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珺麗
企業的養老金會計制度的實施,標志著我國企業養老金計發程序的不斷完善。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企業養老金計發手段的規范和優化具有巨大的現實價值,對于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組成。養老金制度順利改革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會計制度的支撐,但是當前我國養老金會計體系與養老保險體系的不協調日趨嚴重,養老金會計問題愈加凸顯,給我國社會養老金制度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對企業養老金會計問題的思考探究,有利于指導企業養老金會計實務的實施,對企業養老金會計準則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企業養老金會計問題的規范也有助于推進養老金制度的穩步改革和養老金計劃的順利推行。
一、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養老金會計制度發展歷程較短,尚處在探索階段,國內學者對企業養老金會計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入,缺乏系統認識,企業養老金的會計準則制定和核算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我們準確認識。
(一)企業養老金會計準則規范不夠完善
我國于2006年頒布、2007年實施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對職工享受的服務和相關支出項目在《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當中作出了相應的規范,推動了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但是現行的企業養老金會計準則僅對企業養老金的會計核算作出了進一步規范,而對養老金的會計處理的具體細則并沒有作出規定,造成了在具體的會計實務中對養老金會計的處理比較雜亂。因此,企業養老金會計準則的規范是必然趨勢。
(二)企業養老金的會計確認原則與權責發生制不相符合
目前,我國企業養老金計劃是一種設定提存計劃。企業養老金的實質是企業員工在任職期間為企業服務所獲得的勞動報酬的一部分,是員工工資的延期支付部分。但是,當前我國企業養老金確認采取發生時按收付實現制計入當期費用的方式,養老金的將來投資風險由員工自身承擔,這與權責發生制及時確認和計量延期支付附加價值的原創不相符合。因此,企業養老金會計確認原則與權責發生制的調整對于企業養老金會計制度的發展至關重要。
(三)企業養老金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
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并沒有規定企業養老金會計信息的披露主體,也沒有要求將企業養老金在“應付職工薪酬”中進行核算處理,造成養老金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現象。企業養老金的提取和使用關系、應付薪酬企業年金數額等都不能在報表中直觀的呈現出來,從而導致了信息使用者對相關會計信息不能全面掌握,增加了監管難度,經營者對企業的社會貢獻和社會責任無法正確衡量。進一步加大企業養老金會計信息的披露力度,增加信息透明度,對于企業養老金會計體系的規范和養老金制度的發展意義重大。
二、完善企業養老金制度和企業養老金會計的政策建議
通過分析當前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的發展現狀,不難發現,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制度尚不夠健全。筆者結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慣例中關于企業養老金的會計問題的成熟理論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完善和優化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制度進行了創新思考。
(一)關于企業養老金會計準則的思考
我國于2014年最新修訂了《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擴展了職工薪酬的適用范圍,明確了職工薪酬的相關規定,進一步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但仍需進一步改進。企業養老金會計準則應當更加細化,對受益計劃推定義務權、多雇主計劃等加以規范。同時,實現精算估計方法、精算依據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以促進企業在具體會計實務處理中做到有理有據。企業養老金會計準則對經濟有重要的影響,會計準則的順利發展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協調運行,因此,關于養老金法律制度的完善健全是企業養老金會計準則運行的前提保障。在準則的修訂中,可借鑒國外經驗,但也要立足我國國情,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企業養老金會計準則。
(二)關于企業養老金信息披露的思考
企業養老金涉及許多利益群體,養老金會計信息的及時充分披露意義重大。企業要健全企業養老金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信息披露途徑,以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信心在表內列報披露的同時也要注重表外披露,如在報表的業還應當適宜的披露一些有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好了解養老金信息的內容,可在財務報表的附注中披露更多的補充信息以呈現企業養老金會計的具體信息。如養老金成本的組成及攤銷、資產負債表中確認資產與負債變動、資產負債表日使用的精算假設、企業年金中應付職工薪酬項目下“應付年金費用”或“預付年金費用”的變動等。同時,依據報表實際項目的需要,還可以在附注中增設如基金欠繳明細表、個人賬戶明細表等的附表。
(三)關于養老金會計計量中精算假設的思考
企業養老金的最終費用的確定涉及很多變量,養老金會計計量中的精算假設是對如投資收益率、費用率、保單失效率等變量的最佳假設。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發展不夠成熟,制度尚不健全,高質量的公司證券相對較少,企業在進行養老金會計計量時常把政府債券利率作為會計計量的折現率,與國際會計計量準則仍存在差異。我國企業在養老金會計計量精算假設時,可借鑒國際慣例,采用應計福利法的精算估價方法,規范企業會計處理,逐步實現與國際會計計量準則的接軌。同時,由于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研究起步較晚,精算人員嚴重匱乏,導致企業現值和當期費用估計不準確。企業應不斷提高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加強精算隊伍的建設發展,為企業養老金會計精算的順利發展做好保障。
(四)關于企業養老金會計處理的思考
養老金會計處理方法是養老金會計準則中的核心內容,探究企業養老金會計處理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為進一步規范企業養老金的會計處理,筆者建議應當在會計處理過程中使用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養老金作為職工在職期間工資的遞延報酬,應遵守權責發生制原則對養老金及時確認,也要根據配比原則將養老金費用計入當期費用成本,才能更清楚的反映企業在各時期真實運營狀況,才能為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打下基礎。同時,也應該嘗試變革會計處理的辦法,建議在財務報表長增加“養老保險費用”、“應付養老金”等專用賬戶,以便能清晰的反映出養老金費用的總額以及養老金繳納和計提的情況。
(五)關于企業養老金計劃的思考
養老金計劃決定了企業養老金的會計處理方法,養老金計劃對企業養老金體系建立影響重大。經過長期實踐,國際慣例選擇的是較為成熟的設定受益計劃,但由于我國國情特殊,養老金計劃應由確定提存制逐漸過渡到設定受益計劃,不能一蹴而就。養老金計劃的轉型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規和完善養老金制度作為強力支撐,因此,首先要建立更加合理的法律和養老金體系。其次,由于確定收益制對企業財務精算水平、會計能力和企業道德約束能力要求較高,國家應大力支持精算人才的培養,重視公民道德素質的提升,企業要努力吸引優秀精算人才,為確定收益制的實施清除障礙。再者,確定收益制要求企業具備規范的管理和較高的信用等級,否則在養老金計劃實施過程中將會影響員工的利益。在各方面條件成熟的適當時機下,可選擇大型企業進行確定收益制試點工作,然后以企業為依托,逐步由點到面的推進養老金計劃改革。(作者單位為青州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