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建朝
解放軍第一六九醫院特診科 湖南 衡陽 421002
B超檢查對剖宮產術后分娩方式選擇的指導作用分析
龔建朝
解放軍第一六九醫院特診科 湖南 衡陽 421002
目的:分析研究B超檢查對剖宮產術后分娩方式選擇的指導作用。方法: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剖宮產的孕產婦一共有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在直視之下觀察妊娠晚期子宮下段厚度,觀察組在B超觀察妊娠晚期子宮下段厚度組,對兩者之間的差異給予對比。結果:直視之下觀察和采取B超觀察妊娠晚期子宮下段厚度,其之前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子宮下段厚度≥2mm的孕產婦可以進行陰道試產。結論:對子宮下段厚度采取B超檢查的優勢在于沒有創傷以及結果準確,與剖宮產的時候直視下觀察子宮下段厚度沒有顯著差異,對剖宮產手術以后妊娠婦女選擇分娩方式提供重要依據,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B超檢查;剖宮產術后;分娩方式;指導作用
現如今,剖宮產率在國內每年呈現遞增趨勢。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1%-2%上升到九十年代大多數醫院的40%左右,個別醫院甚至在70%以上,然而導致瘢痕子宮妊娠的發生率也逐漸上升,瘢痕子宮破裂特別是妊娠晚期的隱性子宮破裂仍是威脅母嬰生命安全最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其死亡率相對比較高,所以,要采取相對應的處理措施,使死亡率降至到最低[1]。本文筆者選取在我院接收的剖宮產的孕產婦一共有96例,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剖宮產的孕產婦一共有96例,年齡在21-42歲,平均為35.6±5.4歲。孕周在34-41周,平均為37.2±2.3周。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8例。觀察組剖宮產以后1年以下一共有14例,1-2年一共有18例,3年以上一共有16例;對照組剖宮產以后1年以下一共有18例,1-2年一共有18例,3年以上一共有12例。兩組孕產婦的相關資料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臨床方法
B超檢查之前叮囑患者將膀胱適度充盈,采取平臥體位,在恥骨聯合上方給予不同角度進行檢測,子宮前壁下段厚度準確測量一共三次,取其平均值。剖宮產的時候在直視之下進行觀察:在臨床手術當中直視之下密切觀察子宮下段瘢痕和子宮口,對子宮頸厚度給予測定。
1.3 評價標準
Ⅰ類瘢痕:子宮前壁下段厚度≥3mm,子宮下段壁當中的回聲均勻以及連續;Ⅱ類瘢痕:子宮前壁下段厚度在 3mm以下,回聲層次沒有連續性結構,連續掃描能夠看見局部肌肉層缺失,加壓的時候羊膜囊沒有膨出;Ⅲ類瘢痕:子宮前壁下段厚度在3mm以下,局部羊膜囊膨出[2]。
1.4 臨床統計學處理
2.1 兩組孕產婦的子宮下段厚度情況對比
兩組孕產婦的1年以下、1年-2年以及3年以下的子宮下段厚度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的子宮下段厚度情況對比(±s,mm)

表1 兩組孕產婦的子宮下段厚度情況對比(±s,mm)
組別 n 1年以下 1-2年 3年以下觀察組 48 2.79±0.21 3.91±0.57 4.28±0.12對照組 48 2.68±0.36 3.76±0.32 4.17±0.51 t 1.365 1.257 1.003 p >0.05 >0.05 >0.05
2.2 患者經陰道試產成功率
本文 96例患者當中剖宮產以后經≥3年陰道試產成功率最高,占總體的75.3%;然而≤1年妊娠患者因為子宮下段沒有完全愈合,其試產成功率最低,占總體的30.4%。
目前,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日益提高,其中剖宮產也逐漸增多,已經成為解決難產以及部分合并癥等,挽救母嬰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剖宮產是有效解決母嬰危險狀態以及難產的主要措施之一,子宮破裂則是婦產科最為嚴重的并發癥,同時在剖宮產當中比較常規。根據相關實踐研究表明[3],B超作為臨床當中一種常見的檢測方法,沒有創傷以及測量準確等相關優勢,在對子宮下段厚度給予密切監測以及剖宮產手術以后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當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具有創傷較小、操作簡單、方便以及精準等相關優勢。
根據相關實踐研究表明[4],通過B超對妊娠晚期的子宮前壁下段厚度進行檢測,進而評價剖宮產手術以后再一次經VBAC(陰道分娩)期間子宮破裂的可能性。還有相關實踐研究表明,子宮下段厚度與子宮破裂的發生呈現線性正相關,同時建議子宮下段厚度在1.5mm以下可以作為再一次經陰道分娩的臨界值。子宮下段以3.0mm作為臨界值,對減少靜止性子宮破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試驗結果顯示,直視之下觀察和采取B超觀察妊娠晚期子宮下段厚度,其之前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文96例患者當中剖宮產以后經≥3年陰道試產成功率最高,占總體的75.3%;然而≤1年妊娠患者因為子宮下段沒有完全愈合,其試產成功率最低,占總體的30.4%,與上述相關報道相一致[5]。
綜上所述,對子宮下段厚度采取B超檢查的優勢在于沒有創傷以及結果準確,與剖宮產的時候直視下觀察子宮下段厚度沒有顯著差異,對剖宮產手術以后妊娠婦女選擇分娩方式提供重要依據。
[1]鄧玉娟,張艷梅,陳磊,劉亞萍.剖宮產術后年限與子宮下段厚度關系對分娩方式選擇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2, 18(1):26-28.
[2]Berube L,Arial M,Gagnon G,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wer uterine segment thicknessnear termin women with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J].J Obstet Gynaecol Can,2011,33(6):581-587.
[3]張艷梅,鄧玉娟,陳磊.剖宮產術后年限與子宮下段厚度對分娩方式選擇及護理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2, 18(10):1528-1529.
[4]Barra Dde A,Martins Wde P,Gallarretta FM,et a1.Lower uterine segment thickness measurement in pregnant women with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intra- and 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 analysis using bi-and tri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J].Rev Bras Ginecol Obstet,2012,30(3):142-148.
[5]鄧立強,蔣幼華.超聲對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診斷價值[J].四川醫學,2011,32(1):121-123.
[6]琳琳,王雅莉,張國梅,等.B超檢測子宮下段厚度對剖宮產術后患者再妊娠陰道分娩的意義[J].醫藥論壇雜志, 2011,5(2):111-112.
R719.8
A
1672-5018(2016)09-2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