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世界經濟形勢持續低迷、投資渠道狹窄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 各種以“網絡金融”為背景的投資理財方式進入了公眾視線,并逐漸被廣大投資需求者所接受。而“e” 租寶、“泛亞系”、“中港系”等理財產品所催生出的違法犯罪也層出不窮,為我們的政權穩定、社會穩定、金融穩定埋下了重大隱患。為了保護國家、集體、個人的財產免受侵害,維護我國金融管理秩序健康穩定發展,就有必要對網絡金融詐騙案件進行防范和控制。
一、網絡金融詐騙案件的概念與種類
網絡金融詐騙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網絡信息手段,搭載網絡金融平臺,通過宣傳推廣,假冒“網絡金融”產品或服務迷惑客戶,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所構成的事件。現階段發現的網絡金融詐騙案件,按照作案手段劃分,主要有網絡集資詐騙、“偽P2P”平臺詐騙、網絡理財詐騙等形式。
(一)網絡集資詐騙
網絡集資詐騙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欺詐方法非法集資的行為,達到騙取集資款的目的。詐騙的方法是指通過開設網站,投放虛假廣告,虛構資金用途,以虛假的證明文件和高回報率為誘餌,騙取集資的手段。如2015年2月,廣州市中院對廣東某集資詐騙案24名被告人作出一審宣判,主犯蔣某被判處無期徒刑。該案就是打著“融資租賃”的幌子,行騙全國16個省市,涉案金額高達99.5億多元,受害人多達23萬余人,使眾多中老年人被騙得血本無歸。
(二)“偽P2P”平臺詐騙
P2P金融又叫P2P信貸,是互聯網的一種,指個人與個人的小額借貸交易。“偽P2P”平臺詐騙是指作案人建立P2P網絡信貸平臺,虛假向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并完成相關交易手續。以承諾為借款者與出借者自行在P2P平臺發布借款信息和出借信息,并為借貸行為提供擔保,從而吸納資金。“偽P2P”平臺組建者并不具備投資和擔保的實力和能力,一旦投資受挫或資金鏈斷裂,組織者迅速“跑路”。為投資人帶來極大損失。如“e租寶”就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的“偽P2P”平臺,其所謂的融資租賃項目根本名不副實。而是用自己公司收買企業或者注冊空殼公司等方式在“e租寶”平臺上虛構融資項目,然后在“e租寶”平臺上線,其95%以上的項目都是假的。
(三)網絡理財詐騙
網絡理財詐騙是指作案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并借以投資理財的名義,在互聯網上建立理財網絡平臺,以許諾高額回報,吸引投資者或者家庭通過根據商家提供的理財服務和金融資訊投入資金,從而騙取投資者資金。近年來各地公安機關偵辦的各類理財欺詐案件中,以“天天分紅、高額返利”的“分紅式”網絡投資詐騙是最常見的投資理財騙局,該類詐騙最大特點就是放長線釣大魚,以投資公司為載體,以定期分紅為誘餌,前期給網民定時“分紅”(返利),待網民不斷追加資金或介紹親友大量投資后就關閉網站跑路
二、網絡金融詐騙案件的特點
(一)犯罪手法極具迷惑性
網絡金融詐騙的兩種情形,一種是通過P2P網貸模式向公眾吸納投資,對客戶聲稱由金融公司提供擔保并搭載平臺,促成客戶與客戶之間直接交易,實現網絡貸款。第二種情形是以眾籌名義向公眾籌集資金,并允諾以高額匯報,大量吸收公眾存款。作案人在實施網絡金融詐騙前都會投入大量的宣傳推廣。如某網絡金融詐騙案在前期通過國內主流媒體進行宣傳推廣,并邀請政府官員、經濟學家為其站臺,它還抓住了部分老百姓對金融知識了解不多的弱點,用虛假的承諾編織了一個“陷阱”。為了加快擴張速度,在各地設立了大量分公司和代銷公司,直接面對老百姓“貼身推銷”其理財產品,甚至還會“熱心”地為他們提供開通網銀、注冊平臺等服務,正是在這種強大攻勢下,該公司僅用一年半時間,就吸引來90多萬實際投資人,客戶遍布全國。
(二)團伙犯罪特征明顯
網絡金融詐騙技術性強,分工細化,3人以下不可能完成犯罪活動,該類案件為團伙犯罪,或單位犯罪。一個網絡金融詐騙犯罪的謀劃及實施,至少需要一個互聯網平臺,一個宣傳推廣團隊,一個“投資”經理人團隊,且團隊之間分工明確,相互協作。比如“鈺誠系”的頂端是在境外注冊的鈺誠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有北京、上海、蚌埠等八大運營中心,并下設融資項目、“e租寶”線上銷售、“e租寶”線下銷售等八大業務板塊,其中大部分板塊都圍繞著“e租寶”的運行而設置。
(三)犯罪成本低,收益高
犯罪分子不用鎖定特定犯罪對象,在上網的電腦上輕點鼠標就可以編纂信息或者將詐騙信息發布出去,短時間內往往就會收益較大甚至巨大。如某P2P融資平臺老板為90后,由其注冊成立的互聯網融資平臺于2015年6月宣布“跑路”,據不完全統計,該老板的跑路導致十幾名客戶損失了上千萬。
(四)犯罪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
網絡不受時空限制,故此類犯罪的犯罪地不僅僅局限在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被害人也可能分布在多個省市甚至多個國家、地區。如“某有色金屬交易所”網絡集資詐騙案發后,令這家號稱世界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延續了數年瘋狂的圍獵資本游戲最終因資金鏈斷裂,20多個省份的22萬投資者的430億元資金難以討回。
(五)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網貸中非法集資案件的受害群體往往人員眾多,遍布全國各地,部分人明知這類投資存在隱患,但自信可以在資金鏈條斷裂前抽身走人,甚至認為即使案發,也會因為參與人數眾多而得到重視,所以一旦利益受損后,往往會通過互聯網方式串聯,形成強大的利益群,采取上訪等非理性手段“追討損失”,用各種正常和不正常甚至極端的方式給政府及執法部門施壓,試圖迫使政府為其“買單。
三、網絡金融詐騙案件的防控對策
鑒于上述網絡金融詐騙案件的界定、種類和特點,在該類犯罪案件越來越多的情形下,為了保護廣大群眾的利益,維護金融管理秩序健康穩定發展就有必要采取相應的對策進行防控。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風險意識
政府“處非辦”牽頭聯合銀監、工商、公安經偵等職能部門組織P2P公司的負責人召開警示教育會議,通過以案說法,提高公司負責人對非法集資的法律認識和抵御能力。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多種媒介,對網絡借貸的知識和風險進行宣傳,提高投資者識別防范風險能力。同時對相關案例的犯罪表現形式和危害進行宣傳,以案釋法,呼吁群眾積極向金融監管、公安機關提供可疑網站或相關案件線索,拓寬案件線索來源,加大查處打擊力度。
(二)加強市場審核,建立行業監管
在鼓勵P2P網貸平臺創新發展的同時,也規范其業務范圍。金融監管部門盡快促進整合調研成果,聯合相關部門出臺P2P借貸行業的具體管理辦法,在行業準入、行業監管、第三方資金托管模式上加以明確,從而讓P2P網貸公司遠離非法集資風險,促進其長期健康發展。在其成長階段,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門,包括公安機關的經濟犯罪偵查部門要實時掌握網絡金融公司的發展狀況,審核公司的財務運作情況,一旦發現其實力不足、資金鏈薄弱或將投資資金挪為他用,要迅速介入,提出整改意見。
(三)推進協作配合機制建設,拓展聯合執法能力
首先,經偵部門需要不斷完善與行政管理部門的協作配合機制,包括銀監會、工商局、稅務局及綜治維穩辦等職能部門,依靠當地政府層面進行推動,形成行政管理部門的“陣地控制”與公安機關“主動偵查”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并在情報信息收集共享、移交案件線索及開展調研培訓等方面進行積極協作。其次,公安經偵部門需要加強與公安機關內部各警種的協作配合,如網監、刑技、治安等,拓展和增強發現線索、獲取證據的途徑和能力。
(四)加強情報收集研判,注重情報導偵。
經偵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廣泛收集這種新型非法集資犯罪的情報信息,從而掌握此類犯罪的總體情況,圍繞其發展的新動向,加強多層次多方面情報信息的收集、整理、儲存,并布置專門力量進行分析和研判,揭示此類犯罪有別于普通非法集資犯罪的新特點、新手法、新規律和新趨勢,制定行之有效的打擊整治方案。偵查人員可以通過網絡記錄挖掘出用戶在P2P網絡借貸平臺交互過程中的第二手數據,發現交易記錄、日志記錄、用戶對話等電子證據,為指引偵查方向、收集犯罪證據提供依據。并使用關聯性分析技術發現隱藏在資金數據中的關聯事件,提高案件的偵破率。
(五)依法偵查取證,制定精確打擊策略
P2P網絡借貸所有的流程都是通過網絡平臺來完成,所以P2P網絡借貸引發的經濟犯的記錄信息,從而能夠有效收集、調取、固定相關犯罪證據材料。辦案過程中,偵查人員要嚴格依法收集電子證據,保證收集證據過程的程序合法,及時將電子證據進行固定,為制定進一步的偵查策略提供依據。公安機關在實施監督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運營時,要有提前介入偵查的意識,一旦發現投資商涉嫌詐騙,要迅速截留公司財務防止外流,控制公司負責人防止外逃,保存公司網站運營數據及信息防止證據遺失,為挽回投資人經濟損失,穩控社會情緒,查清案件打下基礎。
(六)制定應急預案,做好穩控工作
利用P2P網貸平臺進行非法集資犯罪往往涉及人員眾多,資金遭受損失的受害人在案發后會不斷上訪維權。公安機關應及時排查化及分析,協助政府提前介入干預,后期密切關注網絡輿情動態,及時批露案件的偵破進展,澄清事實,消除誤解,引導輿論。二是及時制定應急預案,掌握投資人相關動態,如成立專門維穩小組,由其負責接待投資人,統一答復投資人的疑問,慎重對投資人關心的問題進行表態,及時疏導舒緩投資人的情緒,并在交流中掌握投資人的思想動態,以便做出應對。三是要增強保密觀念,對重要的案情或暫時不宜公開的情況信息,嚴守秘密,以防激化矛盾,造成群體性事件,引發不必要的事端。(作者單位為湖北警官學院偵查系)
*本文為2013院級科研重點項目“新媒體時代公安機關對網絡虛擬社會管理難點及應對措施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