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靜宇
?
從趨勢看契機
——冷鏈物流發展管窺
文/本刊記者李靜宇
SPECIAL SCHEMER
特別策劃│冷鏈物流,在艱辛中擁抱發展
中國冷鏈物流業處在初期發展階段以及高度分散化引發的種種問題,中國冷鏈物流的精英們都在思考,到底什么樣的模式才是好的,中國冷鏈到底應該尋找一條什么的道路,才最符合產業發展的趨勢?
對于2016年的冷鏈如何發展?又將會呈現出什么樣的狀態?中冷聯盟秘書長劉京表示,2016年冷鏈發展的趨勢可以概括為三點。
首先對冷鏈物流行業的最大猜想,就是冷鏈物流企業會演變為科技公司、生活服務類大數據運營公司,會成為最掙錢的行業之一,也是實現新經濟人群消費體驗的關鍵,成為受人愛戴和重視的行業。
其次是冷鏈物流企業在分銷、貿易、純物流企業之間徘徊思考。
最后是按照互聯網+趨勢影響,冷鏈物流企業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和大數據抓取,提前分析、預測、決策、調控物流行為,實現運輸線路、車型、空載配貨、誠信體系的智能化運營管理。
劉京說,“冷鏈物流市場依然保持快速增長,預計未來3~5年年均增速21%。”預言冷鏈物流市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的理由,既有國際化因素,同時也有國內市場的原因。
在他看來,“國內自貿區試點擴大,進口生鮮品類和數量大幅提升,APEC后亞太自貿區取得更大突破,進而帶來新機遇,目前中韓和中澳自貿區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與此同時,國內人均消費力提升,對生鮮食品品質要求提高,對冷鏈標準認知加強,國內法規和監管措施進一步完善,加之配套基礎設施的升級加快冷鏈行業健康發展。第三個因素,來源于農村市場需求的激活,以及農產品進城、出國,將進一步刺激冷鏈的發展。”
這就是中國冷鏈行業的“大盤”,而對于這個美好的“大盤”,羅蘭貝格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高級合伙人吳琪同意這個市場依然會以兩位數的數字向前增長。
但同時,他指出增長也是一個雙刃劍,因為需求以及政府制度規范下多重因素支持這個行業的快速增長,更多企業擠入到這個行業里邊來,造成競爭的加劇,未來5年也將是這個行業整合的一個時間段,將會有大批業內和業外的資源共同推動這個行業的整合與發展。
對歷年冷鏈物流50強企業結構特征分析,除了制造商直接切入、傳統物流商切入、電商切入外,貿易商(生鮮進口貿易的貿易商和貨代等)、制冷設備商已經高調進入冷鏈物流行業,相信后面還會有跟進者。
這就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跨界競爭,而且隨著新的競爭者不斷涌現,冷鏈物流的服務形成也更加多元化。圍繞運輸展開的服務,如冷鏈干線運輸、冷庫、冷鏈宅配等冷鏈包裝產業、冷鏈認證服務(產品溯源、供應商等級評定)、生鮮產品交易中心建設、IT技術商(全程質量監控、如溫度、濕度等)全產業鏈構建正在形成。
為什么大的冷鏈企業近幾年一直保持著相對領先的位置?究其原因,是這些企業在網絡上已經形成了覆蓋面更大的跨區域的網絡。而目前中國冷鏈企業絕大多數是局限于某個城市或是在區域性網絡下發展,這也就構成了冷鏈企業之間的差別。
對此,吳琪分析說:“從對行業發展來看,未來冷鏈企業的發展不可能限于一個城市或是某個區域下的發展,而一定是網絡化的,這最終也許要依靠企業間的整合與合作來支持整個冷鏈發展的需求。”
今天我們創造了一個更為有利的環境,這可能創造更多的潛力,但今天,我們必須觀察共享空間這個行業基礎。這個行業基礎或是需求在發生著變化,這個變化就是整合社會力量的需求力度越來越大。
“作為冷鏈企業當需要把自身的資產利用率變得更高的時候,在自建車隊自建冷庫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時候,如何挖掘整合社會上的運力資源作為企業的組成,這將成為行業快速發展下的趨勢。”吳琪說。
隨著消費者對冷鏈需求的不斷攀升,資本的不斷注入更是推動了冷鏈物流的發展。于是,這兩種推力在促進企業謀變。
圍繞產業生態布局的資本不斷出現,比如,類似國家冷鏈行業發展基金。同時,致力于投資冷鏈基礎設施的技術、標準也在完善,如包裝技術、質量監控系統以及行業標準構建等。
資本和技術僅僅是達到目標的工具而已,那么資本的助力該如何更好地幫助冷鏈行業發展,如何選擇投資領域,進而更好地賺錢?面對資本,中國冷鏈物流企業未來如何布局,哪些發展模式將成為新寵?
2015年中國冷鏈物流50強企業發展呈現出兩大特征,基于規模和利潤兩個方向的差距在拉開,全國性行業龍頭企業嶄露頭角。與此同時,與電商結合、冷鏈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商成為市場新寵。
對此,吳琪的觀點是,從市場收入看干線運輸是比較大的一個板塊,但是從全球的發展趨勢還是從冷鏈的解決方案上把握分析,未來倉配一體化的無縫鏈接是中國市場的一個需求點。
“冷鏈行業總體增長是基于總量增長決定的,但同時每個批次變小了,企業能否在其中找到更好的集成辦法,這將意味著同時在冷鏈零擔市場找到發展的機會。”吳琪同時指出。
面對這些變化,冷鏈企業當前的模式選擇、業務布局及其代表模式,有SF Cold的供應鏈模式、自動化冷庫建設、廠家生鮮O2O應用,品牌生鮮產品交易中心、冷鏈裝備制造企業、陸運冷藏標準箱,F端生鮮產品認證(溯源)業務、冷鏈企業服務質量評級機構、冷鏈發展投資基金(長短線投資)。
“在眾多模式之下,對于冷鏈平臺的投入,量和貨如何能有更佳的匹配,提高所有車輛的運載率,減少空載?”在吳琪看來,這才是提高這個行業的效率大幅提高的一個關鍵環節。
未來冷鏈的干線運輸亦或是倉配一體化、或是城市配送、宅配、醫療的領域,都將成為創新的領域所在,也將迎來快速的發展,
與此同時,帶有市場培育屬性的生鮮電商隨著國際生鮮電商國際化加快,也將加快國內冷鏈服務的國際化對接,國際化生鮮品牌進入我國市場,對綜合服務能力要求提高,為具有分銷職能的冷鏈供應商類型的企業快速崛起提供了契機。
在眾多利好的同時,生鮮電商等互聯網的應用對冷鏈物流標準落地也有一個倒逼效應。生鮮電商的競爭使得冷鏈服務標準越來越透明化、標準化、移動二維碼等的應用使得標準動態監控成為可能。冷鏈標準的建立可能依然是某個企業主導。
從全球創新類企業的分析來看,主要集中于大數據應用、創建平臺、以新的方式進入新的運營圈,而對于冷鏈這個行業新的進入者的創業方向在哪里?冷鏈物流領域是不是也可能出現顛覆式的企業。
對此,吳琪認為是有可能,“這種企業是將大數據應用、創建平臺、新的方式進入的運營圈這三種可能整合在一起,才有可能顛覆這個行業的格局。”


對此,吳琪進行分析時指出:“冷鏈50強的前十名在近四年里一直處于領先的地位。但隨著其它冷鏈企業的快速發展,領先的企業也有可能被顛覆掉,被甩在后面的冷鏈企業如果企業戰略和手段是正確的依然有可能成為顛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