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紅色經典影視被普遍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本文主要分為五部分:紅色經典影視概述、紅色經典影視外在特征、紅色經典影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紅色經典影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現狀、紅色經典影視與高教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第五部分對如何將兩者有效融合進行了探討,旨在引發高校及教學工作者的思考,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
信息時代中,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青年逐漸體現出與所處時代相符的特點,表現在思想政治學習中,就是不滿足于傳統教學枯燥的講解,希望課堂學習能做到輕松學、快樂學。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紅色經典影視進行教學,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一、紅色經典影視概述
在眾多的顏色中,紅色是一種寓意吉祥、激情、火熱、熱烈、激進的顏色,近代史尤其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紅色更是成為了一種具有一定政治象征作用的色彩,此時,紅色精神意味著追求進步、自由,成為我國主流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精神既傳承了中華幾千年優秀文化傳統,又弘揚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勇于反抗的革命精神。
紅色經典影視是指較好地利用現代光影手段,將反映中華民族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故事作為內容,向群眾播放,達到弘揚這種精神和傳統、引發觀眾思考、教育群眾的目的,有一定藝術水準的影視作品。紅色經典影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講,只要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或不畏強暴、勇于反抗精神,為民族解放和獨立或者國家富強而斗爭的影視作品就是紅色經典影視。狹義上講,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展現為了新中國成立而敢于犧牲的共產黨員和非黨愛國人士的光榮事跡的影視作品。我們通常提到的紅色經典影視一般就指后者。這些作品有《淮海戰役》《地道戰》等。
新中國成立以后,紅色經典影視就成為當代中國影視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縱觀這些紅色經典作品,總的來說,隨著社會進步、技術手段發展和群眾審美力的不斷提高,當今社會的紅色影視作品在清晰度、角度選擇、敘事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觀,如《敵營十八年》《潛伏》等,是以往那些一味突出主人公形象的影視作品所不能比擬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的關于強化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當前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為: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二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如果深入學習中央的指示精神,不難發現,觀看紅色經典影視是達到以上目標的重要途徑,但前提是,必須要做到紅色經典影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二、紅色經典影視外在特征
紅色經典影視主要是反映共產黨人以及在共產黨人領導下的愛國人士在解放、抗日戰爭、新中國建設時期的英雄事跡,這種內在屬性決定了這種類型的作品具有獨特的外在特征。首先是具有民族色彩。紅色經典電影反映的是,全國各民族在共產黨領導下,反帝反封建反壓迫,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做的不屈斗爭,并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其次是具有時代烙印。每一個藝術作品都反映著時代,是時代的產物,作為其中一種藝術形態的紅色經典影視也不例外。這些作品基本都反映的是從新民主主義時期至今的革命者、愛國人士圍繞在共產黨身邊,追求真理和自由的光輝事跡,洋溢著這個時代上進、樂觀的革命精神。最后是具有大眾化的要求。影視從誕生之日起就具有特有的傳播屬性,這就決定了將之作為載體的紅色經典作品,在面向觀眾時,必須在語言、敘事上是大眾化的,是符合大眾需求,能被大眾接受的。
三、紅色經典影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一)可極大拓展校園文化內涵
電影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態,相對于其他藝術,在我國盛行不過幾十年,走進校園的時間更是短暫。但因為它相較于其他藝術形態,在藝術形式上更直觀,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尤其是對于年輕群體,所以其在大學生中影響更大,覆蓋面也更大。紅色經典影視因其“紅色”內容的獨特性,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品味,尤其是新時代的紅色經典影視,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基本做到了以市場為導向,將迎合觀眾的審美需求作為電影拍攝的重要切入點,所以電影無論是在情節上,還是在思想性、藝術性上,相對于中國電影初期的紅色經典影視,都有了質的飛躍。紅色影視在弘揚中華民族大無畏的精神和革命先烈們堅定的革命信念時,極大拓展了大學校園文化內涵,成為高校學生們陶冶情操和豐富學校生活的重要載體。
(二)是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道德品質,還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素質。而大學生作為一個年輕的具有蓬勃活力的群體,是祖國的未來,不僅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更關系到黨和國家的未來發展。但是,不可否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說教式、填鴨式的特點,不能很好地適應青年人接受教育的特點,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而影視因為其具有直觀性、趣味性的特點,能夠較好地契合青年需要,易被青年接受,再加上紅色經典影視故事曲折,主人公都是具有冒險精神、大無畏精神的革命先烈,其中很多在從事革命事業的時候,年齡與他們相仿,更增加了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成為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可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紅色經典影視中,塑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誓將牢底坐穿的夏明翰,“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的江姐、趙一曼等,還有建國以后一心只為祖國獻石油的鐵人王進喜、將為人們服務看得高于一切的焦裕祿、專門利人就不利己的雷鋒等,這些人物因為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甘心為祖國、為黨“拋頭顱,灑熱血”。大學生對這段紅色的歷史始終充滿了好奇心和向往之情,對革命先驅、獻身祖國建設的前輩充滿了敬佩之情,必將在影視觀看中,逐漸受到電影主人公的影響,從而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四)可拓展大學生的思想認識
可以肯定的是,每一部紅色經典影視不僅是那個時代的縮影,而且是一部中國革命史的真實寫照,也是對中國人民反抗壓迫、反抗強暴的最生動的詮釋。如電影《潛伏》,這是近年來最吸引觀眾的電視連續劇之一,電影描寫了革命年代,我黨地下工作者為了獲取敵人情報,在敵人內部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孫紅雷出演的角色靠機智大膽,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步步緊逼下,幾次化險為夷,不僅保全了自己,而且獲得了情報,為我軍在正面戰場上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焦裕祿》,電影表現了作為黨的基層干部,焦裕祿為了帶領群眾致富,拖著多病的軀體,戰風沙、斗饑餓,終于在鹽堿地上種出了莊稼,將一般人看來的“不可能”變成了現實的故事。通過觀看以這些故事改編成的影片,可以了解歷史知識,感受真善美,幫助大學生拓展思想認識。
四、紅色經典影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紅色經典影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已經得到了應用,通過教師反映和對學生意見進行調查發現,廣大學生對紅色經典影視具有較高的參與度和認可度,他們表示,通過觀看影視作品,能夠學到書本上無法學到的內容。但是調查也顯示,紅色經典影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仍然存在著種種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
(一)過度依賴影片
不少教師抱有這樣的錯誤認識:影視片直觀性比較強,同時操作簡單,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中以看影視作品為主,忽視了相關知識的講解。這種“放任”式的教育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是將觀看電影當作學習的渠道,在看中進行必要的思考,而是將自己放置在觀眾的角度上,像觀看其他電影一樣去欣賞紅色經典電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走偏。教師應該糾正這種錯誤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到,觀看紅色經典電影只是教學中的一部分,是輔助手段,主要工作仍是要靠教師講解知識點來完成,觀看電影要秉承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原則,需要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是組織者、教學者的角色,而不是僅僅將自己放置在影片播放員的角色上。
(二)所選影片不夠典型
播放紅色經典影片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不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所以,選擇紅色經典影視應該本著服務于教學任務的原則進行,而不是根據學生的好惡來播放。在現實教學中,許多教師就是將學生對影片的好惡當成了選擇影片的關鍵指標,認為只要留住學生的心就會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殊不知,紅色影片數量眾多,有些影片未必適合教學,這種忽視內容選擇、重視視覺刺激的教育手段,只能造成學生無目的性觀看的結果,看過后作用不大,使觀看紅色經典影視失去了意義。
(三)選取類型比較單一
在紅色經典影視的選擇過程中,一些教師由于知識面不夠寬,只知道紅色經典影視就是相關的電影、電視劇,而忽視了其還包括其他內容,如紅色經典紀錄片。或者對紅色紀錄片缺乏應有的認識,認為其不過是當時那個年代的記錄,缺乏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會對教學起到應有的幫助作用。殊不知,紅色經典紀錄片,因為忠于史實,能最大程度、最客觀地反映影片所展示的那個年代的情況。同時,紅色經典紀錄片,因為其“經典”,可以說主題鮮明、敘事生動,是最能吸引大學生的一類影片。
(四)僅僅立足于課堂
影視作為一種近百年來在我國新興的藝術形態,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信息手段的豐富,這種形態具有攜帶方便、可隨時觀看的特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利用這一便利資源,將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課堂之外,鼓勵學生觀看。但調查發現,鮮有學校使用這種方式,多數是抱著守舊的態度,將紅色經典影視放在教堂上觀看,使紅色經典影視的功能沒有發揮到最大。
綜上所述,雖然紅色經典影片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進行融合是很重要也是必要的,得到了各高校的廣泛認同,并且在各大院校已經普遍應用,但由于缺乏硬性制度的規范和教師認識偏差,導致教學實踐中出現了眾多問題,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需要高校管理層和教師認真對待,并仔細反思。
五、紅色經典影視與高教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
要想讓紅色經典影片作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有效補充,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做到針對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因病施治,對癥下藥,才能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兩者能做到有效融合,發揮最大的作用。
(一)要秉持整體把握的原則
應該注意的是,經典影視作為輔助手段應用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時,是要服務、服從于教學目標的,所以,要將兩者進行有效融合,必須秉持整體把握的原則,也就是要做到對課程的整體規劃。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授課前,要根據教學目標,將所講的知識點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對于教學中什么地方需要播放紅色經典影視、播放影片的內容是什么、需要多長時間,要做到心中有數,盡量使紅色經典影片做到錦上添花。如果教學中需要用數分鐘的短片進行說明或者補充,則可以考慮根據教學內容,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進行剪輯。除了要確定影片播放的時間,還要確定講解影片內容的時間以及學生對影片內容開展討論的時間。總之,要在整體把握的原則上,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一個充滿活力、效果顯著的系統工作。
(二)要秉持重點突破的原則
任何工作都是這樣,只有把握重點,才能使問題迎刃而解。要解決好紅色經典影視片選擇不恰當的問題,就要秉持重點把握的原則。首先,影片題材的選擇必須要圍繞教學目標。可以說,近年來,在國家對影視行業進行重點推動的大背景下,我國每年推出的影片,包括紅色經典影片的數量不在少數。即使經典影片在質量上是可靠的,但其未必能作為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播放,仍要看其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和授課內容的要求,這是唯一的選擇標準。其次,影視片一定要有趣味性,能夠針對青年特點,吸引大學生觀看,同時還要有教育性,契合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能有所思有所得。在現實教學中,有的教師過于注重后者,選擇的一些紅色經典影片由于過于強調在政治上拔高,造成了影片的刻板、單調,使學生不能坐下來、看進去。
(三)要秉持有序實施的原則
有序就是穩而不亂,就是要做好影片播放前后的工作。前,就是要做好觀看影片鋪墊;后,就是要對影片內容進行組織和探討。鋪墊工作就是要在影片播放前,就影片內容發生的背景向學生進行詳細的說明,告訴大家為什么要看這個電影、電影能告訴我們什么、電影里的故事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發生的。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學生在看之前,能弄清楚影片的來龍去脈,通過觀看電影,能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對影片內容進行組織和探討時,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手段對教學進行設計。手段一:讓學生對影片寫出心得體會,教師再對心得體會中的看法進行總結,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手段二:在電影結束后,現場就心得進行交流,教師對交流情況進行總結和糾偏。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能談出真實的看法。同時,這樣的手段,對教師能力要求較高,要求教師要善于協調、引導、總結。手段三:觀看影片后,無論采取前面哪種方式,教師作為教學引導者都需要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影片內容,結合教學目標,對重點問題進行分析和講解,并且最后做好總結。這樣做有利于消除錯誤認識,起到糾偏的作用。
(四)要秉持系統推進的原則
紅色經典影視與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的融合無疑作用是顯著的,但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僅僅靠課堂上兩者融合的教育是滿足不了政治思想工作推進的需要,應當將其作為一種系統工程進行推進,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這就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方面是,不僅要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還要發揮社會的教育功能,發動各方面力量參與進來,將紅色影視與思想政治進行靈活結合,積極參與到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中來;另一方面是,不要在某一個階段實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應該從大學生入學開始起,就緊抓思想政治教育,將紅色影視與思想政治課程融合實現對大學生的全過程、全員覆蓋;還有是,要選擇合適的題材,在業余時間播放紅色教育影片,或者發送到班級微信群中,鼓勵或者要求學生在空余時間觀看,并且寫出心得體會。
六、結論
將紅色經典影視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面對在此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高校和教師唯有在教學中充分秉持整體把握的原則、重點把握的原則、有序實行的原則、系統推進的原則,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并實現紅色經典影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最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為祖國的明天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材。
(南華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