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更是人類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就山西來說,水資源是先天不足的,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23.8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81立方米,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遠遠低于聯合國提出的人均500立方米嚴重缺水界限。
2014年初,汾河水庫列入國家重點支持江河湖泊動態名錄的15個湖泊名單。3月21日,山西省環境規劃院水環境與自然生態保護研究室主任趙亮對《科學導報》記者說:“汾河水庫是經過前期考核、現場評審、現場陳述、專家提問打分等競評環節,在全國各地推薦的32個湖泊中脫穎而出。”
近年來,太原市把保護水源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實施了澗河人工濕地水質改善工程、危險化學品車輛重點監控工程、汾河水庫庫周隔離防護工程等重點水源保護項目,有效保護了省城水源,為立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在這其中,山西省環境規劃院作為技術支持單位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趙亮作為陪同太原市市長耿彥波出席選拔現場的人,不僅參與了這項工作,也親歷了入選的全過程。當得知汾河水庫被入選的那一刻,大家的心情是無法言喻的。回想那段日子,趙亮表示,“我們科室的同事幾乎沒有周末,每天都在為汾河水庫做著大量的工作,可以說我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汾河水庫的保護工作做得很好。”
眾所周知,北方農村水資源是匱乏的,有污水可排嗎?在山西,很多村民洗菜的水還要留下洗衣服,洗完衣服的水要澆灌到地里。多年來,早有了一種自我循環的體系。趙亮說:“去年,我們開展了農村排水治理工作,第一批選定200個村落進行治理,我們把這200個村落分成了三類,一類是經濟情況比較好的村落,村民家里是二層樓房,已經有了排水的系統,我們只需要把它們統一起來就可以。第二類是有條件投放排水系統,能夠得到有效地利用。第三類是完全沒必要投放,即便投放也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分類劃分后有效節約了國家資金,可這簡單的劃分,趙亮和同事們幾個月的時間里,行了上萬里路,去調查、分析、歸類。
“我們對水資源治理都存在一個誤區,不能等到水資源已經被污染了才去開展治理工作,也就是說治理不僅包含污水,而好的水資源更要加大力度保護才對,不要讓它受到污染,有效地保護一樣很重要。”趙亮說。
水資源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是需要各部門通力配合的。構筑生態屏障,還山西碧水藍天,這是每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