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田曉麗
1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中醫醫院 755200;2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婦幼保健所 755200
中醫護理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分析
田莉1田曉麗2
1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中醫醫院 755200;2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婦幼保健所 755200
目的:研究分析中醫護理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發性Ⅱ型糖尿病患者50例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中醫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有效率達到96.00%;對照組患者護理有效率為76.00%;兩組護理總有效率率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超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中醫護理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患者的血糖以及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降低患者的痛苦,滿意度大大提高,值得臨床推廣。
中醫護理;糖尿病;效果
近年來,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與生化水平的提高,我國糖尿病患者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易造成血管、神經、腎臟慢性損傷,糖尿病發生后可導致全身多處系統發生慢性損傷,患者血糖控制是控制病情的根本。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中醫護理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特選取 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發性Ⅱ型糖尿病患者50例為本次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發性Ⅱ型糖尿病患者50例為本次研究對象,將50例患者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人。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22歲到79歲歲,平均年齡(58.71 ±2.87)歲;病程6個月到13年,平均(5.76±1.89)年。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10例;年齡23歲到78歲,平均年齡(59.11±2.09)歲;病程6個月到12年,平均(5.04±1.26)年。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比較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聯合中醫護理,1.藥物護理。用藥制定,說明相關藥物用法、用量,為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介紹胰島素使用方法、注射位置。2.飲食護理。包括治療期間注意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生活習慣,予以糾正,強調積極參與治療的必要性,說明良好生活習慣對控制血糖起到的積極作用,囑咐患者戒煙酒,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病情定制飲食計劃,指導其合理飲食,教會患者攝入碳水化合物的計算方法,以低糖、低脂、低鹽的食物為主,遵循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同時還應根據中醫學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來予以針對性的飲食指導,多讓患者食用一些營養價值高、易消化的食物,并且要細嚼慢咽、少食多餐,避免患者暴飲暴食、飲食過快。禁食辛辣、刺激等食物。3情緒護理。由于住院的患者其病情均比較嚴重,所以患者會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及時的與患者進行溝通,根據中醫學中七情病因來為患者制定相應的情緒護理計劃,緩解患者的情緒,為患者講解治療的方式以及成功的案例,通過積極的溝通,使患者完全的放松下來,這樣可以讓患者積極的配合醫師的治療,提高治療效果[1]。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評價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階梯。總滿意率=(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4 療效判定
護理效果的判定包括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癥狀的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均消失,檢測空腹與餐后2h血糖提示其水平接近正常,為臨床治愈;患者大部分臨床癥狀已明顯減輕,檢測空腹與餐后2h血糖提示其水平呈明顯下降趨勢,為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并無改善或有所加重,血糖水平也無變化甚至上升,為無效。護理總有效率等于臨床治愈率和好轉率相加。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糖尿病屬慢性終身性的代謝疾病,向來有病因復雜且并發癥多的特點[2]。以往糖尿病西醫治療原則是對癥治療,通過對患者血糖水平加以控制來預防并發癥發生,但療效并不盡如人意。隨著糖尿病護理工作愈發趨向于多元化,我國傳統中醫越來越多的參與糖尿病臨床治療,憑借中醫理論歷史悠久且獨到的見解及效用,獲得了廣泛認可[3]。中醫認為,糖尿病此癥當屬“消渴癥”的范疇,病機在于患者機體陰虛而五臟柔弱,加上過食肥甘、飲食不節、勞欲過度、情志失調等飲食互相影響而肺胃燥熱、腎陰虧虛,最終誘發此病。中醫護理是在中醫藥理理論基礎上衍生出的護理措施,中醫護理以成為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同時針對與患者的不同情況實施全方位的護理干預。中醫護理重視患者的整體性,并且認識到患者與外界的聯系和相互作用,將生理、病理、辯證和護理有機的結合起來。將祛邪扶正的中醫治療原則結合進護理,通過各種方式,祛除患者體內的邪氣、邪病等,通過補充營養、調節情志以及鍛煉等方式增強患者體內的正氣,以達到祛邪的目的。
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分別給予不同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護理有效率達到96.00%;對照組患者護理有效率為76.00%;兩組護理總有效率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中醫護理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患者的血糖以及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減輕患者的痛苦,充分證明了中醫護理糖尿病的價值,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4]。
[1]易先忠.中醫辨證治療糖尿病的臨床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6):7-8
[2]盧兆蓮,黃才國.中藥降糖作用機理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09,15(11):76-78
[3]張荻,王旭.治療糖尿病的中藥主要成分及作用機制研究概述[J].中醫雜志,2011,52(11):976-980
[4]楊戈.中醫辨證治療糖尿病 96 例臨床觀察[J].中醫中藥,2012,10(10):304-305
R248
A
1672-5018(2016)10-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