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榴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湖南,長沙 410013
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危險因素探討及護理對策
石 榴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湖南,長沙 410013
目的:對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危險因素探討及護理對策進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對象是我院 2014年 3月~2016年5月收治的74例腦外傷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氣管切開。以動態隨機化分為原則,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一組37例。對照組患者使用一般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其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對所有患者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對比2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情況。結果:結果得知,在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危險因素中,吸煙史概率最高,達到了20.27%,應用激素最低;護理前,對比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達到了(82.46±6.35)分,對比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結論:針對性護理應用于腦外傷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患者護理中,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
腦外傷;氣管切開;肺部感染危險因素;護理對策
在臨床上,行氣管切開是較為常見的一項搶救措施,能有效達到緩解呼吸功能失常、喉源性呼吸困難等目的[1],但氣管切開會對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功能造成破壞,使氣道直接接觸外界,增加肺部感染的概率[2]。本次主要是針對我院74例腦外傷患者,分析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后實施不同護理,見下。
1.1 基線資料
將我院收治的腦外傷患者74例(2014年3月~2016年5月)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氣管切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動態隨機化分法,分為37例一組,本次研究符合倫理學依據。
研究組中,37例患者男性與女性比例為,26:11,年齡最大為75歲,最小為48歲,平均年齡(61.76±3.02)歲。
對照組中,37例患者男性與女性比例為25:12,年齡最大為76歲,最小為49歲,平均年齡(62.03±3.15)歲。
研究組與對照組腦外傷患者在基線資料的比較上,不存在明顯差異,P值大于0.05,兩者試驗指標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一般方法
一組患者采用一般護理(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并遵醫囑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
研究組患者在一般護理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包括:加強基礎護理、規范護理操作、合理濕化護理、胃管留置時加強營養攝入等。
1.3 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并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
采用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估,以一百分為總分,評估內容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等方面,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優。
1.4 統計學處理
對患者肺部感染危險因素采用(%)表示;對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將所有腦外傷患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 SPSS20.0軟件處理,如果兩組數據之間的P值小于0.05,則表示這兩組數據之間對比存在顯著差異。
2.1 分析所有患者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危險因素情況
研究可知,所有患者中,吸煙史概率達到了20.27%,最高;其次是置留胃管、糖尿病史、應用抗菌素、機械通氣、合并傷、應用激素等。
具體如表1所示:

表1:對比所有患者肺部感染危險因素(n,%)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在生活質量方面,2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較小,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82.46±6.35)分,與對照組對比,明顯更高,P<0.05。
具體如表2所示:
表2: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2: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s,分)
?
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較多,護理人員應及時的了解感染因素,并給予患者規范的護理操作,患者氣管切開后病情較危重[3],所以,應加強護理人員責任心,提高護理水平,針對性給予患者氣道護理,將分泌物完全清除,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內容具體如下。
(1)加強基礎護理:護理人員應遵醫囑對患者血壓、血糖進行監測,及時給予健康教育,合理給予患者藥物[4],保證病房空氣流通,定期進行消毒,控制人員流動,控制室內溫濕度,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預防患者嘔吐引發窒息。
(2)規范護理操作:患者進行吸痰前,護理人員應對雙手進行消毒,吸痰時注意動作輕柔,保證無菌操作,首先完全吸盡淺部位置痰液[5],若痰液位置較深應進行高濃度氧氣吸入,待血氧飽和度回升后進行吸引,吸痰時應避免損傷氣管黏膜組織,對于長期臥床患者應定期進行翻身拍背,避免交叉感染。
(3)合理濕化護理:氣管切開后,患者氣管內原有的濕潤環境遭到破壞,干燥的環境容易損害氣管內皮,并加重刺激,減弱呼吸道防御機制,增大病菌侵入的機率,導致肺部感染[6];對于痰液黏稠患者,在進行吸痰前后,可使用2~3ml無菌生理鹽水對氣道進行沖洗。護理人員應根據痰液稀稠的程度,對濕化液的用量進行調節,控制微量泵滴速在10至20ml/h之間。
(4)胃管留置時加強營養攝入: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對患者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插入胃管后給予鼻飼飲食,幫助患者提高抵抗能力,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概率;對患者進行鼻飼時,應保證胃管通暢,將患者頭部抬高30度至45度,持續1小時左右[7];給予患者胃腸營養泵,設置營養液流速為每小時60至80ml,預防鼻飼時發生誤吸,保證患者口腔清潔。
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感染因素中,最高為吸煙史概率,達到了 20.27%;其次是置留胃管、糖尿病史、應用抗菌素、機械通氣、合并傷、應用激素;在護理效果方面,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區別,P>0.05;護理后,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82.46±6.35)分,與對照組(70.51±5.33)分對比更高,P<0.05。
綜上所述,在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患者護理中,應用針對性護理,對生活質量有改善作用。
[1]呂利英.顱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體會[J].河北中醫,2011,33(8):1245-1247.
[2]郭春燕,李東峰.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危險因素探討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9):2099-2101.
[3]王蜀博.顱腦外傷術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22):64-65.
[4]劉曉嫻,朱偉雄.顱腦外傷患者并發醫院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 1407-1408,1621.
[5]楊欣剛,安海龍,馬修堯等.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特點與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323-325.
[6]張慧琴,徐春婷.ICU腦外傷昏迷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7):23-24.
[7]羅效萍.腦外傷術后患者誤吸致肺部感染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8):102-102,103.
R473.6
A
1672-5018(2016)10-166-02
石榴(1986-),女,湖南人,漢族,大學本科,初級護師,主要從事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