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龍飛
職業生涯發展,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未必被每一個人重視,但又深刻影響了職場人一生的命運。從事人力資源工作以來,許多同事、朋友,乃至我自己都曾在職場上失意。從企業角度而言,導致問題的原因往往必然歸咎于我們自身的不足。
平地跳槽要慎為
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家企業受到了委屈和不公而憤然辭職,在長達三個月的求職中屢屢碰壁,期間,我也推薦他到其他公司面試,但是仍鎩羽而歸。面試他的經理給我反饋,他確實非常不符合要求。后來,我在若干模塊上與他溝通,也確實發現他在多個模塊上都缺乏足夠的經驗和能力,但唯獨在績效管理方面,有非常高的水平,只是苦于在本市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崗位。但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月后,最終還是應聘到一家民營企業擔任人事經理,薪酬從之前的4000升至6000。半年后,被一家大型外資企業獵聘,擔任人力資源總監,月薪過萬,還有很好的福利及高額年終獎。
這個案例說明,無論是初入職場的“小鮮肉”,還是已經在職場打拼多年的“老油條”,都隨時可能在職業發展上碰壁。我們首先要尋找自己的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當確認自己確實遇到不公對待時,切不可意氣用事做出不理智的決定。冷靜下來,不妨回首自己的職業生涯,思考自己是否已經有足夠的能力“說走就走”。如果暫時還不具備這個能力,不妨沉下心來,繼續工作一段時間,一邊等待機會,一邊積累更有質量的工作經驗和成功案例,在此期間,也能向領導和自己證明自己的合理價值。如果確認自己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勝任力,目前的崗位級別和薪酬水平已經低于市場價值,且未來提升空間有限,那么就可以擇機果斷選擇跳槽。
現實中,許多職場人并不自信,即便已經處在職業發展的瓶頸期,卻因為擔憂跳槽風險,而喪失華麗轉身的機會。對此,我們不妨通過一些社交平臺(QQ、微信、行業聚會等)多結交一些行業內的朋友,多請教一些行業內的前輩和達人,看看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與行業同仁的職業素質技能對比,從而定位自己的位置。此外,我們也可以試探性地向企業和獵頭顧問投遞一些簡歷,參加幾次面試,即便不是為了跳槽,也能隨時了解自己的當期市場價值和自身的不足。
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階段勝任更高的崗位,取得更高的薪酬,只是對于很多企業而言,某些高級職位或管理崗位十分有限,不可能照顧到所有人,即便你很優秀,總會有更優秀的人,或者領導認為對公司更加重要的人更適合這個崗位或級別。更何況,這種對能力的評價在缺乏客觀標準,以及摻雜人際感情和主觀印象等情況下,更容易產生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因此,我們任何一位職場人,都不能奢望在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獲得足夠好的發展以及絕對公平的對待。尤其是對于職業起點較低的職場人而言,在很多層次不高,并不知名和正規的民企、國企中跳槽,總會因為企業自身存在的經營管理問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職業生涯發展必然會和跳槽密切相關。這也是現代市場經濟必然導致的現象和現實要求。
學會跳高是智舉
可能有人認為,跳槽對自身職業生涯會有不利影響,新的公司可能會有新的未知問題,以及不勝任崗位而被辭退的風險。在社會招聘中,因業務擴張而招聘新人的企業并不多,但凡招聘某一崗位,尤其是經常招聘某些崗位的企業,往往在這個崗位上,或是企業中存在一些負面的管理問題,否則原崗位員工就不會離職了。而新人進來后,一樣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因此,問題和跳槽風險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預知的。如果我們因此而放棄一些機會,則未免十分可惜。當我們進入這樣的一個可能存在問題的企業后,原來的那些委屈和較低的薪酬未必是自己此時最在意的,也未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不同的人與不同的雇主之間,在不同階段都有各自個性化的需求,我們只不過是在不斷選擇自己的合作伙伴時,各取所需罷了,當這種需要已經不足以支撐我們繼續合作下去時,市場契約也就自然解除。市場經濟也正是基于此邏輯,調節人才這個生產要素在不同企業間合理流動。
當然,頻繁的跳槽并不是HR所倡導的,甚至是反對的。在我從事HR工作的數年間,篩選過上萬份簡歷,面試過數千人,看到無數人才在職場中的起起伏伏,其中,有很多人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頻繁跳槽,而且更多是同水平跳槽,這樣的跳槽就沒有太多意義,反而會令自己的職業生命逐漸浪費和縮短,甚至導致身心俱疲以及不思進取。從HR角度講,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早期,應及時確認自己終生的職業發展方向,樹立相應的目標,然后為之努力。并在每一次跳槽中,向更高級的崗位,或至少是更優秀的公司平臺更高薪酬的崗位躍進,而絕不讓自己之前的工作經驗在跳槽中產生一絲一毫的浪費。
一個人如果在同一個企業同一個崗位連續工作3-5年,曾成績突出,積累了較多或較大的成功案例,或一直表現優異,卻沒有得到晉升和薪酬的較大漲幅,則說明職業瓶頸期已經到來,這時候就應該考慮通過外部跳槽來增值,否則就有可能進入“溫水煮青蛙”的危險時期。一個人的銳氣如果被磨平,就很難重拾當年的雄風。在這樣的狀態下才選擇跳槽,我們將很難有信心去博得一個更高的職位和薪水。一旦日后企業出現經營危機,經濟效益下降,乃至降薪、裁員,這只青蛙將很難從溫水中安全脫身。
很多人盡管職位提升一級,但卻安于薪水每年以5%-8%的平均比率增長,即便連續增長五年,依舊缺乏競爭力。在跳槽時,聰明的HR和老板就會結合你的工作年限的長短,以及年平均工資增長率,換言之,就是進步速度,確定你的市場價值。也就是說,你的職業年限越短,進步的速度越快,你的市場價值就會越高,從而駛上職業發展的高速公路。
許多人年紀輕輕,卻身居高位,實際上,這些人絕大多數是通過合理的跳槽來實現迅速增值的。我曾對身邊的HR朋友、同事的成長軌跡,以及年薪50萬-100萬左右的HR達人的數十份簡歷進行調查分析,發現他們雖然跳槽并不十分頻繁,但每次跳槽的時間往往在一家公司工作3-5年。個別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在1年左右進行跳槽。但無一例外,都不是同水平跳槽。我曾先后有三位HR朋友在跳槽的過程中,短短2-3年內,薪酬以2-3倍的速率翻番。他們平均年齡僅30歲左右,工作年限5-8年,年薪在哈爾濱這個二線城市能夠達到15萬左右。而他們在半年,或一年前,年薪不超過5萬。也就是說,他們薪酬平均每年翻一番,跳槽前雖普遍不被上一家企業認可,但卻能夠迅速得到市場認可和檢驗。
每個人的職業生命非常有限,從HR角度而言,一個人應該盡量在35歲以前,最遲不過40歲,能夠找到可以值得持續任職10年以上,甚至是終身任職的優秀雇主,從而逐漸降低跳槽頻率,以免個人在臨近退休年齡的10年左右的時間,遭遇失業,這將很難再度找到合適的工作。一般而言,這個失業危機的年齡段,對于女性而言,在40-50歲之間;于男性而言,在45-60歲之間。且隨著經濟發展,優秀的年輕人才越來越多,企業人才觀念越發開放,將會有更多年輕人強有力地爭奪以前本屬于年齡較大的人群的高級工作崗位。
內職業規劃要留心
對于員工而言,企業內職業生涯規劃也十分重要。因為如果在企業內部,我們沒有創造過出色的工作業績,沒有積累到關鍵的項目經驗或成功案例,則很難有資本通過跳槽得到足夠大的增值。因此,在企業中,我們必須始終擁有足夠強大的進取心和韌性,主動為企業和自己創造價值,不斷地學習和成長。公司內部的職業成長往往通過兩個渠道來實現。
第一,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尤其是近期可能急需的技能。例如,自己想在2年后成長為人事經理,那么就應該私下積極學習HR所有模塊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但財務和業務方向可能并不會在2年內用到,因此可以暫且放緩其學習進度。
第二,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在自己的工作職責內,實現創造性執行。首先,主動以更短的時間,更高質量的結果,更富有創造性和專業性的解決方案超預期實現領導下達的工作任務。其次,在此過程中,積累和記錄最成功的一次或數次獨立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或全面參與一個較大項目的案例。最后,積極結交同行業或同職業領域內優秀的前輩和達人朋友,拓展人脈,積極學習他們的長處,聆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反省和彌補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方向。
對于行政、人力、售后服務(非技術)以及其他類技術含量相對不高的職業和崗位,應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一般以35歲為標準),做到本地市場的優秀經理人級別(8000元左右月薪的標準),只有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化解偶然的失業風險帶來的沖擊。否則,一個35歲以上的月薪在3500元以內的行政人力專員或主管,或是一個門檻較低的,薪酬在3500元以內的基礎事務性工作占比較大的基礎會計崗,4000元月薪以內的基礎研發崗,一旦遭遇企業降薪、裁員,破產,則會面臨很大的職業危機,難以有效脫身。因此,對于任何家境一般的人,尤其是對于家庭主力軍的男士而言,沒有任何理由不通過卓有成效的努力完成自身職業發展上的及時增值。
在積極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身邊可能會有很多同事、朋友跳槽到優秀企業,或者是遇到一些尚不成熟的工作機會到來時,我們可能會按捺不住復雜而焦慮的心情,從而影響自身的職業心態。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冷靜下來,認識到自己的當期市場價值是否令自己滿意,如果不滿意,我們就應該繼續學習和工作,當完成自己階段性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后,方才可能是跳槽的最佳時機。只有這樣,我們的薪酬才可能一步到位,甚至實現翻倍的目標。
我們在職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有實踐意義的,都應該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有特殊的目的。即便是在此期間做一些掃地倒水的基礎工作,也要從中領悟到不同的意義,積累到有用的職業價值。例如,掃地的過程中,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可能會發現哪些地方是衛生死角,多久會導致多大程度的臟亂,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為什么有些員工會亂扔紙屑,是不是由于公司管理不嚴格,不嚴格的管理背景是不是因為公司缺乏行政制度,專業的行政人員,或是制度和人的執行力有問題等等。
思考過這些細節的管理問題后,當我們在通往人事行政經理的過程中,就很可能會用到之前掃地時的思考,設計出多久應該派人掃一次地,應重點檢查哪些衛生死角,如何確定衛生標準等制度,從而做出不同于其他人的優秀成績。而這些經歷和案例,即便沒有得到公司領導認可,也會成為自己日后面試中的一個或大或小的職業資本,從而抬升自己的市場價值。
在職業生涯規劃框架設計上,我們不妨以市場上若干標桿企業在招聘廣告中的崗位職責、任職要求為標準,為自己量身定做職業規劃,當實現了市場普遍的要求時,往往正是自己實現目標企業市場價值的時刻。這時候要么在企業內部已經得到合理晉升,要么就是跳槽到這些標桿企業的最佳時機了。
對于每一位渴望成功,實現自身價值,擺脫家庭經濟條件限制的職場人而言,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應保持每一天都能夠在富有激情的工作節奏中成長,不浪費任何一次可能會加速實現自身職業生涯目標的機會。這才是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最負責任的態度。 責編/齊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