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培
產權概念在國際經濟貿易中占據重要位置,產權概念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運用是經濟知識化的表現,對維護國際經濟貿易秩序發揮著了重要作用。采取產權保護手段,是增強國際經濟貿易競爭力,強化產權使用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高產品附件價值,使企業獲得巨大經濟效益。研究國際經濟貿易中產權的應用,對于促進我國國際經濟貿易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將針對國際經濟貿易中產權的應用展開研究和分析。
一、產權的概念
產權是經濟所有制關系的法律表現形式,是保證市場經濟順利運行的法權工具,具有約束性、強制性、法制性、獨立性,能約束企業的經濟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具有:協調功能、激勵功能、約束功能,是鞏固和規范經濟中財產關系的重要法律手段。產權具體涉及內容非常廣泛,包括:處置權、占有權、收益權、使用權、支配權、所有權等等,是對自己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一種權力,具體包括特定客體與主體權能,由“產”和“權”兩大部分構成,任何產權都以特定客體為前提存在,產權中“產”即為客體,沒有特定客體產權便不再存在。這些產權客體多種多樣,表現形式各異,如:商品、技術、知識、資本、資產等等。不同主體間基于產權發生的經濟關系不同,若經濟活動中某一方面侵犯對方權益,當事人既可運用產權維護自身利益。
二、國際經濟貿易與產權的關系
新時代背景下,國際經濟貿易中產權概念占據著重要位置,是國際經濟貿易重要組成部位。就目前國際經濟發展而言,經濟貿易活動中含有產權的商品和產品比例越來越大,例如,軟件技術、品牌、文化產品、藥品技術等等,雖然當前有形資產交易數量遠遠大于無形資產轉讓,但產權轉讓的速度卻比貨物交易速度大很多,所以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中,侵權現象與行為時有發生,卻往往會產生巨大影響,甚至給國際經濟貿易帶來阻礙,影響整個市場的運行,影響企業名譽與信譽。常見侵犯產權的行為有:專利產品侵犯、書籍與影視盜版、知識產權侵犯、商標假冒等等。例如,二零一三年,美國蘋果手機公司未經允許,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下,在App Store在線銷售中,為Iphone、Ipad等用戶提供下載麥家的小說《暗算》。原作者麥家將美國蘋果手機公司告上法庭,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一審判決美國蘋果手機公司賠償原作者麥家二十余萬元的損失費,這就是通過產權保護自身利益的案例。想要使產權價值得到實現,必須采取產權保護措施。因此,為了維護國際經濟貿易,增強產品附加價值,需要進行產權保護。只有通過產權保護,才能使技術與知識為企業帶來無限的財務,使產品經濟價值得到實現。近些年各國國際經濟貿易中,為了保護本土企業,維護經濟秩序,都紛紛出臺一系列產權保護法規,來遏制侵權行為。
三、國際經濟貿易中產權的應用
通過前文對國際經濟貿易與產權關系的分析,不難看出產權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應用的意義。產權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應用,為國際經濟貿易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約束了企業行為,避免了一系列侵權行為對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對企業造成的損失。當前隨著企業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很多企業在國際經濟貿易中都采取了產權保護措施,例如:申請專利、注冊商標,利用產權保護法律,維護自身競爭優勢,增加自身無形資產,顯然當前產權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產業升級、知識經濟持續發展,對產權都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假設一個企業耗費巨資研發出的技術手段,若沒有產權保護,技術成功隨意被人盜取,盜取方僅花費少量資金既可坐享其成,顯然打擊了企業創新發展積極性,侵害了企業權益,投入的大量研究經費也將付之東流。而在產權保護下,企業其他的行為就要受到約束,除非是受到授權,否則盜取他人技術就視為侵權,就需要受到法律的懲罰。從這一點來看,某種意義上來說,產權是法律賦予產權所有人對其創造性成果享有的一種獨享權利。在經濟活動中,產權可作為一種財產權,產權享有人可通過對其所有的產權許可、轉讓獲得相應收益或者利益,這就是產權在國際經濟貿易中實現經濟價值,增強競爭優勢的主要方式。
四、結語
通過正文分析,不難看出產權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應用的意義,對于未來知識經濟發展來說,國際經濟貿易中運用產權必不可少,只有產權保護下,知識經濟才能持續發展,企業才能保持技術優勢,才能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因此,我國應提高對產權保護的重視。(作者單位為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