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憲剛
“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在合作、共贏理念下提出的經濟發展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背景下,還應先弄清“一帶一路”為我國自身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方可真正做到合作共贏。
一、“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可進一步開放東部經濟體制。受“一帶一路”戰略影響,我國與東盟間的來往將更頻繁,經濟貿易商將逐漸發展起來。同時,我國還率先推動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更利于RCEP成員間互信關系的建構,可優化員間的政治關系與經濟合作關系,我國東部經濟體制將迎來發展新機遇,發展動力更強。
(二)提高西部發展動力。“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讓西部地區變作我國開拓新興市場的前沿陣地,而絲綢之路經濟帶線路資源豐富,市場規模大, 發展前景可觀。伴隨我國與中亞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密切合作,我國與中亞國家在建構鐵路、能源管道、電網、公路等多方面實現了網絡互通,今后將有更密切、更全面的合作,必將摸索出可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三)促中部地區快速崛起。受“一帶一路”戰略影響,我國整體市場體制及格局勢必會重構,將更開放,東西部地區間合作發展及區域競爭力將越來越強,而身處二者間的中部地區,有著朝東開放的地區優勢,還有著朝西開放的地區優勢,全面推動了我國經濟發展。同時,在我國傳統市場格局下,對外開放為朝東的一個單一格局,制約了中部地區的發展,但隨著朝西的市場開放,中部地區發展動力逐漸增強,其樞紐地位也將逐漸體現出來,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心臟地帶。
(四)為東北地區發展迎來新機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中俄兩國將實現俄羅斯跨歐亞鐵路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彼此對接,將東北亞絲綢之路變成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平臺。
二、我國落實“一帶一路”的相關對策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我國、沿海各國與全球經濟發展均帶來積極影響。因此,我國還需強化自身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經濟發展研究,方可正確引導“一帶一路”沿線其它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一)進一步推進區域對外開放。“一帶一路”戰略牽涉到全國東中西十多個省份,需結合不同地區的特征建構全方位開放格局,東部沿海地區應建構更開放的體制機制,以上海自貿區為主,建構面向全世界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推動引領國際合作與開放競爭,促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建設,讓交通與物流樞紐地位提高一臺階,創建內陸開放的國家戰略樞紐;而西部省份,不僅要增強開放程度,作為朝西開放與其余國家合作的載體,還應增強經濟發展質量,加快開放型經濟體制形成步伐。
(二)強化陸海統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應強化陸上與海上兩條經濟通道的大力建設,強化沿線各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與對航運路線的使用能推動各國經濟的發展。陸海統籌是促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可行舉措,需統籌陸上“一帶”與海上“一路”的全面推進,建構“一帶一路”彼此協作發展,共同推進的新型格局,強化區域合作,促產業轉移,更利于開拓新市場,使“一帶一路”沿線不同國家的民眾均受益。
(三)準確評估防控經濟風險。“一帶一路”戰略涉及面廣,牽連到的利益體較復雜,在戰略實施中勢必會遇到諸多風險與困難。如沿線部分國家投資環境基礎相當差,部分國家局勢動蕩等。加之我國對外投資管理評價體系不夠完善,風險預警與應急制度欠健全,均要求強化“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期間潛在風險評估,注重風險管控能力建設,全面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四)重視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力求互利互信。“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需堅持以弘揚我國良好傳統文化為主,強化與沿線國家的交流,使沿線國家更了解我國文化,讓我國傳統文化變成連接“一帶一路”的人文交流樞紐。同時,還應強化與其它國家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官方或民間方式,形成常態化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如開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體育、展覽、文化等活動。并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強化青年、社會團體等的友好交流,挖掘出更多可拉近中國與沿線國家關系的旅游線路,豐富旅游項目,實現互利互信。
總之,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浪潮里,中國勢必將以一個大國需具備的勇氣與魄力,克服種種困難,不斷開拓創新,為“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帶來想不到的福祉,打開中國與世界共同繁榮昌盛新篇章。而我們始終堅信“一帶一路”勢必會助力中國經濟啟帆遠航,走向美好未來。(作者單位為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