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冰萱 徐芳蘭
全球經濟日益激烈變革,企業對成本的管理經歷了從事后到事中直至事前管理的變革旅程,關注點也由生產領域過渡到了流通領域。我國第三方物流業起步相對晚,尚處在利潤空間較大的市場發育期,物流企業常是粗線條式管理,對成本等細節關注度較低。筆者基此從成本管理方面對物流企業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與對策。
一、背景
上世紀 90 年代,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物流企業扶搖直上,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開始勃興。第三方物流企業(Third-party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下稱3PLs)不斷整合外部資源,打造管理團隊,充分利用優勢,努力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務,開辟了既能提高客戶滿意度又能節省成本的新航路。
由于物流市場邊際利潤小,加強物流成本管控成為物流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贏利的關鍵策略。我國物流市場形成時間尚短,對于物流成本管理與研究有待加強。
二、我國物流產業現狀
隨著經濟一體化,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通過3PLs進軍中國,不斷增多的國際3PLs也在邁入中國物流服務市場。我國企業欲與之抗衡,就要利用優先理念整合供應鏈,以此擴展自身對國內外市場的滲透力。
目前我國3PLs物流成本管理的不足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我國3PLs缺乏系統化的管控理念。倉儲、包裝、裝卸和搬運,以及運輸、配送等環節相互隔絕。絕大多數的物流企業著眼于局部功能的改善,而忽視了系統功能的整體性。
第二,對物流供應鏈作業關注較少。現代化物流系統追求節約物流時間和空間成本,而物流供應鏈依靠守時供貨進而滿足現代企業的“零庫存”生產需求。到目前為止,我國3PLs對供應鏈并沒有十分重視。
第三,3PLs對成本管控意識淡薄。大部分3PLs沒有把成本管控作為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納入發展戰略,沒有把物流鏈作為一個系統整體,從戰略分析費用、價值度和效益;而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企業資源的意識更是淡薄。
第四,物流信息與電子化網絡的建設較為滯后。3PLs中的主要技術支柱是能為企業帶來高速高效高質量服務的電子信息管理系統。現階段,我國物流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其規劃和建設的協調性不夠,尤其是處在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模式下,缺乏系統功能,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也更差。
三.我國3PLs成本管控建議
第一,不斷強化供應鏈分析與管理。3PLs成本管控涉及企業價值鏈所有環節,這些環節都是企業成本管控的導出口。物流企業應當對內外部資源充分靈活利用,不斷開拓發展機會,對現有社會存量設施盤活整合,通過管控物流供應鏈降低物流成本,實現企業整體利益攀升。
第二,建立現代化的發達物流技術信息體系。物流技術是與物流要素活動有關的種種專業技術的總稱,它包括各種管理技能、操作方法,以及關于物流的規劃、設計、策略、評價等。乘著電子科技高速發展的東風,物流技術也在較快朝著網絡化、專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現代物流與信息技術,以及較完善的計算機信息通訊技術三者有機結合才能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體系,最終建成集規范化、專業化以及社會化于一體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第三,對3PLs的運作成本實行一體化管理。產品配送作為3PLs庫存運輸的中心,也是能夠在企業的運作中占據關鍵地位的一環。因此將庫存和運輸的成本考慮在內,制定一個高效有用的配送方案,是3PLs運作一體化管理的關鍵。由于3PLs運作成本的管控是動態過程,因此進行動態分析、并在物流管理中運用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就尤為重要。最后,在=具體運作過程也應該以3PLs的最低運作成本作為目標,不斷優化、協調、集成各子系統,從而實現最低的整體運營成本。
第四,提高公共基礎設施整體應用能力。政府對整個市場與行業統籌規劃、協調發展,頒布有利的政策,為其制定標準,進行交通運輸環境的整體改善等,這些都有效的保證了物流企業發展的穩定性,降低了運營成本。除此之外,不斷對通訊、網絡等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也很大程度節省了物流企業的信息處理成本;對物流園區合理規劃,使物流中心的土地建設成本降低;以及通過協調制定物流標準的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減少了物流的協調成本,最終使得物流企業對政府公共設施的利用與管理能力得到增強。(作者單位為南昌工學院 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