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鏡醫學部 四川 瀘州 646000
臨床護理路徑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病人的應用
郭艷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鏡醫學部 四川 瀘州 646000
目的: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患者97例,分為對照組(48例)與觀察組(49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比較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的發生率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1%,也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6%,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護理的質量。
臨床護理路徑;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效果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是指在內鏡下利用各種電刀對大于 2cm的消化道黏膜病變進行黏膜下剝離的內鏡微創新技術。這一技術可以實現較大病變的整塊切除,并提供準確的病理診斷分期,由于具有病變整塊切除率高、創傷小、恢復較快等有點,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食管、胃、直腸及結腸黏膜和黏膜下病變的治療[1]。然而,ESD手術操作較復雜,耗時較長,加之粗口徑的內鏡長時間置于患者消化道內進行操作,未行麻醉的患者耐受性差,極易發生嗆咳、惡心、嘔吐、疼痛等不適癥狀,給手術正常的操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感染、出血及穿孔等并發癥,極大地影響患者手術的進程[2]。臨床護理路徑是醫生、護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小組共同制定的以患者為中心,從入院到出院的一套標準化、個性化、流程化診療護理方案。它是一種包含了質量保證、循證醫學、整體護理、持續質量改進的診療標準方法,能夠保證患者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得到正確的護理,從而達到提高護理效果,減少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的目的[3-4]。本文通過對我院 2015年 7月~2016年5月收治的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患者實施程序化、系統化的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患者9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8例)與觀察組(49例)。對照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50.73±3.58)歲;病程2~7個月,平均病程(4.58±0.57)月;消化道良性息肉(腺瘤樣或增生性)25例,不典型增生例16例,早期癌7例。觀察組男27例,女22例;年齡34~69歲,平均年齡(51.24±3.52)歲;病程2~8個月,平均病程(4.62±0.75)月;消化道良性息肉(腺瘤樣或增生性)24例,不典型增生例 15例,早期癌 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按照 ESD手術要求術前完成各項檢查,做好各項術準備,術后按傳統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制訂鏡黏膜下剝離術的臨床護理路徑表,由資深責任護士詳細向患者講解路徑表的內容及實施的方法,告知病人和家屬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路徑安排和目標,鼓勵病人和家屬積極參與,護理人員則按照路徑表實施每日護理工作直至患者出院。①入院護理[3]評估和記錄患者的過敏史、既往史以及現病史,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嘔血、黑便等臨床癥狀,向患者詳細講述疾病相關知識及化驗、檢查等相關注意事項,督促患者遵醫囑進行治療,保證睡眠充足,飲食宜易消化、高蛋白、高營養,忌刺激、生冷。②術前護理 為打消患者的疑慮,消除其術前的緊張、焦慮情緒,主動告知患者手術目的、方法與注意事項。協助患者進行超聲胃鏡等常規術前檢查,叮囑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術前8h禁食、禁水。③手術護理 針對患者的心理動態給與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保證患者以放松的心態去接受手術。同時,協助患者采取舒適的臥位,及時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必要時遵醫囑給與止痛劑。④術后第1d~第5d,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體征,做好皮膚護理、管道護理等護理工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實時監測患者血常規,觀察是否出現黑便、嘔血、壓痛、腹痛、血壓下降、體溫升高等現象,一旦發生不良反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及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煩躁、肌肉緊張等反應,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給與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盡量減少心理不良反應給與軀體的負面影響。⑤出院指導 鼓勵患者適當進行運動,飲食宜容易消化、清淡,少食多餐,定期來院復查,定時復查胃腸鏡,觀察創面恢復情況,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則及時就醫。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均采用 SPSS15.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檢驗,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5.6±2.3)d,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1.2 ±1.8)d,兩組比較,差異顯著(t=43.872P=0.003<0.05)。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是一種早期消化道腫瘤治療的新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食管、胃、直腸及結腸黏膜和黏膜下病變的治療。與傳統手術相比,ESD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可完整切除病灶等優點,但由于手術本身難度高、操作時間長,并發癥的發生率也較高。文獻報道[1],ESD的總出血率為 1.8%~6.2%,穿孔率為4.0%~9.7%。嚴重的并發癥不僅給正常的手術進程帶來了極大的障礙,而且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手術的成功不僅有賴于醫生嫻熟的技術,護理人員系統有效的配合和護理同樣至關重要。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以患者為服務中心,以提高服務質量為主要目的,是醫生、護理人員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依據患者疾病的相關情況制定的具有針對性的、程序化的、有效的護理方案,具有專業性、順序性、時間性等特點,可以在最短時間內使病人獲得最佳的護理效果,提高病人對相關注意事項的認知度,滿足病人的需求,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2-4]。在臨床護理路徑中,護理人員依據制定好的護理方案,明確了自身職責,指導患者保持愉悅、輕松的心態及術前禁食以便保證手術順利的開展。術后全面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有效預防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而制訂相應的并發癥應對措施,不僅可以保證手術的治療效果,而且能夠確保患者生命的安全,節約住院的時間。本文的研究也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此外,常規護理方式雖然包含了大量的基本護理內容,但是缺乏必要的連續性,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患者治療依從性不高,護理質量較低。臨床護理路徑作以循證醫學為基礎,包含質量保證、整體護理、持續質量改進的診療標準方法,彌補了傳統護理中連續性較差的缺點,使得循證醫學理念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改進了護理方式,提高了護理質量。護理人員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患者治療過程中真正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有所降低。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6%,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具有科學性、合理性、規范性等特點,在 ESD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護理的質量。
[1]崔梅花.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培訓模式現狀及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2(10):1059-1062.
[2]白霞,王俊平,明蘭,等.臨床護理路徑對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5,32(5):437-438
[3]蔣瑜,唐建光,廖日斌,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29):3255-3256.
[4]凡蘭桂,袁建紅,孫建萍,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天津護理,2015,23(2): 111-112.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Guo-Yan
Department of Endoscop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6460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Methods: 97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8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9 case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respectively. The mea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bout the mea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could shorten obviously the mean hospitalization time,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Effects
R473.6
A
1672-5018(2016)09-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