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分離、混合骨料、粉磨、炭化……經過一系列的設備處理,常人眼中無用的建筑垃圾瞬間變身為多種建筑材料,可用于代替天然砂、天然土、機制石等材料,可再生率超過95%。10月8日,記者在山西柯立沃特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見證了這神奇的一幕。
記者看到,建筑垃圾首先被四級分離,將里面的鋼材分離出來,接著通過密度把大料分解到上面,做出的料可以代替俗稱的“石子”,小料和細沙分解到下面,制作成“沙子”用于工程回填土和制轉,最后把木頭和裝潢材料等廢物分離出來。這樣建筑垃圾在被加工后,成為多種建筑材料,可用于代替天然砂、天然土、機制石等材料,讓建筑工地頭疼的建筑垃圾就這樣變廢為寶。通過設備,建筑垃圾可以生產出各種粒徑的粗細骨料。用建筑垃圾加工出的0mm~10mm的再生細骨料與普通河沙并無明顯區別。而粗骨料除顏色外,與天然機制石十分相似。根據省交通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提供的骨料檢測報告顯示:粗骨料完全能達到道路墊層和基層的要求,可作為混凝土攪拌站的原材。
目前,由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攝樂街道路建設工程已經在水穩底基層、溝槽回填等作業面試用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初步實現了建筑垃圾變廢為寶在公路建設中的綜合利用。
據了解,山西柯立沃特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在2016年度投資1.2億建設山西省首家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園區,可年消納建筑垃圾300萬噸,實現建筑垃圾的100%資源回用。若300萬噸建筑垃圾全部資源化利用,可節約天然砂石255萬噸,節約土地750畝,節約標煤15萬噸;可節約建筑垃圾處理費3795萬,同時節約清運費3195萬;可生產再生粗骨料200萬噸、再生細骨料100萬噸,能夠直接創造產值達5億元以上,并帶動0.6億元以上的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同時,可節省運輸、油耗、車輛和公路維修等各項成本約3億元。