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華
貴州省第三人民醫院 貴州貴陽 550008
臨床護理路徑在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韓艷華
貴州省第三人民醫院 貴州貴陽 550008
目的:就臨床護理路徑在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總結其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42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2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模式,針對兩組患者ICU住院時間、并發癥例數、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經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對于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采用臨床路徑護理具有積極影響,其可獲得較好的護理效果,對于縮短患者ICU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等均十分有利,因此其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臨床護理;ICU重癥;顱腦損傷;護理
重癥顱腦損傷是當前臨床較為常見的危重癥之一,其是指由暴力直接或者是間接作用于患者頭部造成顱腦損傷。[1]該病的典型特征為發病急、病情較為嚴重、病情發展快速、致殘率較高、死亡率較高,嚴重威脅了患者的人生安全。因為該病病情危重,需要將患者集中于ICU進行治療。以往臨床對于ICU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一般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進行護理,但是護理效果不佳。近些年來,長期的臨床實踐研究證明,對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優化治療效果。為了對重癥顱腦算上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實際效果進行研究,現選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42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這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詳細報告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42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2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齡15~59歲,平均年齡(46.7±6.3)歲,腦干損傷7例、硬膜下血腫5例、硬膜外血腫8例、腦挫裂傷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齡18~61歲,平均年齡(45.8±5.6)歲,腦干損傷5例、硬膜下血腫7例、硬膜外血腫7例、腦挫裂傷2例。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在第一時間接收手術治療,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顱腦損傷類型差異較小(P>0.05),不具有統計學價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實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輔助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并注意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出現壓瘡或者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與此同時,需加強患者的用藥指導和飲食護理。[2]
觀察組患者采用臨床路徑護理,詳細護理方法如下。第一,在患者入院1d,采用GCS昏迷量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評估,然后依據患者的身體健康情況和病情評估結果制定護理方案,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并且嚴格遵循臨床護理路徑表開展護理工作。[3]第二,在患者入院 2~3d,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反復監測,具體監測指標包括血壓、心率、呼吸頻率、血樣飽和度以及體溫等,當發現患者生命體征數據異常時,需立即通知其主治醫生進行治療,護理人員需協助醫生進行處理,對于體溫較高患者(>38℃),需立即進行物理降溫,如冷敷或者是佩戴冰帽等。第三,在患者入院4~5d,需陸續開展以下護理內容:(1)口腔護理,每天都需要使用碳酸氫鈉溶液對患者進行口腔清理,防止發生口腔潰瘍或者是口腔炎;(2)眼部護理,對于無法閉眼的患者,需要按照醫囑內容定期在患者的眼瞼位置涂抹紅霉素軟膏,避免患者因為角膜過干而潰瘍;[4](3)壓瘡預防護理,定期輔助患者進行翻身,并對其長期受壓位置進行反復按摩,并且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在頭部、背部等容易發生壓瘡的位置墊氣墊或者是水墊。[5]第四,在患者入院 6~7d,告知患者家屬注意事項,指導家屬和患者進行適當的活動,促進腸胃吸收和血液循環,并囑咐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并保證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充足。第五,在患者出院之前,需要指導其用藥,告知飲食活動等注意事項以及復診時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住院費用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我院采用調查問卷形式對兩組患者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問卷總分為100分,81~100分為患者對于護理服務十分滿意,60~8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基本滿意,得分低于60分則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不滿意。總滿意率=(十分滿意+基本滿意)/(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6]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 SPSS17.0軟件進2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住院費用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較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住院費用以及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
重癥顱腦損傷病情較為危重,病情發展較快,病死率高,如若不能在短時間進行有效治療則會直接導致患者死亡。一般情況下,會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將其安排在ICU病房進行治療,但是住院期間因為顱腦受損嚴重可能會引發各類并發癥,同樣會造成患者死亡。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系統的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提高護理質量。臨床路徑護理使得護理工作更加流程化、規范化,避免了重復勞作,提高了護理的有效率,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資源,有利于縮短患者搶救時間,數據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住院平均時間為(10.78± 2.39)d,對照患者的住院平均時間為(18.82±4.59)d,觀察組患者住院平均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21例中3例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4.3%,對照組患者21例中1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生發生率為57.1%,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平均費用為(4.26±1.47)萬元,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平均費用為(6.81±2.68)萬元,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平均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5.7%,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57.1%,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價值。由此可見,對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采用臨床路徑護理具有積極影響,其可獲得較好的護理效果,對于縮短患者ICU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等均十分有利,因此其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楊春艷.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急救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2):135-137.
[2]馬悅,漆波.臨床護理路徑在ICU大面積腦梗死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4):145-146.
[3]邢潔,李亞潔.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肌梗死重癥監護期的應用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4):190-191.
[4]段緩,賈楊陽,汪偉.臨床護理路徑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34(9):4-5.
[5]楊莉莉,李榮,劉英,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臟瓣膜置換圍術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4):44-48.
[6]吳懿,周意,魏紅蕾.臨床護理路徑在二尖瓣置換術圍術期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3,27(25):2743-2744.
R473.6
A
1672-5018(2016)1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