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梅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為了改善事業單位的服務質量,提高日常事務的管理效率,需要積極吸收先進的內控管理理念轉變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現存的不足之處,便于內控制度能夠更加完善以促進事業單位的良好發展。
一、內部控制制度含義
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的各級管理層,為了保護其經濟資源的安全、完整,確保經濟和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協調經濟行為,控制經濟活動,利用單位內部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規范化,系統化,使之成為一個嚴密的、較為完整的體系。控制建設的新的里程碑,同時也是適應即將加入WTO的客觀要求。
二、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制度意識薄弱。首先,單位負責人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單位根本沒有按照《會計法》、《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建章立制,完全領導“一支筆”說了算。造成出現問題無章可循,違章難糾現象;還有的領導只關注制度建立環節,忽略制度實施、執行情況;有的單位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領導認為程序繁瑣,降低辦事效率,因而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其次,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一般不參與單位業務活動,發生經濟業務時無發結合業務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只能根據領導指示處理經濟業務,起不到財務管理和資金控制的作用。
(二)會計核算不規范, 資產家底不清。主要表現在:一是原始憑證管理不規范。有些單位對原始憑證審核粗糙,如有的票據記錄的經濟業務與實際經濟活動事項不符、內容不合常規;一些貨物銷售企業在沒有正式發票的情況下,借用其他單位發票,導致開票單位與領購單位名稱不一致;一些單位使用往來結算收據、自制收據和單位內部收據作為依據報銷等。二是賬務核算處理不規范。如有的單位在年終結賬時, 不將收入和支出結轉“結余”科目, 而是將收入和支出相對轉, 使“結余”科目不能正確、完整地反映核算單位的結余狀況;還有的單位, 兩套會計核算制度同時運行, 支出核算混亂。三是固定資產管理混亂, 存在賬外資產。有的單位固定資產賬上有但實際上資產已不存在, 而有些實際使用的資產卻未作價入賬, 形成賬外資產;另外還存在不同單位之間的資產調撥、轉移,未辦理相應手續等現象。
(三)內控制度不健全。有些單位由于規模小,資金流量不大,根本沒有建立內控制度。主要表現為:一是內部控制方法體系不完善,業務流程不合理。內控制度未能覆蓋全員、全崗位。單位重大事項決策和執行缺少相互獨立、相互制約機制。二是財會基礎工作較為薄弱,會計核算不規范。有的單位沒有設置財務崗位職責說明,有的單位雖然設置但會計人員對于其所處崗位的職責內容不知;單位制定的財務制度只當擺設,置之不理,經濟活動運作僅是按照領導意圖或以往慣例執行,隨意性較大;經濟業務原始憑證內容不全、丟失,沒有經辦人、審核人簽字,會計科目記賬不合理,擅自做往來帳處理,財務印鑒出納一人保管等等不合理現象都反映出內控制度尚需完善。
(四)內控制度缺乏監督。現實中許多事業單位沒有樹立主動接受外部審計部門監督的理念,缺少對外部監控制度的法制化建設,往往以各種理由避免來自外部機構的監督和管理。而內部監督機構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流于形式,只為應付上級領導的任務指標而作表面工作。沒有發揮出內部監督部門的有效性。
三、事業單位內控制度改進措施
(一)健全法規、保障督核體系健康有效。要改善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的管理就必須健全事業單位內部稽核制度。要從制度上和管理體系上嚴格把關:一是要建立明確的各級稽核崗位和稽核人員普核責任制,執行對各種憑證的稽核工作,凡需進人會計核算系統的原始憑證都須首先由楷核員審核并加蓋(合規憑證)或(不合規憑證)印章單位規模小會計業務量不大的稽核職能可以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履行;二是要明確責任凡屬經稽核員審核并加蓋(合規憑證)的原始憑證如被財政部門和其他政府監督部門查出為不符合非法憑證而受到的經濟處罰應由稽核人員負責,責令稽核人員負責協助追查原始憑證問題原因。
(二)明確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根據權、責、利相結合的原則,明確規定各職能部門的權限與責任,并根據各自的任務與特點劃分崗位,即對每一個部門和人員在授予其權利的同時,必須明確其相應的責任,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控制的權利,并且要做到責任與利益掛鉤、過失與處罰對等。要堅持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推行職務不兼容制度,保證單位內部機構、崗位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設置和分配,杜絕管理人員交叉任職。
(三)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各單位在制定制度時充分考慮本單位實際,做到制度切實可行。要考慮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產出效益之比,只要對那些在業務處理過程中發揮作用大、影響范圍廣的關鍵控制點進行嚴格控制。對那些只在局部發揮作用、影響特定范圍的一般控制點,其設立只要能起到監控作用即可,而不必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控制。防止由于一般控制點設立過多、手續操作繁雜,造成單位經營管理活動不能正常、迅捷地運轉。
(四)實施事業單位預算控制。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既包括預算編制,也包括預算的執行、監控以及事后對預算的考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價值和行為的雙重管理。
多年來,我國企業和事業單位對預算的要求和管理都不到位,特別是事業單位更是沒有實質意義上的預算,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對部門預算的要求逐步提高,逐漸到位。單位的總體目標要靠各項計劃去完成,各項計劃中預算又是重中之重;單位的經營活動要在收入的預算中得到反映,各項業務活動要在支出的預算中得到落實。
(五)強化內部審計工作。實踐表明,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當務之急就是必須強化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審工作,使之規范化和制度化。同時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是強化內部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它的審計對象主要是原始憑證、記帳憑證、會計帳薄、會計報表等,實施內部審計又是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內容和方式,它的主要目標是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單位內部的各項規定的落實和執行情況,了解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單位領導,以便領導及時改進工作,完善制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實施勢在必行,是事業單位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但是,我國目前事業單位內控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需要國家和社會力量共同努力,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框架,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繁榮富強。(作者單位為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