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隨著社交媒體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社交網站上癮,這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關注。今年發布的一份尼爾森報告顯示,60%的澳大利亞人擁有“臉譜”賬戶,平均每天花費在“臉譜”上的時間為1.7小時,并且一天內查看“臉譜”的次數平均在14次左右。而且,社交網站“臉譜”或者“推特”等網站一旦癱瘓幾分鐘,人們就會開始焦躁不安。
關于人們對社交網站上癮的情況,有專家認為,沉迷于社交媒體會使人們開始“暗中較量”,害怕自己錯過別人的生活,因為在社交媒體上,別人的生活都光鮮亮麗。來自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對社交媒體上癮與其他原因造成的上癮狀態有很多相似之處。
在這份《心理報告:殘疾與創傷》中,研究者稱,“臉譜”上癮者的大腦與吸毒者或賭徒上癮時的大腦模式相同。在社交媒體上得到的認可,比如在“臉譜”首頁有很多人“點贊”,會使得大腦釋放多巴胺。在吸毒者吸毒和賭徒賭博時,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對社交媒體上癮就是一種麻痹自我的體現,社交媒體滿足了自我意識。”心理專家米歇爾·牛頓解釋說。
同時,對事物上癮都會存在“黑暗面”。這種“黑暗面”是指如果人們沒能得到足夠多的多巴胺,就會導致心情抑郁。比如,有些人在社交網站上發表的照片沒有得到自己預期的反響時,就會表現出失落和郁悶。這種“黑暗面”對青少年的影響尤其大。
專家建議,如果成年人或者孩子已經陷入了這種境況,要積極尋求方式改變。首先,在上班或上學之前不要瀏覽社交媒體;其次,在房間中設置設備放置區,在固定的地方使用或充電;最后,在睡前不要瀏覽社交媒體,因為這種習慣會拖延你的睡覺時間。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