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飛
西方文化的傳入對我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藝術領域,西方文化對我國傳統藝術審美的沖擊較大。西方雕塑起源于古羅馬、古希臘時代,當時的雕塑作品形態各異,但大多都是人體雕塑,表達了西方人的審美追求。我國雕塑陶藝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雕塑所影響。本文主要針對西方雕塑對我國雕塑陶藝的影響展開分析。
雕塑陶藝作為陶藝的一種特殊類型,具有深厚的藝術底蘊,通過分析西方雕塑對我國雕塑陶藝的影響,并闡述我國現代雕塑陶藝的藝術特點和藝術表現,為我國雕塑陶藝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依據。現代雕塑陶藝是在傳統雕塑陶藝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因此分析西方雕塑對傳統雕塑陶藝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現代雕塑陶藝必須要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追求,同時也要蘊含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弘揚現代藝術審美。
一、西方雕塑的發展歷程
西方雕塑發展歷史悠久,且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產生了不同的差異。西方雕塑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但古希臘雕塑也被古埃及雕塑所影響,創造了《擲鐵餅者》《米洛的維納斯》等流傳千古的作品。古希臘雕塑可細分為三個階段:古風階段、古典階段和希臘化階段。古風階段的希臘雕塑尚處于探索階段,其借鑒古埃及雕塑作品的風格來制作雕塑,雕塑大多古板、生硬,雕像的重心總是放在雙足之間。直到古典階段,希臘人們倡導自由,將雕塑的重點放在一只腳上,顯得人體雕像更加生動、真實。古典階段是希臘雕塑的繁榮時期,此時的希臘雕塑追求真實、生動、完美。歷史中將亞歷山大遠征直至羅馬帝國的建立時期稱為希臘化階段,在此階段,希臘雕塑充滿對人體的贊美,崇尚人體美感,這點可以從這一階段誕生了大量的裸體雕塑來體現。
羅馬帝國的誕生讓西方經濟中心從希臘轉移到意大利,羅馬雖然迫使希臘成為其國土的一部分,但從文化層面來說,希臘可謂是勝者。羅馬貴族以獲得希臘雕塑為榮,使羅馬人大量學習希臘雕塑的創造并模仿其創造風格。乃至流傳至今的很多古希臘雕塑都是羅馬人仿造的作品。羅馬雕塑延續了希臘雕塑對真實、完美的追求,著名的羅馬雕塑《奧古斯都全身像》《卡拉卡拉像》等都突顯了羅馬人對宏偉、莊嚴的追求。
隨著羅馬帝國的覆滅,基督教的盛行反應在當時雕塑作品的創造中。當時,許多雕塑作品充斥著基督教的禁欲主義色彩。文藝復興活動促使人們開始正視自身的價值,藝術家對人體的贊美和追求促使當時的思想得到迅速傳播。《大衛》是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的杰出作品,在這一作品中,表現的是一個肌肉和體格都比較勻稱的青年,他面容俊朗、充滿自信,雙眼凝視著前方,仿佛在觀察遠處的動向。這一作品被認為是西方雕塑中最值得夸耀的人體雕像之一,它突顯了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是對古希臘雕塑作品的復制,但實際上是對禁欲主義束縛的突破,充分表現了人對改變世界的巨大影響。
18世紀,洛可可藝術的誕生豐富了西方雕塑的內涵。19世紀,資本主義的繁榮以及新型藝術流派(浪漫主義、寫實主義等)的誕生,為西方雕塑提供了許多新的創作思路。20世紀后,工業革命推動了后現代主義的誕生,也對傳統雕塑帶來了新的挑戰。后現代主義雕塑主要是通過對現有物品的集合、工業廢料的再創造和新材料的利用等,表達了這些藝術家們對工業文明的批判和贊美。
二、西方雕塑對我國雕塑陶藝的影響
我國雕塑陶藝也有較長的發展歷史,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出現了彩陶雕塑。彩條雕塑表現了當時人類的精神文化和象征意義。原始陶器誕生于原始社會時期,當時人們無法就生老病死和自然現象給出一個合理的定義,便將巫術和圖騰作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原始雕塑的誕生正好與巫卜文化相對應,其在當時是一種人類與神靈溝通的道具,其蘊含的意義超過了普通的器皿,突顯了象征意義。古代人民對生死的看重使得冥器類雕塑陶藝得到空前發展。“兵俑”是一種“冥器”,用“俑”陪葬在古人看來可以寄托生者的哀思之情。陶俑是雕塑陶藝中的重要分支,具有典型的象征意義。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更加證實了這一理論。隨著清朝的覆滅,我國開始近代化發展,此時中國雕塑陶藝開始出現變化,西方文化的涌入對陶藝求變求新的要求展開了新的探索。促使中國陶藝多樣化發展。中西文化的沖突和融合使我國雕塑陶藝的創作思想、創作思維發生變化,并且對傳統陶瓷雕塑的創造工藝和審美造成了較大的沖擊。西方雕塑講究個性化的藝術追求,中國雕塑陶藝更多的是對傳統陶藝的傳承,這也是造成中西方文化對立的因素。
中國現代雕塑陶藝是建立在傳統雕塑陶藝的基礎上,結合中西方文化而形成的。現代社會的審美取向呈多元化、個性化發展,這也促使我國陶瓷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表現特征呈多元化發展,從而誕生了許多藝術流派,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前衛雕塑陶藝,其突顯的是傳統中華文化的自我傳承與創新。現代雕塑陶藝在各種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一定創作風格和創作水平的創作群體,同時也以更加個性化和多元化的趨勢不斷發展。表現風格是以雕塑陶藝表現主義作為重點,突出藝術審美的表達,主要通過借鑒社會生活中的客觀存在,對事物的重新提煉,表達事物的內在涵義,促使雕塑陶藝作品更加具有藝術感。
三、中國現代雕塑陶藝發展方向
如何進行雕塑陶藝創作?如何繼承傳統雕塑陶藝?如何創新雕塑陶藝?這些都是困擾著當代雕塑陶藝術家的問題。“西學中用”雖然是傳統的論調,但仍未過時。繼承傳統雕塑陶藝中的精華,如器物的線條、釉色的選擇、裝飾的華麗、雕刻的精細……這些無一不是傳統雕塑陶藝的精華,現代雕塑陶藝必須繼承這些精華。同時,要摒棄“拿來主義”,不能將“后現代”“古典”全盤照收,而是要學習西方雕塑對個性的追求。盲目照搬,不加以分析和評判就抄襲他人,只會讓雕塑陶藝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優秀的雕塑陶藝作品,應該是讓人賞心悅目、印象深刻且引人深思的,能夠激發觀者與作者之間的共鳴。對陶藝家來說,雕塑陶藝作品就是其思想感悟的集中體現。但是,在現代藝術市場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部分藝術家為了獲得關注,錯誤地將創作觀念放大化,導致作品失去了藝術性,使觀賞者無法立即明白其中的涵義。因此,在創作過程中,除了要突顯作品的精髓,還需要不斷發揚藝術審美精神,通過特殊的表現手法和技巧,通過造型的設計和材料的選擇表現雕塑陶藝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才能傳達陶瓷家的思想觀念,這樣才能獲得更多觀賞者的認同。。
中國近年來很少出現一個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藝術家,這與浮躁的心態、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盲目抄襲他人等因素有關。但不可否認,我國近些年也出現了很多主體鮮明、有品位的雕塑陶藝作品。創新是新時代的主旋律,藝術家也需要不斷創新。現代藝術家不是沒有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而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以及追名逐利觀念的影響下,在創作時容易盲目模仿他人風格,或過于保守。藝術家必須牢記自身的歷史使命,在傳承我國傳統雕塑陶藝精華的同時,具有時代性,才能推動中國雕塑陶藝持續發展。
(西安文理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