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徐永正
1.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499;2.上海市奉賢區中心醫院 上海 201499
針刺印堂穴治療急性腰扭傷70例療效觀察
張海英1徐永正2
1.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499;2.上海市奉賢區中心醫院 上海 201499
目的:觀察針刺印堂穴治療急性腰扭傷的療效方法:對我科門診的急性腰扭傷患者共70例; 其中男 46例,女 24例,年齡16~55歲,平均35.5歲,病程在20分鐘至72小時內,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均無顯著性差異,有可比性。治療組:針刺印堂穴每日1次,每次半小時,期間反復提插捻轉。對照組:口服氨酚雙氫可待因片,每次1片,一日3次。兩組療程均為3天,結束后評定療效。結果:70例均完成療程,治療組治愈的51.4%,總有效率94.3%,均明顯優于對照組28.6%和77.2%(p<0.05 ;<0.05)。結論:針刺印堂穴治療急性腰扭傷,簡便易行,療效迅速,無副反應,依從性好,應予推廣。
針刺;印堂穴;腰扭傷;療效
急性腰扭傷,俗稱“閃腰”,是腰部軟組織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過度牽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傷,常發生于搬抬重物等過度扭傷致腰部肌肉強力收縮所致,多見青壯年。自2014年6月至 2015年6月,筆者采用針刺印堂穴治療本病,對緩解腰肌痙攣,減輕腰部疼痛,恢復腰部功能,具有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70例均為我科門診患者,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齡16~55歲,平均35.5歲,病程20分鐘~72小時,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全組病例經X線、CT或MRI等檢查排除骨折、腰椎滑脫、腰椎腫瘤、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器質性病變。
1.2 診斷標準
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有關急性腰扭傷的診斷標準。(1)有腰部扭傷史,多見于青壯年;(2)腰部一側或兩側劇烈疼痛,活動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強迫姿勢以減少疼痛;(3)腰肌和臀肌痙攣,或可觸及條索狀硬塊,損傷部位有明顯壓痛點,脊柱生理弧度改變。X線顯示未見骨折或其他異常;CT或MRI檢查未見脊髓或神經根受壓征象。
療組采用針刺方法。患者坐位或立位,取兩眉間印堂穴,常規消毒后,醫者左手將患者印堂穴處皮膚捏起,右手持1.5寸毫針快速向下刺入,進針一寸左右,患者有了針感后,行強刺激,留針期間并囑患者活動腰部,做扭腰、下蹲、轉胯等動作,每10分鐘行針1次,提插捻轉如此反復2~3次,留針半小時拔針,每日1次。對照組口服氨酚雙氫可待因片,每次1片,一日3次。在此期間停用其他治療性的中西藥物。兩組療程均為3天,療程結束后評定療效。
3.1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的有關急性腰扭傷的療效判斷標準,結合癥狀、體征等結果進行綜合評估。
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動正常;
好轉:腰部疼痛減輕,脊柱活動基本正常;
無效:癥狀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
全組 70例均完成療程。結果治療組治愈的51.4%,總有效率94.3%;對照組治愈28.6%,總有效率77.2%。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5),治療組2例及對照組8例療效不明顯,而改用其他治療。見附表.

附表 兩組急性腰扭傷臨床療效比較 【n%】
3.3 不良反應
治療組除針刺時局部輕微疼痛外,無不良反應。對照組5例患者服藥后出現輕微胃部脹痛、有惡心感,但仍堅持完成療程。
急性腰扭傷屬中醫學“傷筋”“腰痛”范疇.本病病機為氣滯血瘀,氣血運行受阻,不通則痛【2】。疼痛【3】是一種不愉快感覺和情緒體驗,是影響個體功能和健康感的主要因素。常因腰部用力不當或突然暴力所致,一旦發生,不僅給患者帶來精神壓力,身體疼痛,且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治療本病雖有中西止痛藥物外用、口服或局部注射,可取效一時,但藥物須多次反復使用,且有不少不良反應,這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
祖國醫學認為分經論治是針灸治療的重要原則【4】,通過針刺印堂穴能調節陰陽平衡,疏通十二經脈之氣,使氣機調暢,經氣通調,【5】從而達到治療腰痛的目的。我們采用針刺印堂穴治療本病,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能消除病理因素,阻斷痛覺反應.【6】腰扭傷之所以選用印堂穴,由于此穴雖屬于經外奇穴,但實位于督脈循行路線之上,運行于腰背正中,可推動督脈氣血,且督脈與任脈相通,總督一身之氣,激發經氣運行,疏通瘀阻,使脈絡通暢,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松弛痙攣肌肉,使氣血運行,通則不痛,故疼痛可愈。【7】我們認為針刺印堂穴治療急性腰扭傷,簡便易行,療效迅速,無副反應,依從性好,應予推廣。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6
[2]陳繼君.針灸推拿治療急性腰扭傷 [J].中國民間療法,2015,23(7)26
[3]安志明,王潔軍.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藥物治療進展 [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8,14(1)42-44
[4]黃月蓮,張燕.針灸臨床應用經絡辯證概況 [J].廣西中醫藥,2013,36(2)1-3
[5]蘇同生,趙建安,駱曉梅等.印堂穴骨膜針刺法治療失眠癥106例[J].陜西中醫,2013,34(5)584-586
[6]王天德.針灸治療疼痛疾病的探討 [J].光明中醫,1995,11(4)37-39
[7]高鳳云.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 246例[J].廣西中醫藥,2001,24(2)33
R246.9
A
1672-5018(2016)10-2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