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鋒
A公司是集焦炭、煤化工產品和電力生產為一體的特大型煤炭深加工企業,下設煤炭和化工分公司,分別負責煤炭和煤化工項目的建設、運營與管理。其用工來源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從股東單位引進技術成熟人才,二是社會有資質的單位業務承攬,三是校園招聘。第一種方式的好處在于所錄用人員能立即上手,無需花費太多時間培訓,可直接降低教育經費;第二種方式可直接減少用工總量;第三種方式重在培養本公司的后備技術骨干人才。
隨著裝置投產運營,A公司建立了全口徑人工成本管控體系,將各部門、各生產單位、各類用工、各項人工成本費用全部納入人工成本管理,實現人工成本管控全覆蓋。
完善人工成本歸口管控制度
建立和推行全口徑人工成本管控得有完善的制度體系,規范人工成本統計范圍和口徑,進行過程監控并及時做好統計分析。
按照分級管理、分類調控的原則,明確人工成本管理職責。
明確各相關部門對人工成本管控的職責和工作要求,建立人工成本預算、分析和考核評價機制。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工成本歸口管理,配備專職人員,研究制定人工成本管控制度,統籌和協調人工成本管控工作,編制工資總額、社會保險、公積金、教育經費以及勞務費等年度預算;財務部門研究制定福利費用及非貨幣性福利的開支項目、控制標準和規范管控制度;安全環保部門研究制定勞動保護費用的開支項目、控制標準和規范管控制度;黨群部門編制有關福利費用預算和執行工會經費有關規定,并對工會經費執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規范人工成本管控范圍,增強統計數據的統一性和真實性。
人工成本管控范圍包括單位范圍、人員范圍和項目范圍。單位范圍與財務決算范圍一致;項目范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企業會計準則有關“職工薪酬”組成項目確定;人員范圍主要包括單位從業人員、離開本崗位仍保留勞動關系人員、勞務派遣用工、離退休(退職)人員。
強化人工成本管控程序,增強人工成本管控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人工成本管控程序分為年度預算、統計分析、監控預警、年度考核4個環節。
年度預算:在原則上與財務預算同步進行,按人工成本項目細化,執行時根據有關變化因素適時調整。人工成本預算編制以上年實際發生額度為基礎,結合公司工資增長率、社保基數及比例以及其他費用調整內容推算。
統計分析:實行月度統計,季度分析。人工成本月度統計報表由人力資源部門負責,季度分析情況由人力資源部和財務部門共同完成。
監控預警:對人工成本執行情況實行動態跟蹤、過程監督。每月跟蹤各項目信息及異常情況,分析人工成本狀況并預測其變動趨勢,對進度不匹配的項目做出預警,對關注預警項目及時調整,對警示預警項目分析原因并及時反饋結果,對整改預警項目制訂具體的調整和控制措施,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年度考核:對違反規定、超控制指標列支的,扣減相關主管部門考核得分。
規范人工成本管控內容,實現全口徑人工成本管控,就要做到專項費用分類調控,完善人工成本管理流程和控制點,提高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率。
人工成本項目包括職工薪酬和其他人工成本兩部分。企業為獲得員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列入職工薪酬,包括為員工在職期間和離職后提供的全部貨幣性薪酬和非貨幣性福利。其他人工成本是除以上項目外的其他支出,包括未納入公司工資總額的其他從業人員勞動報酬。
工資總額是計提其他相關費用的基礎,實行專項管理,形成“事前有預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的管理流程,按照“應付職工薪酬—工資”的貸方實際發生額核算,實際發放給員工的所有工資性收入均納入工資總額統計范圍。
社會保險費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繳費基數和比例提取。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等其他保險費根據有關規定和公司效益狀況提取。住房公積金按照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國稅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按規定由公司發放的各種住房補貼(包括租房費用、租房差價補貼等)支出的住房費用據實列支。
福利費用和非貨幣性福利按照國家規定的開支范圍,不得在規定項目以外變相發放工資性收入,主要包括職工工作餐補貼、喪葬補助費、撫恤費、探親假路費、療養補貼、體檢費、困難補助及救濟費等。非貨幣性福利主要是公司發放外購商品給職工作為福利。教育經費、工會經費均按照不超過當期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控制使用。辭退福利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據實列支,包括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和解除勞動關系相關費用,不包括為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人員補發欠發的勞動報酬、補繳欠繳的保險金等費用。離退休人員費用是公司在社會統籌養老金以外,實際支付給本公司離退休(退職)人員的節假日慰問金、醫療費補貼、體檢等費用。
規范勞務費用統計范圍和口徑,根據勞務派遣協議結算,并支付給社會勞務派遣公司的全部費用據實列支、專項管理。包括勞務用工的勞動報酬、社會保險、教育培訓等費用,以及支付勞務派遣公司的管理費、稅費等,其他費用不得列支勞務費。對倉儲、運輸裝卸、管道巡線、基建土建等非核心業務和勞動密集型業務,逐步實行業務(服務)外包,不再歸集到公司人工成本統計。屬于對外承包業務性質的費用,均通過與承包單位規范訂立工作合同或協議,按照雙方約定的工作量結算,并直接列支公司生產(經營)成本費用,不得計入“勞務費用”統計。
按照國家和公司有關安全生產、職業防護、勞動保護等政策規定,勞動保護費在年度預算指標內據實列支。以配置勞保實物為主,除按照公司規定發放的防暑降溫費(高溫費)外,不得以現金形式變相發放工資性收入,不得違規配置勞動保護以外的物品。為勞務派遣用工配置的勞保用品等費用直接列支公司勞動保護費用。
以信息化建設推動全過程管控
為增強人工成本實時監控,A公司加快推進人力資源統計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統計隊伍建設。
一是建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平臺,整合優化報表制度,突破狹義統計概念,規范人力資源統計數據口徑及統計指標,細化表內表間關系、取數條件、校驗邏輯等,簡化統計報表提取工作流程,實現平臺的四大功能(見圖1),突出人工成本各項目的過程管理,動態在線監控、查詢分析等。加強數據利用和分析預測,挖掘變化趨勢,把握公司人力資源發展方向,構建綜合統計和專項分析結合的新格局。
二是建設一支以關鍵用戶和統計人員為主體、各類業務骨干和最終用戶為補充,擁有較寬業務知識、較高信息化水平和統計專業知識的統計隊伍。
建立人工成本分析評價模型
為了更全面準確地反映人工成本水平,A公司將人工成本分析評價分成兩步操作:
一是建立了包括人工成本項目執行依據和變動情況、年度預算執行進度情況、與上年同期比較及同行業優秀水平對比等為內容的人工成本分析模型。引入人工成本利潤率、人工成本含量、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勞動分配率等分析指標,建立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指標評價體系(見表1)。
二是建立人工成本對標評價模型,將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利潤率、人工成本含量4項指標的權重分別設為X1、X2、X3、X4,其中,X1+X2+X3+X4=1,比例可根據“高人均人工成本,低人工成本含量,高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系數”理論調整(見表2)。經過橫向對比(與同行業內優秀公司近3年人工成本單項指標對比)和縱向對比(與公司上年人工成本指標綜合計分對比),找到投入的邊際人工成本和獲得的邊際效益的均衡點,做好人工成本支出適度水平測算,使人工成本增長和公司效益增長相匹配。
總之,人工成本管控需要硬功夫,人工成本的剛性決定了人工成本控制不能單純地靠降低投入水平去實現。
責編/張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