意護理研究工作的進行,簽署對應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與性別情況上不具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運用優質護理模式,內容包括心理護理、環境管理、飲食管理等各方面內容,在滿足疾病康復的基礎上達到患者生理與心理更舒適的治療體驗,具體內容如討論內容所示。
1.3 評估觀察
分析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通過焦慮與抑郁自評量表進行,分數越高情況越嚴重。同時觀察護理滿意度情況,采用百分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分為很滿意、滿意與不滿意,評分標準為90分以上、80分至89分、80分以內,滿意率為80分以上患者比例總和。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患者護理后的效果數據,采用spss17.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抑郁情況
如表1所示,在患者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分上,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抑郁對比(±s,分)

表1: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抑郁對比(±s,分)
注:兩組對比,p<0.05
分組 焦慮 抑郁觀察組(n=100) 24.21±5.03 23.08±3.79對照組(n=100) 35.76±6.45 36.91±4.52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見表2,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8%,對照組為83%,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優質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3.1 心理護理
心血管患者由于病情發展急促與進程快速,患者在心理上難以有效接受,會存在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甚至由于對疾病治療與認識的缺乏會導致情緒的嚴重化,進而影響護理工作正常開展[1]。要做好必要的疾病治療宣教,讓患者在治療現相關情況有更高程度的認識,從而提升配合度。同時要針對患者多方面情況差異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平穩情緒,能夠理想對待治療護理工作的開展,提升治療依從性。同時要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避免家屬自身壓力與不良情緒傳導給患者,讓家屬提供患者一個較為良好的疾病恢復環境,輔助護理人員做好患者的生活照料工作[2]。
3.2 環境護理
要提供環境較為舒適的治療環境,每天定時清潔消毒房間。每天2次保持半小時以上的通風換氣,確保空氣新鮮流通。溫度控制在22℃至24℃范圍,濕度控制在50%至60%[3],保持生理上的舒適度,進而提升患者心理狀態。確保病房環境安靜狀態,減少儀器與人員的聲像,確保患者有良好的休息環境。
3.3 飲食護理
在飲食護理上需要依據患者個人情況做針對性處理,做好飲食禁忌與適宜飲食類別、制作方法等說明,提供對應的文字內容,讓患者與家屬能夠清晰的了解飲食內容。飲食上需要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狀態,多攝取豐富維生素與蛋白質,保證營養,同時叮囑患者戒除煙酒,避免冰冷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多攝取新鮮蔬果,適當的可以通過繞臍順時針的腹部按摩,有助于胃腸蠕動,避免便秘。
3.4 其他護理
要依據病情提供必要的運動方案,如果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安全,可以多參與戶外有氧活動鍛煉,慢跑、健康體操、散步等,有效的提升患者機體免疫能力與疾病抵抗力,確保治療效果的發揮。如果患者長期臥床,需要定時翻身叩背,做受壓部位組織的按摩來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防止壓瘡的效果。
總而言之,優質護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供患者更舒適有效的護理服務,輔助治療效果的發揮,有助于護患和諧關系的構建,有效的滿足日益增長的患者護理服務需求。
[1]權開花.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4,(9):264-264,265.
[2]趙連玲,王艷紅.分析優質護理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7):251-252.
[3]蘇巖.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92):262-262,266.
R473.5
A
1672-5018(2016)10-175-01
夏紅娟(1982—),女,漢族,本科,主管護師,寧夏銀川人,工作單位:寧夏靈武市人民醫院內科,主要從事內科護理。郭麗艷(1982-),女,回族,主管護師,寧夏吳忠市人,工作單位:吳忠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婦保中心輸液室,主要從事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